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李強稱中澳恢復正常關係 專家質疑

—李強訪澳期待戰略夥伴關係 專家:很難

6月16日下午4點多,中共總理李強抵達訪問澳洲的第二站——坎培拉,準備周一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內斯進行會晤。李強在首站南澳阿德雷德時聲稱中澳關係重回正軌,並期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戰略安全專家認為,因中共沒有信譽,想通過經濟利誘,統戰方式拉攏澳洲,分化西方民主國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6月16日下午4點多,中共總理李強抵達訪問澳洲的第二站——坎培拉,準備周一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內斯進行會晤。李強在首站南澳阿德雷德時聲稱中澳關係重回正軌,並期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戰略安全專家認為,因中共沒有信譽,想通過經濟利誘,統戰方式拉攏澳洲,分化西方民主國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強稱中澳恢復正常關係專家質疑

李強周六抵達南澳的阿德雷德,展開對澳洲的四天訪問。中共駐坎培拉大使館發消息稱,李強表示,兩國關係在經歷波折後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並聲稱期待與澳洲發展「一個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此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健也表示,李強和阿爾巴內斯先生將討論雙邊關係現狀,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並稱以此次訪問為契機,加強高層交往,也提到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而澳洲總理也在《澳大利亞人報》上撰文稱,在其政府外交作用下,挽救了兩國的貿易關係,使中國對一系列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價值200億澳元的貿易禁令得以撤銷,並強調此舉重要性,及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的資源在中國經濟轉型和地區的增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財經專家吳嘉隆先生向大紀元表示,當初澳洲說要獨立調查病毒來源,中共生氣後,它本來就要控制外匯開支,「就藉這個理由不買澳洲的龍蝦、紅酒、牛肉、煤炭等。澳洲就把這些賣給其它國家,其它國家再加一點錢轉手賣給中國。那中共自己付錢當冤大頭。」

他以澳洲煤炭為例說,澳洲的發電煤非常優質,中共不跟澳洲買,就去跟馬來西亞、新加坡買,然後他們去跟澳洲買,轉手賣給中國賺差價,中國經濟搞成這樣子。

他強調,現在中共自己講話沒有信用,不值得信賴,所以澳中要想恢復關係很難。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大紀元表示,這是中共另外一個經濟的誘因,想利用經濟,市場武器化,來裂解西方民主國家的團結。「中共現在尋求的是把澳洲當作突破口,但澳洲在疫情時也曾被中共經濟制裁,所以如果澳洲政府真的跟中共形成所謂戰略夥伴關係,這個可能性我覺得是比較保留。」

他分析,目前連歐洲都要對中共的一些產品提高關稅,如果澳洲真的被北京說服成為所謂夥伴關係,「儘管可能實質的意義不大,不過我覺得這種機會不高。因為在歐洲,中共之前是用一帶一路,包括立陶宛、義大利,原本是對中共採取比較經濟合作的態度,現在都完全顛覆。所以我想澳洲跟中共建立所謂戰略夥伴關係的機會要審慎去看待。」

而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認為,中共解除對澳洲農產品等的禁令,就是所謂的經貿正常化,對雙方經貿是有利的,而經貿議題跟安全議題要分開看,是不一樣的。

專家:澳洲朝野達共識與中共的戰略競爭關係未變

鍾志東認為,中共跟很多國家都有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共希望通過這種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來強化它跟相關國家的安全議題,不過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以安全議題來講,即使是工黨總理阿爾巴尼斯,相較之前的總理對中共的態度比較緩和,不過他在當選後,對中共(執行)戰略競爭的路線沒有改變。

「他強化跟西方盟邦夥伴的合作關係,來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具體的作為最明顯,他要延續AUKUS,要跟美國和英國興建核潛艦的計劃沒有改變。」

他強調,澳洲興建核潛艦,它最主要就是積極跟美國配合,然後在整個印太地區反制中國的擴張主義。在四方會談時,澳洲積極配合美國,推動四方安全對話,希望形成一種區域安全對話的機制,反制中國在區域安全上的挑釁。

吳嘉龍也認為,「澳洲現在也要介入南海,澳洲要引進美國的核子動力潛艦,澳洲在軍事上加入美國、日本這邊,然後在經濟上逐漸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國現在發現要回頭補救,哪有那麼容易?」

專家:中共藉助中澳友誼破除美國的圍堵沒有用

鍾志東認為,中共處心積慮想形成一種形象,「就是現在在美歐西方國家的經貿制裁之下,跟澳洲的經貿關係能夠恢復正常,希望能夠來展現突破美歐整個貿易圍堵的策略之一。」雙方希望能夠在所謂的這種政治經貿分離的狀況之下,來改善彼此的經貿關係。

蘇紫雲也認為,「中共就是一直想用這種類似統戰的方法去裂解西方民主國家,這個部分我相信美國會提醒澳洲。」

中領館臨時包食宿請親共僑社成員坎培拉歡迎李強到訪。(駱亞/大紀元)

他認為,中共的經濟客觀上確是面對很大挑戰,「第一個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第二個是中共的人口紅利結束,聯合國統計中共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到14.9%,60歲以上的可能到19.8%,所以中共面臨這種影響,經濟發展未來前景相對是有限的。

吳嘉隆認為,中國經濟領域就算有人才也沒辦法發揮,都給中共政治干預了。「現在李強也不過是執行任務、擺個姿態,交差了事,根本沒有效果。」

吳嘉隆認為除了地緣政治的因素之外,中共不願意負責導致與其交易的國家吃虧,比如德國重要的汽車業,「想賣車子到中國市場,結果中共反而把電動車賣去歐洲,打擊德國的汽車業。現在大家都搞清楚了,跟中共做生意吃虧嘛。」

他形容,中共就是一個巨嬰症,「要你負責任的時候,你說你是小孩,平常出來耍大個兒。說你是大個兒、第二大經濟體要這個要那個,等到人家要你承擔國際責任,不行我是嬰兒,玩這一套。」

今年4月,畢馬威和雪梨大學發布的報告《揭開中國對澳投資的神秘面紗》顯示,2023年,中共對澳投資下降了37%,降至只有8.92億美元(13.6億澳元)。除了2021年疫情的特殊時期,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投資水平。

而美國總統拜登6月4日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說,「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此前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中共經濟嚴重問題超逾想像,拖垮政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駱亞、安平雅坎培拉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7/206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