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韓國火災背後,令人心疼的東北人

6月25日,韓國當地部門公布,23人在火災中喪生,其中包括5名韓國人、17名中國人和1名寮國人。韓國籍死者中包括一名從中國入籍韓國的人。這是韓國自1989年全羅南道麗水國家工業園區爆炸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化工廠事故。涉事公司名為Aricell,母公司為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S-Connect。官方文件顯示,Aricell主要產品為一次性鋰亞電池,電池壽命10年以上,主要應用於智能電網、天然氣石油鑽探用緊急電源等軍用場景,以及家電和醫療設備等場景。

救援現場

屋頂變黑了,四周都是焦的。

一場燃燒了半天的大火後,一座三層的工廠變成了這副模樣。6月24日上午10時30分,韓國中部京畿道華城市一電池工廠發生火災,天空被濃煙覆蓋。這是當地規模較大的工廠,有11棟3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總面積達5530平方米。

現場消防救援人員6月25日表示,電池廠起火22小時後,現場火勢被徹底撲滅。

截至目前,事故造成23人死亡、8人受傷。韓方表示,初步判斷,遇難者中有17名中國公民,確切人數還需進一步確認。

23名遇難者中,有17名女性和6名男性。其中大部分人已被燒焦。因毀壞嚴重,截至發稿,仍有21名遇難者無法確定身份。

有預兆的大火

火勢是在1分鐘內徹底失控的。

據韓國電視台KBS報導,6月24日上午10時30分,京畿道華城市電池製造商Aricell工廠三號樓的二樓電池包裝車間率先冒煙。這個車間有著光滑的綠色地面,地上整齊摞著鋰電池的箱子和很多紙箱。

現場監控顯示,在電池第一次冒煙後的接下來12秒里,工作人員試圖清除該區域可能著火的物品,期間卻發生了三次爆炸。緊接著,現場有人員試圖使用滅火器滅火,但沒能止住火勢。

起火過程

多個電池接著發生了連鎖反應。火勢越來越大。

10時30分45秒,濃煙在車間蔓延開來,閉路電視黑屏。人們再也無法看清裡面的情況。

6月25日,韓國當地部門公布,23人在火災中喪生,其中包括5名韓國人、17名中國人和1名寮國人。韓國籍死者中包括一名從中國入籍韓國的人。

這是韓國自1989年全羅南道麗水國家工業園區爆炸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化工廠事故。涉事公司名為Aricell,母公司為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S-Connect。官方文件顯示,Aricell主要產品為一次性鋰亞電池,電池壽命10年以上,主要應用於智能電網、天然氣石油鑽探用緊急電源等軍用場景,以及家電和醫療設備等場景。

Aricell生產的電池類型

「自2000年創立以來,我們長期致力提升產品質量,發展技術,以及國內外金屬加工產業的競爭。」母公司S-Connect官網介紹道。除了鋰電池,它的業務涉及各類電子產品,是三星摺疊屏手機鉸鏈的供應商,多次被三星列為年度合作夥伴。

但這家將高質量引以為豪的製造業公司,卻對最基本的鋰電池安全「失去控制」。火災發生在2018年4月建成的三號樓。經韓國當地部門確認,這裡存放著3萬多塊成品鋰電池。鋰與空氣和熱的反應性很高,暴露在高溫下或與水蒸氣接觸的鋰電池,容易發生爆炸和起火。

鋰電池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熱失控」現象。當電池陰極和陽極之間的隔膜因撞擊或受熱而損壞時,陽極和陰極就會接觸並產生熱量。熱量可在瞬間達到幾百攝氏度,如果失控,就會引發爆炸。此外,鋰電池起火後會產生大量有劇毒的氟化氫,對人體有劇烈傷害。

6月24日下午,當地消防部門在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上午的火勢巨大,「我們到達現場時,裡面的電池單元不斷發出爆炸聲,火勢迅速蔓延,難以撲滅」。華城消防局防災科科長金振英介紹,「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內部搜索」。

電池廠內不斷發生爆炸,火勢兇猛

據介紹,鋰電池起火後很難用水撲滅,因為水與鋰電池接觸後會產生氫氣,氫氣與氧氣結合會導致火勢擴大。金振英說:「該地區沒有專門撲滅鋰電池火災的消防設備,(因此),(我們)等電池燒完後,火才能被撲滅。」

直到6月24日傍晚18時許,火勢逐漸撲滅。據披露,23名死者中,有6名男性和17名女性,其中大部分人已被燒焦。截至目前,遇難者中有2人已確認身份。韓國警方計劃對其餘21名身份不明的遇難者進行DNA採集工作,以最終確定其身份。

