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高考,終於成了棄婦

最近幾天,我發現一個重大變化:沒啥人關注高考了。

換了一二十年前,高考前夕的這段時間,媒體那叫一個瘋狂,各路名師傳授複習和考試秘笈,交警城管各種保駕護航,教師學生種種奇聞異事。高考三天,繼續報導各種花絮,比如考生母親們穿著高叉旗袍,扛著甘蔗在考場前走秀之類。然後就是名師指導填報志願,狀元出爐。大結局要持續到入學季,背著老母親上學之類新聞總要來一些的。

到了自媒體時代,高考依然是蹭流量的重要路徑。那些考了幾十年的老童生,各種催淚的撕心裂肺的鏡頭,都很容易十萬加百萬加。

而今年,居然好像全都銷聲匿跡了。

是的,高考終於從貴婦變成了棄婦。

明天就要高考了,我竟然沒看到幾條關於高考的新聞。連曾經掀起軒然大波的張雪峰,都杳無聲息了。剛才好奇,去搜索了一下,曾經指點江山的他,最新的言論是:中考才是中國最難的考試。

是的,大家都有點訕訕了。

以前考生出征都是警車開道,家長和考生淚眼朦朧,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樣子,那叫一個悲壯。

以前每逢高考,各地就會出台各種管制,工地夜間必須停工,社會車輛經過考場時禁止鳴喇叭,民間自發組織各種義務送考車隊,對了,你若是恰好經過考場,手機可能會沒有信號,因為要防止作弊所以會屏蔽。

現在略尷尬。

畢竟即使沒有高考,還在開工的工地好像也沒幾個了吧。

而且,明天進考場的孩子,就算發揮再出色,四年後的就業也是可以腦補的。所以,此時再擺出如臨大敵的架勢,面目猙獰地誓師,或是揚言要到城裡去拱白菜,都會顯得很可笑。

所以,大家終於沉默下來。許多年間,媒體都在執行一條指令:不許炒作高考狀元,但其實都在變著花樣去滿足受眾的好奇欲,總會告訴你誰是分數最高那個。今年,估計沒人有興趣關心這個了。

是壞事。也是好事。教育也許藉此能漸漸回到正常的軌道,回歸平常心。

在過去四十多年裡,高考之所以始終是社會熱點,因為它能改命。

從前,上榜和落榜,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前者扶搖上青天,做社會棟樑,衣食無憂,後者輾轉塵埃里,引車賣漿,扛包搬磚,貧苦而卑微。當然也有不少破例者,但總體而言,算是個定律。

那是一個高度重視文憑的時代。這個硬槓槓,決定了你的薪資、職稱、官職,以及晉升空間。

多年以後,我依然記得一個場景:高三的我複習到凌晨兩點,睏倦得撐不住,想眯一會再繼續做題,結果在檯燈前醒來是已是清晨。我就是個俗人,哪想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非為了將來能吃上國家糧,倘若落榜,這輩子的口糧就沒著落了。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在這種信念下進考場的。

那天看到這個視頻,特別感慨。我就是1985年小學畢業的。

幾十年來的當代史,是由無數個經歷過高考的政界、經濟界、知識界的人共同繪製的清明上河圖。當然亦包括童年輟學的年廣久曹德旺,還有許多在高考中鎩羽而歸但弄到在職文憑的官員們。

把高考看得再重要都不為過。所以,幾十年來出過許多天方夜譚般的怪事。

前幾天看到一位湘潭老教師的回憶文章,他曾參與多年的高考語文閱卷,遇到過一樁奇案。

1990年高考語文有道單選題出錯了,有兩個正確答案。閱卷組只好以「A或D」作為評卷標準,兩者均視為正確。蹊蹺的是,有個考生的答案就是「A或D」,很反常。警惕的閱卷老師馬上翻該考生的試卷,有道閱讀大題很難,平均分是4.5,該生卻拿了十多分的滿分。老師立即向上匯報。

湖南公安廳馬上成立調查組,發現三份試卷有作弊嫌疑。先把招生辦和閱卷老師查了一遍,無果。最後拆封試卷,直接查考生。

原來,這三名湘潭縣考生高考後拿到了答案,馬上潛入長沙,深夜爬水管找到閱卷點保密室,趁著值守人員睡覺,從編碼本上尋到自己的試卷,溜到走廊借著燈光修改補寫答案,然後再放回原處。

更神的是,接下來幾天,他們還竄進別的閱卷點,把別的科目試卷都改了一遍。如果沒查出這案子,估計那年湖南高考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是這哥仨啦。

2003年,有個四川考生更絕,蹲點看著武裝押運車把試卷送進了保密室,直接去盜竊試卷,那時沒智慧型手機,否則直接拍照就行了。但也沒用,那年教育部緊急啟動了備用卷,這小子被判了7年。

關於高考的奇葩事太多了。

河北的帶隊老師怕學生忘帶身份證,自己集中保管,結果上考場時,他自己忘帶了。

2015年,有個女生考試期間發現自己懷孕了,依然堅持考完還上了不錯的大學。我只好奇她是怎麼發現的,是在考場上一直嘔吐,還是夾帶了驗孕棒進考場?

