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變天了!一二線城市重要數據「集體消失」…..

有沒有發現,房價下跌到今天,越來越多的數據,神秘消失了…… 南京下架,鎮江下架,南通下架! 鄭州下架,合肥下架,長沙下架! 杭州下架,武漢下架,珠海下架! 近日,一大批全國知名城市,二手房成交價變成混沌狀態。 加上此前早已下架的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等一二線城市,超過13座城市的貝殼二手房成交價「集體消失」了!

有沒有發現,房價下跌到今天,越來越多的數據,神秘消失了……

南京下架,鎮江下架,南通下架!

鄭州下架,合肥下架,長沙下架!

杭州下架,武漢下架,珠海下架!

近日,一大批全國知名城市,二手房成交價變成混沌狀態。

加上此前早已下架的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等一二線城市,超過13座城市的貝殼二手房成交價「集體消失」了!聽說蘇州和廣州也在醞釀。有幾座城市,甚至連二手房掛牌的總數量也看不見了。

從大灣區到渤海灣,從長三角到大西北,一道無形的「數據鐵幕」,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籠罩了整個樓市。

為什麼各大城市動作如此迅猛,幾乎像商量好一樣放下「鐵閘」?

為什麼樓市調控,終於走到了需要對二手房成交價「動刀子」的這一步?

為什麼全面遮蔽掉成交信息,也許會成為樓市走向的關鍵轉折點?

這個動作的背後,大有深意。

二手房市場,是極為重要的「樓市風向標」。最近,風聲依然不太妙。

剛剛出爐的國家統計局房價指數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裡的二手房市場「全軍覆沒」,無一城市環比上漲。

從一二線到三四線,沒有一個城市走出「獨立行情」。

據測算,5月份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0%,連續14個月下跌,並且創下了近十年最大跌幅。

陰雲籠罩的樓市中,二手房成交價這個東西,漸漸變成了最不討喜的「受氣包」。

由二手房成交價構成的整體信息環境,已經成為阻礙樓市回暖的一大問題,這個「絆腳石」必須搬開了!

為什麼呢?

你想啊,同一個小區的成交價對比兩三年前,少則跌了幾十萬,多則跌了上百萬。

比如下面這個小區,同樣面積的3室2廳,只是朝向和樓層略有不同。2021年成交價295萬,2024年成交價跌到130萬。

已經不是腰斬了,而是膝蓋斬。

沒買房的人來一看心想再等等,萬一還沒跌到底呢?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還能降兩百。

買了房的人來一看,徹底心如死灰,一心只想去提前還貸,月供和利息能少一點是一點。

非但沒能促進成交,反而加重了觀望情緒,順帶激怒了一部分業主。

你可能會問了,難道信息透明不是一個健康市場必須具備的條件嗎?難道我買一套幾百萬的房子,連前面的成交價都沒有知情權嗎?

對此,答案可能很現實且無奈:

在以貝殼為代表的二手房價格平台上,為了扭轉房價整體走勢,調控的殺手鐧正是——製造信息差。

都不用追溯多遠,就在3年前,房價上漲勢頭烈火烹油之際,為了打壓二手房價過快上漲,包括廣深在內的不少城市也同樣使出了這一招,直接屏蔽了二手房成交記錄。

只有當二手房成交價格被遮蔽,政府出台的二手房指導價,才能真正開始發揮作用,政策的引導才能逐步落地。

否則,誰能打破房價上漲/下跌的螺旋?

要知道,在中國樓市,當房價出現單邊上漲/下跌的時候,其慣性之強,遠超一般人的想像。正如不斷自我強化的螺旋,好像根本看不到盡頭。

在樓市感受過這種上漲/下跌力量的業主,想必都有感受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種上漲/下跌螺旋形成的過程中,房地產仲介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這是因為,中國採用的是房產交易的居間經紀,仲介一手托兩家,靠撮合成交來獲得佣金回報。這種模式,有兩個好處。

一是讓仲介可以保持中立,既不偏向買家,也不偏向賣家。二是效率更高,不容易出現買賣雙方扯皮。

但是!

