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高考考場附近大面積斷手機信號 引發眾怒

年年舉行的大陸高考被形容為「摧殘人性」。今年高考從6月7日開始,1342萬學子湧向考場,考場附近的手機信號被大面積屏蔽、斷網,電信商稱是防作弊,但引發眾怒。分析認為,這是小題大作,或是為戰時大面積斷網斷信號做測試。

2024年6月7日,中國大陸高考首日,武漢學生入考場。

各地考場附近斷網斷手機信號 引民憤怒

中國每年一度的高考,規模之大世界第一。中共教育部稱,今年高考的人數達到1342萬,創下紀錄。這也是連續第六年,高考報名超過1000萬人。

今年的考試從6月7日開始,在新高考改革後,全國多數地區考試期為2~3天,北京等少數地方將持續4天。在以往考場「禁噪禁鳴、禁娛樂、禁交通」的基礎上,今年又多了個「禁信號」。

中金在線報導,中國三大營運商於6月7日至9日高考期間,對部分通信信號進行調整,稱打擊作弊行為,營造一個公正、公平的考試環境。

報導說,高考期間,全國各考點將啟用大功率信號屏蔽器,同時,三大通信營運商也將主動調低考點周邊的5G基站信號強度,將導致高考考點及周邊區域的手機用戶經歷信號減弱甚至中斷的情況。

此外,市民們也可能會遇到無信號、信號弱、呼叫失敗、通話斷續以及簡訊收發不成功等問題。

上海一位市民告訴大紀元,他收到以下簡訊:

上海一位市民收到手機屏蔽的簡訊。(受訪者提供)

該市民向大紀元介紹,他是6月4日下午收到的,覺得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普遍發布的「溫馨提示」,此前沒有留意到高考時類似的手機簡訊,感覺這次是第一次收到。這是中國目前極不正常的狀態,高考時段成「戒嚴」狀態。

也有河北民眾收到了電信公司的簡訊。他向大紀元介紹,因為屬於北京周邊地區,所以這方面管控比較嚴。類似這種的高考手機簡訊提示,前兩年都有。

但也有河南鄭州的律師告訴大紀元,他的手機沒有收到過高考期間手機信號遭屏蔽,但他聽說過這事情。電信公司,並沒有給全部用戶發有關信號屏蔽簡訊。

北京一位市民、也是多年前從北京高校畢業的王先生,向大紀元透露,當地的無線電管理部門會對考場周邊所有的無線手機信號進行屏蔽。

很多民眾在網上抱怨。有的說,「真的有必要嗎?斷網、網咖停業,要不讓地球停轉三天給高考讓路?」

微博上諸多網友討論,有人以「疫情後遺症」暗喻此舉為地方政府疫情後強橫管制手法的延續。也有網民表達憤怒之情:「全國靜默三天!」「建議所有人禁止呼吸三天!」也有的嘲諷,「是不是禁止其他無關人員出行,全面為人家的未來負責!」

高考期間,實行手機屏蔽、斷網等措施,引發眾怒。(網絡截圖)

高考期間,中國實行手機屏蔽、斷網等措施,引發眾怒。(網絡截圖)

王先生說,「6月7日、8日、9日內三天,所有的政府部門全部為高考讓路。全社會,你在滿大街都可以看到,所有部門都是什麼全市考生金榜提名啊、什麼什麼之類的。」

王先生還說,自己有外媒朋友跟北京市外辦申請對一個考場考生進行採訪,也是得到准許的。但是當他們在那拍照片時,來了幾個國保大隊的人說他們不能在這拍。當時正好有一個考生出來,其中有人就威脅那考生說,「你要接受外媒採訪,就別上大學了。」

分析:作弊基本不大可能 中共小題大作

高考試卷屬於國家絕密性文件,王先生說,試卷最左上角有個絕密性標誌,啟封之前該試題屬於絕密。所以為什麼高考試卷是由中國郵政全程武警在高速押運,從北京教育部的考試中心出去,印刷都是分布在各個省的監獄,然後通過郵政專用車送到各省的教育考試院,再由各省的教育考試院安排本省內的郵政車輛,再由國保之類的去押運,然後再押到各個地級市的教育考試院。