而在6月25日下午,Aricell公司終於對外承認,早在事發兩天前,「22日下午,也就是周六,2號樓一樓曾發生火災」。火災是工人向電池注入電解液的過程中發生的。但因為火勢得到有效控制,Aricell公司並未向外界和消防部門披露。

救援現場

一位曾在Aricell工廠工作過的中國人金源告訴南風窗,去年她在那裡工作的幾個月內,曾發生過電池兩極相碰,摩擦冒煙的事情,但當時火勢不大,她沒太在意。

該工廠有100多工人,多為中國東北女性。金源說,這家電池工廠多數中國員工年齡在35歲-50歲之間,多是東北地區的朝鮮族。多數人是像她一樣的兼職臨時工。用韓語說,叫「日當工」,「工資要麼周結要麼月結」。日當工在這家電池廠領著韓國的最低時薪,9620韓元(約合人民幣50元),每天工作8-10小時。

夾縫中的中國零工

據京畿道政府部門披露,這次火災中的死者,基本都在起火點二樓被發現。而這些遇難工人還有幾個相似點:她/他們多數不是公司正式員工,而是勞務公司派遣的短期工,對這座建築的內部結構並不熟悉。

京畿道消防救災本部長趙鍾昊介紹:「如果工人們被疏散到二樓車間入口的前面,傷亡人數就會減少。但這次他們都疏散到了被堵住的(車間)內部。工人們不是正式員工,不熟悉內部結構,這是此次火災造成巨大損失的原因之一。」

工廠2層內部示意圖

2024年是延吉人張楊在韓國打工的第5年。他告訴南風窗,朋友金悅家(化名)在這次事故中喪生了。這是一位31歲的延吉女性,跟著對象一起來到韓國打工。最早的時候,她與張揚一樣,先選擇到了韓國首都,在首爾的生產化妝品盒子的工廠做包裝工。

這是一份兩班倒的工作。正常工作時長8小時,一般需要加班4小時,每周單休。白班從早上8點半到夜裡8點半,晚班則反之。

工作內容不難,「除了撒尿吃飯時間,就是不停地往機器扔材料,反覆乾乾干」。但熬夜的工作常讓24歲的張揚感到疲累。尤其是一到凌晨2點左右,「時間過得特別慢」。

與金源說法相似,張揚說,在韓國務工的許多中國人,絕大多數是來自東北的朝鮮族。因為語言相近的原因,家鄉延吉的很多人都漂到了韓國各個「會社」——也就是到韓國工廠、公司打工。張揚就是跟隨父母的腳步,不到20歲跑來了韓國首爾。

簽證也是另一個促使朝鮮族的中國人漂向異國的要素。例如,韓國政府面對朝鮮族人員,發布 H2、C38等特殊簽證。C38簽證不限戶籍,不限年齡,擁有此簽證人員五年內可以往返韓國多次,停留期為90天。

H2則為訪問就業簽證,自2007年3月開始實施。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稱,實施訪問就業制度,旨在發展韓國人不願從事的3D行業(difficult,dangerous,and dirty,即工作辛苦、危險、髒)。

韓國工廠的工人

2023年,韓國政府還向11萬名外國人發了放E-9簽證。此滯留資格一般是通過僱傭許可制允許外國人滯留韓國。E9簽證共分5類,分別對應製造業、建築業、農業、漁業和服務業。這些領域都是韓國勞動力短缺的行業。

種種因素促使著許多延吉人來到異國,干韓國人不願意乾的體力活。張揚的月薪在刨除四大保險後,到帳約280萬韓元(合計1.46萬元)。父母也幹著相似的體力活。一家三口異國打工的目標很明確:等攢夠了錢,「回延吉買房子」。

不過,在人員密集的首爾,房租,消費,伙食等等各類花銷都很高。「光是房租、管理費,我一個月就要150萬韓元(約合7800元),還不包括吃飯。」張揚發現,他辛辛苦苦,在首爾根本攢不到錢。

張揚告訴南風窗,好友金悅家就是這樣,被高昂的房租勸退。2023年,她從首爾撤出,來到了首爾旁的京畿道。這裡有著更低價的房租,分布著密集的會社。韓國起亞汽車的生產地之一就在華城市。招聘網站顯示,除了起亞,華城市還有眾多汽車零部件廠等小工廠,月薪300萬韓元以上(約合人民幣1.56萬),經常有新的招聘崗位。

只是,誰也沒想到,2024年6月24日,華城西部的天空,被一場早有危險預兆的電池廠爆炸,短暫地變得焦黑。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南風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8/207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