評論 > 存照 > 正文

撣封塵:中國「鬼秤」現象何時休?

作者:

為何一斤為十六兩?圖為唐秤,是秤金銀、珠寶用的秤。(李擷瓔/大紀元

「鬼秤」大鬧連雲港

最近,一個網名「狂飆兄弟」的打假博主,在連雲港海鮮市場買了一斤多皮皮蝦,用自帶的稱重器一稱,發現居然少了半斤,當場跟攤主討說法。於是,一出以「鬼秤」為戲碼、一波三折的好戲就此上演。

身為打假人,狂飆兄弟自然是有備而來。他拿出一個500克的標準砝碼放在電子秤上,顯示重量是630克。狂飆兄弟據實質問女商販:你這一斤賣我65,少了半斤,就是30多塊錢哪!

面對鐵證如山,女商販既沒驚惶失措,也沒張口結舌。她先是把鬼秤拿開,見狂飆兄弟追上來,隨即不由分說,從狂飆兄弟手中奪過盛蝦的袋子撕碎扔到地上。銷毀了關鍵的物證之後,女商販頓時底氣十足,來了個賊喊捉賊,揚言要「報警」。

狂飆兄弟也不甘示弱,雖然物證沒了,可鬼秤還在,於是追著女商販想控制住鬼秤。這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市場內其他商戶見狀,蜂捅而上圍住狂飆兄弟,還有商販幫忙把鬼秤藏得無影無蹤。

狂飆兄弟眼見寡不敵眾,拿到鬼秤無望,幸好有全程視頻在手。他們以為有「視頻為證」,便向眾商販撂下一句狠話:你們現在有多囂張,待會兒就有多狼狽!

當狂飆兄弟把事情投訴到市場管理處後,不曾想卻遭到幾個管理人員直接威脅:你先把視頻刪了,我才能給你處理這件事。遭到狂飆兄弟拒絕後,管理人員開始搶奪手機企圖強行刪除視頻,現場一片混亂……

更為震撼的場面是,狂飆兄弟在前面拼命跑想保全證據,後面一群人緊追不捨,邊追邊大喊:給我站住,把視頻刪嘍!

事情曝光,轟動全網。連雲港當地有關部門反應冷漠,讓事情進一步鬧大。憤怒的網友們在連雲港警方的社交媒體上不依不饒,質問「是不是去連雲港旅遊得上交手機?」警方不僅不回應,還關閉了評論。緊接著,連雲港文旅、連雲港發布等官方帳號,全都關閉了評論區,進入集體沉默模式。

事發第二天,連雲港市監局出面,發了一個情況通報,告知涉事商戶已清理,搶奪手機人員被辭退。

如此敷衍了事,公眾當然不買帳。洶湧輿情之下,5月19日,連雲港市監局再發通告,對商戶罰款3萬元,對市場罰款35萬元,對涉事5人行政拘留。

5月20日,連雲港市監局長親自出面,就鬼秤事件向公眾道歉。緊接著有消息說,當地開始集中收繳整治鬼秤。

戲至此落幕,筆者認為這齣戲有如下看點——

女商販賊膽太大,買一斤少半斤,坑人到家;女商販銷毀藏匿證據後反守為攻揚言報警,賊喊捉賊;眾商販一致對外,一方露餡兒,八方補台,連助攻都這麼默契,可見很多是手腳不乾淨的;市場管理者角色錯位,扶邪袪正,蛇鼠一窩,政與商背後的利益輸送可想而知;市監局被輿情像推磨一樣推著走,輿情漲一尺,處罰進一寸,敷衍、怠政一目了然。

因此,網友送了兩個標籤:「鬼秤之城」,「蛇鼠一窩」。

天津:比「鬼秤」更鬼的是檢查數據

連雲港地處黃海,或許是那裡的鬼秤風波吹到了地處渤海的天津,近日該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鬼秤」「缺斤短兩」等突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專項治理。

據媒體報導,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900餘人次,檢查商戶2321家,檢查電子計價秤2958台,發現違法行為並立案查處5起。

此新聞一出,引起輿情譁然,天南海北的網友們嚴重質疑數據失真。當然,最有發言權的,還是天津本地人,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買了一個拳頭大的火龍果,12元/斤,稱完24元,只怪孩子抓著不放只好買單了,吃個啞巴虧。」(小懶)

「胡家西部新城海鮮市場好好查查吧,秤給不夠,買的魚還不新鮮,懷疑是掉包了。」(ni什麼你)

「天津的鬼秤太多了。不要敷衍了事兒走過程。你查一下收廢品的哪個稱夠分量?舉報完了也沒人管。希望打假的人到天津來一下打假。」(溫柔高山PNh)

「塘沽金元寶水產品市場幾乎全是缺斤少兩的,一查一個準。七兩秤八兩秤稱的。」(王二爺810)

「肯定有人透露消息,我就不信了,查了半天就5個倒楣蛋撞槍口上了,鬼才信啦?」(繽紛漂流瓶EI)

「還用查,直接一鍋端就行了。」(隨遇而安)