當房價出現單邊上漲/下跌的時候,居間經紀模式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

就拿當下來說吧,為了撮合交易,一部分急於賺錢的仲介,開始瘋狂「圍獵」不願降價的業主,甚至爆發了雙方的戰爭。

前段時間,深圳某仲介公司就被曝出一份「促成交的SOP(標準化流程)」,驚掉了不少業主的下巴。這套流程的宗旨就是:

尊重規律,把握人性,找准軟肋。

仲介公司會直接要求仲介們,在每個小區挑出一套房源「虛報低價」,並鼓勵同行間傳播。

為的就是,給業主們傳遞焦慮的情緒,讓業主主動降價。

一位自媒體博主@豬哥哥曾針對此類二手房壓價行為,給出過非常有畫面感的描述:

(如同)十萬人參加一個沙灘音樂會,天空出現一片烏雲,少數膽小的人擔心下雨陸陸續續離場。此時,沙灘上有數千個聲音:等會要下雞蛋大的冰雹啦!

恐慌迅速蔓延,人群開始踩踏,降價也就變得無可避免,甚至進一步形成「暴跌螺旋」。

這對穩定房價,構成了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一類亂象,官方當然不會袖手旁觀。

比如,前段時間,長沙市住建局牽頭會同多個部門,嚴查仲介涉嫌惡意壓低二手房價格等違規違法行為。

北京日報也發文喊話:別用特例唱衰北京樓市。

這次「成交價消失」的背後,會不會也有官方的意思呢?你懂的。

可以確認的是,遮蔽二手房成交價,絕對是指向「穩房價一記大招,精準、高效、不講理。

讓二手房成交價「失蹤」,之所以至關重要,不僅是為了穩住二手房價格,還有很重要的一層意義:

穩住新房市場

當前,中國樓市調控走到了哪一步?毫無疑問,開發商手上仍然有大量的新房,急於出貨,正在「以價換量」。

降價去庫存,是當下的主旋律。

今年前5個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3%,新建商品房銷售額3.6萬億元,同比下降27.9%。(數據來源:中指院)

儘管降幅收窄,但復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這種形勢下,穩住二手房價格,就變得極為重要了。如果新房在降價去庫存的同時,二手房還跌跌不休,那就很容易出現一種局面:

降價競賽。

所以,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微妙的格局:如果二手房不能穩住,新房就無法回暖;如果新房不能復甦,二手房也難以企穩。

我拿杭州給你舉個例子吧。前幾年,杭州「打新」狂潮洶湧,連房企董事長都跑去排隊打新了,簡直像瘋魔一樣。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新房價格,跟二手房存在巨大倒掛。

2014年到2023年這十年裡,杭州的新房一直都是遙遙領先二手房。大部分年份新房比二手房多賣出近2倍,2014年和2021年甚至誇張到3.4倍和2.4倍。

也就是說,杭州新房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二手房價格堅挺的基礎上。如果二手房不斷下跌,倒掛紅利消失,泡沫將會瞬間破裂。

那可是地動山搖啊。

今年年初,杭州貝殼研究院公布了一組數據:

2023年底,杭州十區新房成交均價提到了3.5萬/方,二手房成交均價卻下滑到了3.1萬/方。

杭州市區新房/二手月度住宅均價走勢,來源:杭州貝殼研究院

危險的信號出現,排隊搖號的人群迅速散去。去年杭州新房的成交量,相比2021年高峰期縮水近1/2。

今年,杭州二手房成交量,已經反超了新房。

這樣的局面,你說能讓它持續下去嗎?救市還怎麼玩?可把地方愁壞了。

下面幾組數據,足以說明情況已經多麼焦灼:

今年1-5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14133.7億元,同比降低44.3%;

與此同時,近七成銷售百強房企尚未拿地,TOP5央國企拿地「大跳水」;

去年拿地金額和面積排全國第一的保利,從拿地TOP10消失;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8/206864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