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目前為止,「國美畢業展」經歷了十天的對外開放後,算是已經基本落幕了。

但這期間的過程,卻遠遠稱不上「圓滿」。

因為「熊孩子」們,在過去的十幾天裡,集體襲擊了這場畢業展。

他們共同將一場本該屬於學生們的藝術展覽,玩成了一場熊孩子行為鑑賞會。

年年有熊孩,今年格外慘。

「國美畢業展」是由中國美術學院開辦的畢業展會。

每年這個季節,他們都會集中展示幾千名畢業生的優秀作品,也總能吸引來自各地,喜愛藝術的大量觀眾前去參觀。

而今年的「國美畢業展」設有8個展區,共呈現了2800多位畢業生的創作,網上已經有不少相當精妙的作品成為了熱門話題。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但也正在觀覽最火熱的期間,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許多作品看上去有幾分怪異。

這個怪異不是「我看不懂藝術」的那種怪異,是作品狀態上的。

許多展出物,看著明顯不完整,堪稱敘利亞成色。

比如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個藝術布景里的麻將桌。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桌子是完好的,桌上擺著的東西顯然不是,只能隱約看出一點麻將的影子。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我第一眼看照片,還以為是批評賭博害人的,是想表達「沉迷賭博毀壞認知功能」的理念。

很快就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該布景的作者托朋友在網上發了文,分享出了它原本的樣子。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據作者的朋友轉述,這個布景與作者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反映了麻將在家庭中的普及。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為了布展,他們相當用心。每個麻將都用了1-2小時來製作,用了十字繡、粘土和奈米膠作為原材料,材質比較軟,可以輕輕捏動。

也是因此,布展前他們就擔心作品損壞的問題,所以在顯眼的位置上貼了「損壞罰款」。

然後就被破壞成了麻將餅,修也修不回來了。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作品前後狀態,大相逕庭,對比慘烈。

而這,也只不過是這回「國美畢業展」的無數個悲劇之一。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現在網上一看「國美畢業展」,去過的人們對它的評價涇渭分明。

一半在夸作品好,一半在罵熊孩子。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甚至後者可能還更多一些。

根據不少人發出的現場照,此次展會顯然遭遇了大量熊孩子集體襲擊。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他們有的把布景當扮家家酒道具。

有的把裝置當玩具。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到了開展後期,就已經快沒畢業展的樣子了。

堪稱兒童樂園,溜娃聖地。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許多參與展會的學生們,其實可能早就對這種情況有所防備,於是在自己的作品旁邊貼好各種注意告示,希望能友好提示。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但顯然沒有作用。面對無情又防不勝防的破壞行為,他們只能縫縫補補,畢竟展會還得繼續。

這次展會的主題本來是「世界樹」,但許多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誤以為它的主題是「壞了」。

因為許多作品被破壞而無法繼續展出,只能貼上寫有「壞了」的提示以望周知。

所以展會到了開放後期經常能看到這倆字。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這可能也是許多作品作者現在看到小孩來襲的心聲,壞了。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壞在熊孩如蝗蟲過境,不理不管也不聽。以至於許多學生甚至說,感覺公開展會像是一場霸凌。

因為他們明明投入大量心血,完成自己的作品,共同組成了這場本該帶來審美革新的展會,卻遭到這種待遇。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哪怕不欣賞也沒事,但不能連基本的尊敬都沒有。

比如一個我刷到的最扎心的例子:有的作品需要電子屏幕來展示,所以會有個顯示器放在一旁。

結果有小孩過去把作品關了,直接下載《元夢之星》。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經過這樣一個維持十天的展會,許多國美的學生們到了後期已經疲憊不堪,展會也以這種遺憾的狀態結束了。

期間有許多作品,都未能以最好的狀態保持到最後。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於是也有藝術生開始為了絕後患而出主意:要不以後收點門票錢?

其實也起不了太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不久之前,收門票的央美畢業展其實也遭遇了襲擊。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哪怕門票再貴,類似的現象也還是會出現,過去的無數次教訓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熊孩難攔。

正如大部分人所知,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而至於為什麼老現象這次卻在「國美畢業展」上大規模爆發,背後其實有挺多重原因的。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其中最首要的,自然是「來看展的孩子變多了」:不僅「看展打卡」這事近兩年更流行了,許多兒童機構,也開始時興組織小孩集體參觀展會的活動。

所以小孩都是一隊一隊出沒,有組織但缺紀律。

參展小孩基數變多,儘管大部分小孩都挺乖的,但熊孩出現的次數也隨之暴增。

另一方面,「畢業展」的特殊性質也導致它容易招熊孩:現在許多學生們的藝術作品,都在選用更豐富的材質來展示。同時為了提升效果,也有不少「可適度互動」的設計在裡面。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小孩想玩,天性使然,只是又無大人積極干預,自然做不到「適度」互動。

所以還是那個原因:熊的不是小孩,是沒好好教小孩的大人。

在我看來,現在的「熊孩子」不是單指小孩,指的是個組合——熊大人加上娃,這時候,娃便不是娃了,是種人形免責破壞武器。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表面看上去,是「小孩不懂事」鬧的,而實際上在搞破壞的,還是那代代相傳,難以斬斷的熊基因。

網上有位網友,記錄了自己在「國美畢業展」上的所見,就比較立體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同個展會,兩種家長,兩種教育結果,兩種傳遞。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最後,再說回前文被破壞的麻將作品。

其實就在展會末期,作品的作者做了個很有創意的舉動:她把布景當下的狀態,當作一次二次創作的結果展示了出來。

在原本的立意上加了兩個字:教育。

熊孩子集體襲擊中國美院畢業展,藝術生苦不堪言

被捏壞的麻將難以修補,定格在桌上了,與溫馨的家庭背景相映襯,顯得更是一片狼藉——

被破壞的是麻將還是教育?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地球人研究報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4/206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