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吳奕軍:AI可能取代全球3億個全職工作 衝擊「零工經濟」

—AI衝擊勞動市場 擴及國際不容忽視

作者:
數十年前發生的上一波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浪潮,取代了大量藍領與低技術勞工,而今「AI革命」在產官學研各界鋪天蓋地,已經衝擊知識程度較高的白領和高科技勞工。IMF警告這一切恐怕才剛起步,AI可以讓機器人再升級,提高藍領工作自動化效率,很可能再加劇社會財富不平等。

人工智慧(AI)衝擊勞動市場受到關注,而今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迅速發展,恐怕更加劇社會不平等,甚至擴及國際。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對此警告,呼籲各國政府應積極採取行動以保護本國經濟。

近年AI發展迅速亮眼,固然令不少人感到興奮與樂觀,但學者專家也常警惕其負面衝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6月17日IMF發布報告表示,各國因應AI衝擊,在社會經濟與勞動力等層面,應儘速改善失業保險、失業救濟金以及稅制改革,或對超額獲利課稅、開徵綠能稅以補償AI之碳排放(因消耗大量能源)。並且警告AI可能也會導致高科技勞工失業——這點與歷史上多次顛覆性技術革命迥異。

AI恐惡化社會階級不公

IMF強調,在「日益集中而且贏者全拿」的市場,生成式AI更可能提高主宰企業的市場權力,以及獨占權力獲得高額財富的「經濟租」(economic rents),縱然生成式AI在促進生產力和公共服務等潛力龐大,但對勞動市場的大規模衝擊以及加劇社會階級不公,足堪擔憂。

生成式AI最受矚目的案例是OpenAI所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而今多種AI之監管已成棘手問題。歐盟率先同意通過全球首宗AI法案,以應對技術快速發展之風險,並期能保護歐盟公民安全、生存與權利。例如教育和培訓政策方面,應協助勞工為AI影響的就業市場做好準備,提供終身學習環境。

數十年前發生的上一波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浪潮,取代了大量藍領與低技術勞工,而今「AI革命」在產官學研各界鋪天蓋地,已經衝擊知識程度較高的白領和高科技勞工。IMF警告這一切恐怕才剛起步,AI可以讓機器人再升級,提高藍領工作自動化效率,很可能再加劇社會財富不平等。

AI取代許多工作,也會增加與強化部分工作。今年一月IMF分析指出AI將影響全球將近四成職位,而且先進經濟體受到AI影響較新興市場與開發中經濟體更大,受AI影響職位懼高達六成。IMF這數字與知名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去年的報告相呼應,高盛報告預估AI可能將取代全球高達3億個全職工作。

此外在AI影響勞動市場方面,近年特別受到關注的是對「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崛起、促進與廣泛衝擊。

所謂零工經濟,迥異於傳統全職工作,是以短期、靈活、臨時工作為主的經濟模式。零工經濟工作者通常是獨立承包商或自由工作者,根據合作雙方需要完成任務,工作時間地點通常不拘。近年由於數位技術、網路平台甚至AI的高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愈趨普遍。

AI衝擊「零工經濟」浮現警訊

高速成長的零工經濟改變傳統勞動市場結構,雖然提供更多新型工作機會,但在勞動權益保障、收入穩定性與社會福利等也面臨嚴峻挑戰。

在美國,接案工作網站Upwork去年秋季針對3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市調後推估,2023年美國零工經濟工作(含自由接案)民眾多達6300萬人,創下歷史紀錄,約為美國總勞動人口38%;其中有趣的發現是,最熱門的零工經濟工作是提供程式設計、行銷、資訊科技等知識型服務,合計占比高達47%——而非一般常想到的兼職司機或外送員。

根據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指出,AI可能促進零工經濟工作,使工作更容易、提升競爭力並且取代部分工作。而企業為節省薪資福利成本,更可能減少聘請全職員工,傾向擴大聘請善用AI工具的零工經濟工作者。而在AI取代既有工作趨勢下,可能又使更多人投入零工經濟,這種發展循環對社會影響優劣值得關注。

2023年一月《德國之聲》報導警告,AI掌管零工經濟可能形成災難。報導舉在瑞士快遞公司負責送餐的33歲司機羅德里格斯(Renan Rodrigues)為例,他在工作大約一年半之後,「機器人」應用程式走馬上任,為他和同事安排日常送貨和值班,似乎不再需要人類擔任經理了。這個應用程式的目標,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組織送貨和值班,羅德里格斯承認從僱主的角度來看有效,在離職前他的工作產量約提高一倍,但是他很快明白「就人類的層面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羅德里格斯指出,「機器人」使員工惡性競爭,速度最快表現最好的司機得到更多送貨安排機會,他發現他工作量變少,收入不穩定,後來被公司解僱了。「最糟糕的是我發現我被GPS系統跟蹤,有個碼錶隨時隨地在監測我的工作速度。」他認為這種社會壓力讓工作品質惡化,失去以往和客戶間的人情味,「這對人來說是可悲的。」

羅德里格斯稱為「機器人」的管理者背後主要是算法管理(algorithm management),意即以電腦程式進行工作決策,這種形式符合歐盟委員會定義的AI——為實現特定目標而顯示智慧表現的系統,通過分析環境採取行動,具有一定的自主程度。

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優劣始終關乎算法管理,而算法管理又關乎主事者乃至社會的價值判斷。例如在企業招募方面,算法可以被用來消除招募者無意識的種族或性別偏見,另方面卻也有研究發現經過AI訓練的機制一再歧視女性、非白人、身心障礙者以及欠缺特定能力者。可見小自個人工作抉擇,大至國家經濟興衰,AI影響茲事體大,IMF近期之呼籲實不容忽視。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8/207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