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3大AI工具 這樣寫2024湖南高考作文

剛剛!2024年湖南高考語文作文題出爐,瀟湘晨報·晨視頻邀請國內三大AI工具——文心一言、訊飛星火、通義千問,作答高考語文作文題,用AI寫AI,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新課標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麼,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心一言:

資訊時代下的「無問」之問

在資訊時代的浪潮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如同兩艘巨輪,載著我們駛向知識的海洋。我們只需輕點滑鼠,便能迅速觸及世界的各個角落,獲得問題的答案。然而,當我們沉浸在這便捷與快速之中時,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我們的問題,是否真的會隨著答案的易得而減少?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問題的產生並非源於答案的稀缺,而是源於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欲望。這種欲望是深植於人性之中的,它不會因為答案的易得而減少。相反,當答案變得更加容易獲取時,我們可能會更加勇敢地提出新的問題,更加深入地探索未知的領域。正如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他發現他自己內心早已存在的東西。」在資訊時代,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正是我們探索世界的工具,它們幫助我們發現了更多內心早已存在的問題。

然而,問題的減少並非沒有可能。當我們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方向時,我們可能會變得盲目而失去問題。這種「無問」的狀態並非真正的無問,而是對問題的忽視和遺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信息繭房」的困境,只關注自己感興趣或熟悉的信息,而忽視了其他可能對我們有益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保持對問題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

同時,我們還需要認識到,問題的減少也可能源於我們對答案的過度依賴。在資訊時代,我們往往習慣於直接搜索答案,而不是通過思考和推理來尋找答案。這種過度依賴可能導致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減少了問題的產生。因此,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那麼,如何在資訊時代保持對問題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呢?我認為,首先我們需要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無論我們身處何處、從事何種工作,都應該保持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思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其次,我們需要學會利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工具來輔助我們的學習和思考。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獲取信息和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提出更多有深度、有廣度的問題。最後,我們需要保持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在面對海量信息時,我們需要學會篩選和鑑別信息真偽和價值高低的能力;在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提出答案時我們需要學會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總之,在資訊時代下我們的問題並不會因為答案的易得而減少;相反它們可能會因為我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不斷增加。因此我們需要保持對問題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訊飛星火

疑問如春芽,答案似剪刀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在不斷獲得答案的過程中,新的問題又不斷產生,進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從牛頓的「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到「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從「樹葉為什麼會變黃」到「螞蟻如何搬運食物?」……小時候的我們,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並且有尋根問底的勇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開始信奉「存在即合理」,對於一些事物往往不再深究原因,或者習慣性地求助於網絡和人工智慧。

認為問題會越來越少,實則是對答案的誤解。在傳統思維中,人們普遍認為答案是結果,是結論,但同時,答案也可以是過程,是新問題的開端。當我們對答案的認識達到這一層次,就會意識到,答案其實是在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問題,進而產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答案在確認一些事實的同時,也否定了其他可能性。這些被否定的可能性,就是我們新的問題。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為了尋找合適的材料,經歷了上千次的試驗,也就產生了無數個新問題。儘管面對失敗,但他從未放棄。他堅信,所謂的失敗,只是表明這個答案不對,他需要找到更合適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解決了「電燈絲應使用什麼材料」這一問題,也為科學領域帶來更多的新問題和新方向。

在獲取答案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因此,我們不必害怕問題會越來越少。相反,我們應慶幸,在不斷地求解過程中,問題總在源源不斷地產生,進而推動我們不斷進步。

問題本身具有無窮的力量。一個問題有時比一個答案更重要。瓦特由「水開了壺蓋會跳動」這一問題,發明了蒸汽機;哥白尼由「太陽為什麼東升西落」這一問題,提出了「日心說」。一個個創造性的問題,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並且這種推動力是長久的。我們在獲取答案的同時,更應關注問題,因為問題比答案具有更強的推動力。

當我們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時,不妨將其擱置一旁,用已知的答案去解決更多的問題。而當過往的答案無法滿足需求時,那些被擱置的問題便可以引導我們思考、探究,幫助我們找到新的知識、新的方法和更新的答案。

疑問如春芽,答案似剪刀。每一個問題的產生,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每一個答案的尋找,都是一次進步的過程。讓我們在不斷求解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世界一起前行。

通義千問:

在信息洪流中獨立思考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遇到問題就上網搜索答案,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日常生活瑣事,搜尋引擎和各種智能應用總能提供詳盡的解決方案。這種即時獲取信息的能力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效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面臨的問題會因此而減少呢?

實際上,問題的減少並不等同於問題的解決。網際網路上的信息雖多,但它們是被動接受的,缺乏主動探索的過程。真正的問題解決往往伴隨著深入的思考、批判性的分析以及創新思維的運用。當我們可以輕易地「百度一下」時,可能會忽視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進而錯失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自我挑戰與成長的機會。

再者,信息的爆炸並不意味著知識的積累或智慧的增長。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如果缺乏辨別能力,我們可能會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甚至陷入認知的誤區。在海量信息面前,如何篩選、評估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成為了新的挑戰。這種情況下,問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可能因為錯誤信息的誤導而變得更加複雜。

此外,技術的發展雖然為我們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引發新的社會、倫理問題。例如,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引發了對於就業結構變化、隱私保護、算法偏見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搜索可以解答,它們需要深刻的思考、廣泛的討論和跨學科的合作來逐步解決。

因此,面對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帶來的信息洪流,我們不僅不應期待問題會自然減少,反而應該更加重視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意味著:

批判性思維:學會質疑信息的來源、準確性和適用性,不盲目接受,而是主動分析和評估。

深度學習:在廣泛涉獵信息的同時,深入鑽研特定領域,構建堅實的知識體系,以支撐更高層次的思考。

創新創造:鼓勵原創思考,不滿足於已知的答案,勇於探索未知,提出並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倫理道德:在享受技術便利的同時,關注其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培養負責任的科技使用態度。

總之,雖然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使我們能夠快速獲取信息,但這並不意味著問題會自動減少。相反,它要求我們在這個資訊時代中更加注重獨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應對不斷湧現的新挑戰。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不斷提升自我,才是應對未來的關鍵。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瀟湘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8/20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