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緊抓兩張對華外交牌,烏中距離翻臉越來越近

赴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安全會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罕見公開指責中方,隨後又出訪菲律賓,就加強兩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

烏克蘭總統首次對菲律賓的訪問是在兩個背景下進行的。

首先是隨著烏克蘭抗擊俄羅斯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特別是其近期推動召開烏克蘭和平瑞士會議遭遇阻力,基輔當局越來越公開表達對中方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及行動的不滿。

其次是中菲圍繞南海的爭端白熱化、複雜化,地區局勢日趨國際化,雙方關係在南海常態化地處於對峙和緊張之中,安全風險與日俱增。

基於這兩個背景,烏克蘭戰時總統對馬尼拉的訪問格外引人注目,然而雙方除了表達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外,實質性的成果不多,因此是一場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外交訪問。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戰時總統,澤連斯基十分有必要留在國內指揮對俄作戰,並發揮穩定局勢的作用,怎麼會有如此閒情逸緻訪問菲律賓?

爭取馬尼拉對烏克蘭問題瑞士和平峰會的大力支持應該是直接的促成因素,不過,澤連斯基的另一個重要意圖可能是以深化烏菲接觸與合作,在領土主權問題上牽制中國。

在香會現場,澤連斯基把中烏之間的一些問題擺到檯面上,宣稱由於中國支持俄羅斯,包括輸出武器零部件,俄烏戰爭將拖延更久,宣稱烏方多次要求會見中方官員被拒,甚至聲稱中方幫助俄羅斯盡一切可能破壞和平峰會。

將當前烏克蘭戰局及和平峰會存在的一些問題歸咎於中國,凸顯了澤連斯基在戰爭中的挫折感、焦慮感加深。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澤連斯基當局的對華策略基本是以避免激怒中國、力促中方對戰爭雙方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為主,從未公開批評中國,且盡一切可能推動與中方的外交接觸和磋商。

就在澤連斯基到訪香格里拉峰會後不久,中烏外交副部長級磋商仍如期進行,體現了烏方維持雙方正常關係的願望。

一面派遣烏克蘭外交部第一副外長瑟比加訪華,與中方共同舉行外交磋商,一面由總統親自出面,在香會這一重大國際平台,將對華不滿公開化,實際表明烏克蘭正在改變對華策略,正面挑戰中方立場,並試圖擴大對華牽制因素。

訪問菲律賓是其關鍵步驟之一。

菲律賓政府對俄烏戰爭的政策出現了有利於烏克蘭的變化。在杜特爾特當政時期,菲律賓的外交政策是親俄疏美的;戰爭開始後,菲律賓沒有站到歐美一邊,但在小馬科斯於2022年6月底執政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小馬科斯政府在聯合國大會針對俄烏戰爭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中,都投下了贊成票。

澤連斯基在訪菲過程中就表示,菲律賓非常願意通過聯合國和歐盟的多邊平台繼續幫助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持續衝突中實現和平。菲律賓明確表明,將出席峰會。

在澤連斯基的一番外交操作之下,烏克蘭和平瑞士會議變成了各國選邊站隊的平台。小馬科斯政府的參會就代表了站在烏克蘭一邊。這樣的效果正是澤連斯基在外交上想要的。

小馬科斯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當然不是單方面的,不是不求回報的,儘管雙方都避免公開提及促成他們深化關係的激勵因素,但澤連斯基在馬尼拉反覆強調「領土完整和主權」,實質上已經暗示了雙方的契合點和交集所在。菲方期望獲得烏克蘭在「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的「對等」支持。

而對於澤連斯基來說,事實上是「一石二鳥」的,一方面對支持己方的菲律賓對等支持,是一種外交回報,另一方面,烏克蘭藉此也獲得了一張重要的外交牌,通過對其進行適度操作,可以用來牽制領土爭端的當事方中國。

這不是基輔第一張對華外交牌。

在台灣問題上,烏克蘭早就在有意無意地製造外交牌。烏克蘭議員小組在最近兩年,兩次赴台,特別是最近一次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上任之際。時間選擇十分敏感。

烏克蘭議會雖然具獨立性,議員一般可以自己決定採取任何行動而不必由總統批准,但烏克蘭目前情況特殊,處於戰時狀態,情況就根本不同。烏克蘭政治體制內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必須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聽從最高統帥的指示,澤連斯基能夠以戰時法令決定議員能否落實訪問計劃。

然而澤連斯基沒有這麼做。這就是「台灣牌」,以此牽制中方,暗中施壓。

烏克蘭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瑟比加在訪華進行外交磋商中重申,烏克蘭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變。這一姿態實際也是一體兩面的,在中烏關係正常時,它會堅持原則;假如烏方認定,自身的核心利益受到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就會改變。

由此可見,澤連斯基實現了烏克蘭總統對馬尼拉首訪的突破,是一次經過精心權衡的外交行動。烏菲之間在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上形成了同盟,形成彼此支撐的關係。一旦南海發生武裝衝突,烏克蘭可能就會作出「對等」反應。

不過從本質上看,這仍是一張外交牌。很顯然,澤連斯基並非尋求一定要採取相關行動,他仍在觀望,就像瑟比加在北京的表態一樣。

但距離基輔改變政策基調,跨越臨界點,不遠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40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