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突然「泄露」新寶貝威嚇台灣 短板卻太多

中共5月底落幕的中柬「金龍-2024」聯合演習中展示兩款軍用機器狗,並凸顯其在城市攻防戰的效能。對此,軍事專家表示,台灣近年聚焦城鎮戰的防備,解放軍機器狗此時亮相,劍指台灣的意味濃厚。不過,此款智能無人武器若投入台海戰役,實際戰效恐仍有待商榷。

中共秀巷戰機器狗威嚇台灣,軍事專家:戰場實用性待商榷

中共5月底落幕的中柬「金龍-2024」聯合演習中展示兩款軍用機器狗,並凸顯其在城市攻防戰的效能。對此,軍事專家表示,台灣近年聚焦城鎮戰的防備,解放軍機器狗此時亮相,劍指台灣的意味濃厚。不過,此款智能無人武器若投入台海戰役,實際戰效恐仍有待商榷。

綜合中共官媒報導,解放軍近日展示兩款參演機器狗,其中一款屬偵察型機器狗,可以做出橫臥、跳躍和倒退等仿真動作,並可自主規劃路線、避開障礙物,在偵察環節中迅速抵近目標;另一款備受注目的戰鬥型機器狗,最大負重達80公斤,並掛載有自動步槍,在士兵遙控下,可快速突進、靈活調整槍口方向,展示了強大的巷戰能力。

分析人士說,解放軍最新的智能化軍事布署最可能應用於對台的城鎮戰場景,因為台灣西部高度城鎮化,解放軍一旦成功搶灘登陸,自然進入複雜的都市攻防戰。且以烏克蘭為鑑,台灣已就城鎮戰備戰,軍方和民間皆投入不少相關訓練。因此,他們說,值此台海緊張之際,中共官媒高調宣傳機器狗,威嚇台灣的意圖不言可喻。

在台城鎮戰無可避免 共軍朝無人化備戰

美國智庫蘭德(RAND)公司台灣政策倡議創始主任郭泓均指出,城鎮戰屬短兵相接的戰場,對進攻方尤其是苦戰,近期的俄羅斯以色列都深受其苦。他認為,中共必然朝無人化備戰,以避免巷戰擴大傷亡。

郭泓均告訴美國之音:「看看這些機器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共在暗示其城鎮作戰的能力,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共士兵不想陷入都市地區(作戰),他們不想拿士兵的生命冒險,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是多麼困難。」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早於2022年發表的題為《中共人民解放軍對城市戰的演化展望:學習、訓練和對台灣影響》的報告稱,解放軍過去少有城市戰的經驗,但為武統台灣,最終須在激烈的城市戰一決勝負。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以書面方式告訴美國之音,軍用機器狗緊接著中共於5月23-24日實施的圍台軍演後亮相,不排除是對台武嚇劇本的一環。

資料照:在柬埔寨金邊北部舉行的中柬「金龍」聯合軍演舉行之前,中共軍人(右)在檢驗機器狗。(2024年5月16日)

資料照:上海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展示的機器狗。(2023年9月23日)

在台城鎮戰無可避免 共軍朝無人化備戰

美國智庫蘭德(RAND)公司台灣政策倡議創始主任郭泓均指出,城鎮戰屬短兵相接的戰場,對進攻方尤其是苦戰,近期的俄羅斯和以色列都深受其苦。他認為,中共必然朝無人化備戰,以避免巷戰擴大傷亡。

郭泓均告訴美國之音:「看看這些機器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共在暗示其城鎮作戰的能力,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共士兵不想陷入都市地區(作戰),他們不想拿士兵的生命冒險,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是多麼困難。」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早於2022年發表的題為《中共人民解放軍對城市戰的演化展望:學習、訓練和對台灣影響》的報告稱,解放軍過去少有城市戰的經驗,但為武統台灣,最終須在激烈的城市戰一決勝負。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以書面方式告訴美國之音,軍用機器狗緊接著中共於5月23-24日實施的圍台軍演後亮相,不排除是對台武嚇劇本的一環。

