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俄朝共同防禦條約給北京帶來更多麻煩 習近平是最大輸家

作者:

在全球敘事的較量中,中國一直試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反對將世界劃分為敵對陣營的和平國家。相比之下,它指責美國拉幫結派,將世界推向新的冷戰。然而,俄羅斯朝鮮締結的共同防禦條約要求兩國在發生戰爭時立即向對方提供軍事援助,這正是中國指責美國的拉幫結派之舉。中國最親密的戰略夥伴與唯一的條約盟友——也就是俄羅斯與朝鮮——現在成為了令東北亞地區出現冷戰式對抗風險加劇的兩個國家。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稱,該條約也給北京帶來了更多麻煩,因為它似乎加深了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邊軸心的印象,而這是北京方面一直極力避免的。「北京一直非常小心地避開中國-俄羅斯-朝鮮軸心的形象。」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中國希望給自己保留選擇餘地。」

日本、韓國和美國現在也許會認定,俄羅斯和朝鮮的防務條約所構成的威脅導致它們需要在中國周邊地區增兵或加強防禦能力,以此強化去年在戴維營宣布的三方安全安排。

出於這些原因,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可能不樂於見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之間萌生的兄弟情誼。普京和金正恩周三在平壤會晤時,將這個防務協議視為兩國關係新時代的開始。

分析人士認為,這份協議還暴露了中國與兩國夥伴關係的局限性。

習近平宣布與普京建立「無止境」的關係,並承諾「堅定不移地」支持朝鮮——與兩個志同道合的威權國家聯合起來,反擊它們所認為的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霸凌行為。

但與兩個遭到國際社會孤立的國家結盟,習近平也有可能面臨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不可預測的舉動所帶來的後果。普京入侵烏克蘭嚴重損害了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它們指責北京未採取足夠行動來制止俄羅斯。而金正恩的核威脅促使兩個關係緊張的鄰國,即日本和韓國,與美國建立了三邊防務夥伴關係。

外界已經開始擔心俄羅斯有可能向朝鮮提供技術,加強平壤的核武器計劃,從而換取用於在烏克蘭戰爭的彈藥。

需要扭轉中國經濟困境的習近平無法承受更多的意外。儘管他對西方的態度越來越敵對,但仍然致力於維護中國在當前全球經濟秩序中的地位。

「普京和金正恩之間的新協議對北京來說不是好消息,」首爾延世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說。「習近平和這個任性的朝鮮王朝關係一直不好,現在越來越有理由擔心普京會鼓勵金正恩的好鬥傾向。」

魯樂漢表示,烏克蘭戰爭再加上朝鮮半島爆發衝突的風險「讓普京和金正恩成了不穩定因素,而此時此刻,中國需要的是平穩的環境。」

中國試圖與這個新協議保持距離,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周四拒絕發表評論,稱這是俄羅斯和朝鮮的問題。

紐約時報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表示,實際上在中國看來,俄朝條約加上美日韓聯盟「大大加劇了」該地區出現「對抗、競爭或衝突」的風險。時殷弘表示,朝鮮半島和平是中國的頭等要務之一,該地區的日益軍事化使「中國的一個核心利益受到威脅」。

中國仍然對俄羅斯和朝鮮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美國認為,如果中國不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石油,或向俄羅斯提供消費品和晶片、工具機等軍民兩用技術,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動力,克里姆林宮將無法維持在烏克蘭的戰爭。與此同時,朝鮮幾乎所有的貿易都依賴中國,包括食品和能源。

這種對莫斯科和平壤的影響力增強了北京的重要性。其他國家曾呼籲中國利用其影響力來遏制朝鮮的核建設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這種呼籲並未成功。

然而,普京對金正恩的拉攏讓北京在影響朝鮮方面有了新的競爭對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外交與安全分析師丹尼·拉塞爾表示,這給「金正恩帶來一筆意外之財,卻讓習近平頭痛不已。」

拉塞爾說,「對平壤來說重要的是,與普京的夥伴關係——雖然不是無止境的——產生了對抗北京的寶貴籌碼。」拉塞爾稱,「挑撥大國之間的對抗是朝鮮歷史上的經典戲碼,近幾十年來,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一直是金正恩迫切想解決的一個軟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2/207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