2958台計費表只發現5起違法行為?「鬼才信啦」!若是借用天津衛已故相聲泰斗馬三立老爺子的那句經典台詞「逗你玩兒」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短短的一條新聞,清一色的天津網友評論,說來說去,我們或許可以把網友送給連雲港的兩個標籤複製給天津:「鬼秤之城」「蛇鼠一窩」。

28年前筆者親歷「鬼秤」

借著今天的話題,不由的想起二十六年前的一次「鬼秤」經歷。

當時筆者在北京一家大型國企上班。國企的共性是空閒時間多,報紙訂得也多,日積月累,報紙攢多了就得賣。某一天,我把一個收廢品的小販叫到辦公室,小販用他自帶的那種傳統秤盤秤砣的桿秤給報紙稱重。報紙挺多,小販秤小,稱了好幾次才稱完,然後算了算帳,告訴我多少多少斤。

根據小販告訴我的斤數,我看了看那一大堆報紙。憑經驗,怎麼看怎麼不對勁兒,判斷應該是小販的秤有貓膩。空口無憑啊,怎麼驗證一下呢?我扭頭一看,計上心頭。我轉身貓腰把一瓶五斤裝的礦泉水拎過來遞給小販,說你稱稱這個有多重——小販一看傻眼了,臉上趕忙堆起笑容,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實話告訴你吧大哥,我們這叫「公三秤」——1公斤3市斤……對不起,是我給你少算了。不瞞你說,干我們這行的,差不多都是這種秤,沒法子,想多賺點就得找輒唄。

「干我們這行的,差不多都是這種秤」。從小販嘴裡不經意間說出的這句話細思想恐:「公三秤」是遍布全國城鄉角角落落的無數收廢品小販的行業性潛規則。

這個例子所說的鬼秤是桿秤,不過是鬼秤家族的小兒科。眼下流行的電子鬼秤歷經疊代,早已是神出鬼沒,防不勝防。據知情人透露,鬼秤生產和改裝都有完整產業鏈,有輸密碼設置的,有單獨按鍵可調的,甚至連遙控的都有。有專門從事改裝「鬼秤」的人員,他們用專業技術,修改電子秤的主板、軟體。然後,便可利用密碼任意調製計量單位,電子鬼秤便可以根據需要顯示虛假物重,結果就是每一單都能坑一筆。

中國古代為什麼「十六兩為一斤」?

秤,這種計量工具在我國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秦始皇統一統天下,在全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幣同質,衡同制」,打那以後的歷朝歷代才有了統一的度量衡制度。

起初,我們古人定的是十三兩為一斤。十三兩就是在秤桿上鑲嵌十三顆星,分別代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後來又增設了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十六星的寓意分別是: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另外三星則代表福祿壽。每星代表的重量為一兩,故十六兩為一斤。

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有一個權威的名字叫做「定盤星」,一桿秤準不準全靠這顆定盤星,只有選准了定盤星的秤才算是一把好秤。

秤桿上的每顆星都在時刻提醒著,從商者要權衡良心,不幹缺斤少兩這樣有損陰德的事:少一兩損福,少二兩傷祿,少三兩便會折壽。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可真不是浪得虛名啊!這在一個小小的秤桿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它不僅包涵了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還形象的告訴我們要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否則損福、傷祿、折壽。

成都鬼秤事件回顧

2023年3月,美食博主「superB太」發布視頻,衝上熱搜榜。視頻中,博主自帶電子秤,到成都三聖街夜市「探店」,分別在水果撈、無骨雞爪、炸掌中寶等攤位購買食物,發現多數攤販缺斤少兩。有的攤販謊稱自己的秤是準確的,有的攤販則直接拒絕讓博主用自帶的電子秤稱重,生怕露了餡兒。

在成都夜市鬼秤新聞的評論區,網友「我愛朱和君子蘭」留言道:「請把成都去掉,謝謝,全國各地哪個地方不這樣?」網友「63985108」跟評道:「有市場大棚的興許是個別現象,路邊的我覺得不存在多不多,而是100%,全國都這德行!」兩名網友的見解不謀而合:「全國都這德行!」

那麼,為什麼「全國都這德行」呢?

簡短節說吧,坊間早就流行這樣一句話:「把中共的黨官排成排,隔一個斃一個,有漏網的;全斃了,有冤枉的。」這是多年前的說法了,眼下的中共黨官的腐敗與時俱進,早已是幾乎「無官不貪」了。

常言道,「上樑不正下樑歪,上行下效」。據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因為「中共都那德行!」所以「全國都這德行!」

結語

如果把「鬼秤之城」「蛇鼠一窩」這兩個標籤送給連雲港,送給天津,或者送給中國大陸任何一個單獨的城市,筆者基本上沒什麼想法。但若是把這兩個標籤貼在整個中國腦門上,說心裡話,筆者還真是頗為於心不忍。這倒不是因為可能會有百分之幾的名不符實,而是十四億同胞陪著中共丟不起這份兒人。

遙想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鉚定了中國桿秤上無愧天、下無愧地的定盤星。這定盤星定住的何止是衡器,更重要的是定住了買賣公平、童叟無欺道德人心。

如今鬼秤橫行中國,始皇帝的在天之靈倘若有知,會不會氣的火冒三丈,情何以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6/206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