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針對台灣和日本的海上挑戰進一步升級

中共海警最近幾天增加了在台灣和日本附近有爭議海域的活動,迫使台北和東京與中共國海警船隻陷入緊張對峙。

資料照片:一艘中共國海警船在南中共國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仁愛礁)附近向一艘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隻使用水炮。(2023年8月5日)

中共國海警星期一(6月24日)聲稱在6月20日至24日期間「驅離」了四艘「非法進入」爭議島嶼附近海域的日本漁船和其他巡邏船。東京稱這些島嶼為尖閣諸島,北京稱為釣魚島。中共國和日本都將爭議島鏈及其附近海域視為其領土和領海。

中共國海警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共國海警艦艇依法在本國管轄海域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活動。我們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在該海域的一切違法活動,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日本海上保全廳在聲明中表示,尖閣諸島附近的四艘中共國海警船中有兩艘「駛向」在該海域作業的日本漁船,受到日本船隻的警告。

北京星期二還部署了四艘海警船在台灣外島金門周圍海域進行「常態化執法巡邏」。位於中共國東南沿海的金門島附近水域台北指定為限制水域。

中共國海警局星期二發表聲明稱:「自6月以來,福建海警組織艦艇編隊持續加強金門附近海域執法巡查,進一步強化有關海域管控力度。」

作為回應,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派出三艘船隻監控中共國船隻的活動並收集證據。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三表示,中共國此舉是要建立否定限制水域的新常態作為。他還表示,海巡署和海軍就此保持著持續溝通。

上周,攜帶刀具、棍棒和斧頭的中共國海警與正在向駐紮在有爭議的第二托馬斯沙洲(Second Thomas Shoal,中共國稱仁愛礁,菲律賓稱阿雲津礁)海軍陸戰隊運送補給的菲律賓軍人發生衝突。

此次事件發生前幾天,中共國開始實施新規定,允許其海警官員調查和拘留在爭議海域「危害中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外國人,拘留期限最長為60天。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事態發展表明北京越來越依賴海警來「行使」其海洋利益。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的海上安全專家許瑞麟(Collin Koh)在電話中對美國之音(VOA)說:「這些活動可能是中共國轉移公眾對國內問題注意力的一種方式,他們進一步強調保護他們所認為的中共核心利益,例如他們對台灣的主張。」

分析人士補充說,由於中共國的海上領土主張與國際公認的主張不一致,中共國海警似乎正在加強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活動。

追蹤南中共國海問題的史丹福大學戈耳狄俄斯之結中心中心(Gordian Knot Center)主任雷·鮑威爾(Ray Powell)說:「中共積極開展海警的造船和能力建設項目,並在南中國海建造大量人工島嶼等基礎設施,以提高向近鄰的(國內水域)投射力量的能力。」

在新加坡的許瑞麟表示,隨著中共國在海洋領域日益咄咄逼人,這一趨勢加劇了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不安全感。

他說:「即使是那些不會受到直接影響的國家也開始感受到壓力。」他還補充說,對立的軍隊和海警之間日益頻繁的摩擦將不可避免地增加誤判或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

許瑞麟指出,為了應對這種風險,一些國家正更多地依賴志同道合國家之間的「小多邊」框架,例如日本、菲律賓和美國之間的三邊框架。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看到與該地區以及該地區以外的一些參與方的國防和安全接觸越來越多。」

但由於印太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正式承認台灣,一些專家表示,台北需要建立自己的章程來應對中共國海警的壓力。

台北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軍事專家蘇紫雲表示:「台灣應該部署更多巡邏船來支持海巡署,以防在外島附近發生與中共海警對峙的情況。」

他對美國之音說,台北需要建立一套系統性的應對措施來應對中共國海警的侵擾行為,以推動與北京就其外島現狀進行可能的談判。

儘管中共與近鄰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但許瑞麟表示,存在可以應對各國海警部隊之間對峙或對抗的機制。

「該地區仍在努力建立新機制,以應對日益上升的誤判或軍事衝突風險。儘管中共國和菲律賓海警部隊之間發生的事件可能是多年來最嚴重的,但我認為兩國不一定會堵死對話,」他對美國之音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7/207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