「然後在高考的前一天,也就是6號的時候試卷已經全都運到考場所在附近的本市教育考試院了。他們專門有這個保密室,然後會有專人去看這些試卷,有360度的無死角監控,弄得非常之嚴。」

「進考場安檢,要安檢三遍,然後還得需要人臉識別,拿著身份證人臉識別你才能進考場,而且進考場之後你還要進行一遍安檢。」

「所以你想作弊基本上不大可能。尤其是現在AI智能巡考,你作弊更不可能。」

對於中共干預考場手機信號,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7日對大紀元表示,「我感覺有點小題大做,這得是集團式的才能做這種事情(作弊),個人根本就不行。你得串通那個考場裡邊提前把卷子拿出來,或第一時間把卷子傳出去,然後那個卷子給你答好了再傳回來,反正挺麻煩的。」

「再說現場有那麼多老師,每個考場至少兩三個,你不可能拿手機把它拍下來呀,然後做好了再傳回來告訴你答案,反正是感覺有點奇奇怪怪的。

而且,「治標不治本,它既然能舞弊了,那可能還有其它手段,對不對?過去講,別說現在時代了,那我在學校租個房子,把那捲子直接拿出來怎麼樣?」

有選擇的測試干擾效果 為戰時準備?

李元華認為,當局可能也希望測試一下,這種干擾的效果怎麼樣?平常干擾還不行,大家使著好好的手機,突然沒信號了,「那得挨罵,那個網絡公司也不能幹呀,人家得講信用嘛,你的網突然不行了,得賠錢呢,現在就可以不用賠錢了,我溫馨提示你了,對吧?」

他說,在高考期間,「它可以堂而皇之的大面積測試一下,這種干擾的實際效果怎麼樣?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真正想干擾的時候,看看它測試一下怎麼樣?我覺得這是一個實戰式的,不是簡單的光為高考,高考哪至於呀?而且作弊是個別人的,也不普遍,你為什麼要用這麼大規模的信號干擾呢?好奇怪呀。」

他還說,中國社會不是法治社會,本來這種舞弊,或重要的泄題、作弊,應該是你願嚴查就嚴查,沒必要信號干擾。「既然把這個卷子發到某一級了,然後考場有這麼多嚴密的監視,你還整這些,說明你那一套制度不完善,或不可信。」

高考制度「摧殘人性」 畢業面臨更激烈競爭

中國的高考制度備受質疑。王先生表示,「我覺得中國(中共)的這種教育選拔制度,有很多缺陷,而缺陷非常大,大到什麼地步呢?當局害怕的一個非常搞笑的點就是,它這三天是嚴控大學生出校門,為什麼?它防止這些大學生去替考。」

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高校持續擴大招生。最近兩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全國高考錄取率約在90%上下,相當於絕大多數考生都有機會上大學。

但要考上好大學並不容易。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科的計劃招錄人數只有450萬人,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考生能考上本科院校。

據澎湃新聞去年梳理的數據,大陸全國範圍,能進入一本(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學)的大約只有10%,而985工程所列的39所「高水平」大學的錄取率低到2%以內,清華北大則是萬分之五左右。

「太慘了!我就只能用一個慘烈來形容了。它(高考)真的是對學生的一個摧殘,一個非常非常極端的考試。」去年從河南一座五線小城「潤」到美國的高中老師Lucy告訴「自由亞洲電台」。

在Lucy看來,中國這種以高考為核心的應試教育完全無效,學生們對其也是深惡痛絕。考完後,同學們「撕書,狂歡!把所有這些東西都撕得粉碎粉碎。就是第一時間要把它銷毀,看都不要再看它一眼了,真的是太摧殘人性了!」

學生考上大學實屬不易,苦讀四年後找工作也不容易。「畢業即失業」現象越來越嚴重。

據官方數據,去年6月,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高達21.3%,創下歷史紀錄。之後中共不再報此失業率。今年1月才恢復發布,新統計方法不再包括在校學生,但此年齡段失業率仍達到14.9%。由於中共一貫隱瞞,官方數據遭質疑。

北京大學的學者張丹丹曾發文指出,去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為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據統計,2023年的畢業生就業率僅為55.7%,這是近年來最低的一次。而2024屆的畢業生們也不容樂觀,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程靜、駱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9/206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