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邀請台灣網紅 到底要幹嘛?

近日台灣網紅波特王發文指稱,7月中旬開始,有10組台灣網紅受中國邀請,將陸續前往當地旅遊兼拍片,由於事涉中國國務院出資,因此或為另種形式"砸錢統戰"。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外國人如何在中國成為網紅的"教戰守策"》,作者李濠仲介紹近期《東亞國際季刊》研究文章《成為網紅:外國人如何在中國網絡當上明星》(由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院長蘇利文和博士生Weixiang Wang撰寫)。

該項研究發現,在中國有志成為網紅者,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中國政府允許的範圍內獲得名氣並建立個人品牌共鳴",至於對外國網紅來說,則又同時"必須謹慎處理中國民眾在接觸外國文化時的矛盾觀點和心理"。唯有前後"官"、"民"遊戲規則兩相調和,才能成功吸引大量中國粉絲。

文章指出,如果只謹守"政治正確",顯然已無法讓個人在中國網紅圈鶴立雞群,更有效的做法,就是在看似中立的觀察和隱晦的觀點上,能與中共官方話語和宣傳的既定路線一致,並以積極的方式描繪中國,然後再以所謂"真相講述者"自居,去重塑國際新聞(尤其是CNNBBC等英美媒體)里的中國形象。

作者說,由此觀之,若真如波特王所稱,中國將邀10組台灣網紅前往旅遊和拍片,關鍵就不在"交流互惠",若能換得他們積極投入製作介紹中國的影片,並"響應中國在全球話語權的鬥爭中,主動塑造符合中共立場和中國利益的全球敘事"(外國網紅對中國的助益之一),這才是他們"投資"所求的應然回報。

習近平時代台灣的中國研究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全球變局下,台灣中國研究的重構與新定位》,作者王信賢(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指出,習近平上台後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主導下通過諸多法律,如《國家安全法》、《國家情報法》、《數據安全法》、《反間諜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等,直接導致台灣相關研究信息受到嚴重限制。特別是過往不少中國研究學者認識中國大陸所仰賴的"田野研究"(field study)幾乎不可能。一方面,合作單位與受訪者不可能冒政治風險接受訪談;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不少研究者入境中國受到安全調查,而出現嚴重的"交流安全"問題,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過往能在大陸做田野調查以及問卷等機會大為縮減。這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都面臨的挑戰。

文章說,台灣的中國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尤其在香港學術空間緊縮的此時更是如此,但若要作為全世界中國研究重鎮,仍有不小改善的空間。除了強化資源的投入外,"實事求是"的中國情勢研判同樣迫在眉睫,中國研究確實有其專業,一味的批評中共並不能解決問題,更無法提供國際對於中國情勢發展的判斷。

專家:美國國會應該資助民主項目

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歐巴馬在2011年試圖轉向亞洲,我們這次必須成功》,作者方丹(Richard Fontaine,美國新安全中心CEO)和布萊克威爾(Robert Blackwill,美國前駐印大使)認為,由於歐洲和中東的牽制,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已經失敗。在歐巴馬和川普任期內,就應對中國崛起而言,那是"失去的十年"。

作者說,拜登政府採取了多項正確方向的措施,但是只是一個開始。華盛頓應通過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來復興其在亞洲的停滯經濟議程。華盛頓應首先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追求雙邊數字貿易協議,還應將更多的外援和發展援助分配給亞太地區。

作者還認為,華盛頓應更積極地對抗北京的專制世界觀。國會應資助支持民主項目,幫助志同道合的國家抵禦外部干涉。美國應支持自由、主權、獨立和基於自由價值觀和法治的穩定世界秩序。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7/206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