2019年,山東6名考生被困賓館電梯40分鐘,錯過了英語考試。後來賓館賠償兩萬,教育部門協調復讀。為什麼善後態度那麼好?因為事發的這個縣,叫梁山。

離開考場許多年的我們,每年都在看高考這場大戲,仿佛在看從前的自己,看自己經歷過的風雲。

最近的新聞說,寧夏煤業招600名礦工,要求大學專科以上。如今報名人數是7900人。

我看到這消息有點懵。30多年前,我的母校福州大學與能源部搞聯合辦學,把外省學生統統發配到全國各地的水電站和煤礦,一代又一代的外省畢業生都是咬碎鋼牙離校的。10多年前,我滿心悲愴地寫了一篇2萬字檄文《爛柯1991》,江湖戲言此文直接把福大的錄取分數線拉低了10分。

可是倘若換了今天,如果學校能給你一個挖煤的工作機會,竟然已經是天大的福利了。

更何況我當年分配去的是電廠,電老虎那時已經炙手可熱,尋常人沒有過硬背景根本別想進去。但我偏偏不願呆在窮鄉僻壤,天天琢磨越獄。連晚我10屆的兔媽都不能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更不能理解。

有天我和兔媽聊天時煩了,把這個視頻丟給她:喏,這就是我1995年畢業時工作的廣西大化縣,你願意這輩子一出門就看見大石山嗎?沒錯,電廠收入很高,許多人都心滿意足,但我每夜坐在水庫邊,只有荒蕪和絕望。

我感受到了時代的巨大反差和荒謬。如果換現在,我怕是要給福大送面錦旗:水庫金碗因君賜/礦底隧道念師恩。

剛看到一所廣東大學的畢業分配表,據說這所院校在珠三角口碑不錯,以往不愁找工作,但今年,建築專業的就業率是9.2%。我甚至認為其中可能有水分,畢竟現在開個自媒體帳號都算就業。

我們那代畢業生,土建專業找工作很容易,至於別的專業,只有崗位好與不好的區別,失業是不存在的,除非你自己不願上班。碰上了繁華盛世,撿垃圾都能發財。

現在的孩子生不逢時,他們的努力多半得不到好回報。但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他們有富足的童年和少年,青年和中年時吃苦也不算多冤。我們70後號稱是最幸運的一代,趕上了經濟騰飛時期,但我們童年時也是穿著補丁衣服,餓得連寶塔糖都啃,而且我們的養老金都不知道在哪裡。再往前溯,許多輩先人一生都不知道啥叫飽暖,只見過戰亂和饑荒,他們又該向誰叫冤。

今年,當大眾都已明白,高考成績和改變命運這兩者沒啥關聯時,高考終於降溫了。中國人終究是實用主義者,這很好,比做白日夢好。

我並非在鼓吹躺平。努力勤奮永遠是美德,只是,真沒必要對高考執念太深。上不了985,211也行嘛,上不了211,尋常院校也行嘛,啥都考不上,去技校學一門傍身手藝也挺好,強過畢業後在家啃老的大學生。

現在的大學教室里據說全是監控器,所以別指望在裡邊能學到什麼。讓孩子談一場美好的戀愛,讀一些有價值的書,交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夠了。

當我回想起大學生涯,已經忘光了所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學過什麼。只記得打球下棋玩撲克,借閱了無數的小說,看盡了所有經典的三級片,不曾錯過所有好看的球賽。但我依然不後悔上了個二流子大學,因為後來做了體育記者,當了最黃的專欄作家,全是靠大學裡這些吊兒郎當的玩票積累。看似無用的技能,說不定能改變你的人生。

明天,1342萬考生即將踏入考場。其中復讀生413萬。本科招生名額只有450萬。

復讀太苦,我沒敢嘗試。雖然當年那麼不甘。

如今復讀的意義淡了許多。本質上,這一千多萬考生的命運沒啥區別。落榜的人,說不定未來還活得好一些。

放下執念,天地廣闊。嗯,大有可為的那種廣闊。

家裡有娃高考的父母,這幾天對娃好點,燉些雞湯,備點西洋參含片和斧標驅風油給娃在考場上提神。除了督促他們早點睡覺,不要嘮叨任何事。等成績出來了,無論考得如何,都別責罵他們,請記住我前面強調的:不管考上哪所大學,四年後的命運都相仿。我看過許多985名校的就業數據。

對無數家庭來說,高考再也不是命運的分水嶺,但卻是生活狀態的分水嶺。產房裡那個粉嘟嘟的嬰兒,一天天長大,陪伴你十八年後,終於要去遠方了。珍惜眼前的倒數計時相伴吧,他們很快就要獨自飛翔了,你們很快就要成空巢老人了。

不要傷感。我們年輕時,不也是這樣單飛的麼。

今天中午,我帶二寶去點了半隻燒鴨,大廚是嶺南粵菜名廚的徒弟,那鴨皮脆肉嫩,色香味俱絕,二寶卻不以為意,吃了幾塊就沒了胃口。我跟他說了一樁往事,33年前的夏天,我高考,母親問我吃什麼才開胃,我說要燒鴨,於是,我連續三天都吃上了餐桌平素少見的燒鴨,宛如特供。

吃完那三天的燒鴨,兩個月後,17歲的少年就背著行囊去了三千里外,從此獨自在塵世里浮游。半生飄零,自高考始。

謝謝高考曾經改變過幾代人的命運。

祝福那些在未知的長夜裡爬山涉水,風塵僕僕的少年郎。希望你們眼裡還有光,夜裡還有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劉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