他說,中共「泄漏」其都市戰的新武器,仿佛暗示台灣,儘管目睹俄軍采人海戰術、試圖拖垮烏克蘭軍隊,但卻陷入死傷堆疊的「絞肉機」困局,解放軍也不會放棄武統,且已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就職三天後,解放軍東部戰區對台發動為期兩天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以示北京對其所謂「謀獨挑釁」的就職演說不滿。

資料照:北京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小米展台上展示的機器人和機器狗圖像。(2023年8月16日)

機器狗或已列裝解放軍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5月30日報導,機器狗出現在與外國軍隊的聯演,顯示其已經接近成熟階段,或也已大量列裝解放軍。

在台北的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機器狗可以在共軍的遙控下進入有敵情威脅的區域,執行偵察、攻擊或清除詭雷等任務,也可擴大基層部隊的警戒與監視範圍,或在人類無法長期駐守的位置伏擊敵軍,甚至對高階將領等目標進行自殺攻擊。若共軍的基層部隊得到機器狗或其他無人載具的協助,相較缺乏類似裝備的傳統部隊將更具優勢。

但從中共官媒釋出的片段來看,揭仲說,解放軍機器狗仍得靠人員操控,智能化程度有限,雖可使共軍取得明顯的戰術優勢,但恐不足以翻轉地面戰況。

揭仲告訴美國之音:「人工智慧成熟後,大量的無人載具可以無須仰賴人員的操控,就能自主戰鬥、自主協調、自主產生作戰方案,成為真正的智慧化戰爭,這個時候才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果。」

戰鬥型機器狗仍須仰賴人員操作 距離限制成短板

美國蘭德公司的郭泓均也說,機器狗若仍靠人員操作,那麼操作人員反成敵人主要的狙擊目標,因此一箭雙鵰,人狗將同步陣亡;另外,續航力也是耗電的無人載具之軟肋,尤其機器狗以四足行走,舍較省電的履帶式驅動,令人不解的設計。

不過,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說,機器狗屬無人地面載具,適用於軍事3D任務,亦即危險(Dangerous)、骯髒(Dirty)和無聊(Dull)的戰況。例如面對敵軍隱藏的巷戰、受到化學污染的環境,以及挖掘地道、建築防禦工事等耗時、重複性高的任務,機器狗能起一定程度的輔助效果。

他說,共軍目前僅有偵察型機器狗裝載人工智慧,因此可自主繞過障礙並找出最優偵察路徑的功能。至於戰鬥型機器狗仍人為操作,人機遙控範圍似乎受限,未來如何擴大信號傳輸距離恐是一大考驗。

許智翔告訴美國之音:「城鎮是很複雜的環境,它可能會有各種建築物,而且台灣這邊還是加強過的鋼筋混凝土,各種高樓大廈,從低樓層到高樓層,或者是地下停車場,或者是各種不同的複雜環境。這些水泥叢林跟各種障壁物都會成為它訊號傳輸很嚴重的障礙,所以這很大幅度降低它導控的距離。」

許智翔強調,戰鬥型機器狗若裝載人工智慧,將可解開仰賴操作手的困境,但隨即涉及武德爭議,如該設定何種情境下才能對人類開火?大規模屠殺是否被允許?這些倫理議題,西方仍莫衷一是,中共若輕率跨過這條紅線,後果恐難想像。

但揭仲說,只要有利於戰事,中共不致因道德爭議而收手,惟中共在應用人工智慧判斷射擊目標上可能還不夠成熟,因此,解放軍擔心人工智慧的敵我辨識若不夠精準或有被滲透之虞,恐有槍口對內自傷的可能。

揭仲強調,美國等軍事強國都已加緊推進軍隊智能化的升級,其中美軍規劃到2030年時,60%的地面作戰平台能實現無人智能化,這方面的發展,美國明顯領先中共。縱使就機器狗這類無人裝備而言,美國暫時落後中共,但憑美國的科技水準,要迎頭趕上也並非難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