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這樣一條視頻,100多名日本兒童聚集在校園裡,據說是位於上海的一所小學。中文字幕顯示兩名領頭學生呼喊著口號:「上海是我們的。很快中國也是我們的。」
在曾於「二戰」期間遭到日本侵略的中國,這些話令人震驚和憤怒。不過,這一幕其實發生在日本的一所小學。學生們並不是在煽動對中國的仇恨;他們是在宣誓,要在這場看起來像是體育賽事的比賽中公平競爭。
這段視頻的瀏覽量超過1000萬次後才被刪除。
網上像這個校園視頻這樣的仇外內容目前在中國正引起熱議。上周,一名中國男子在中國東部刺傷了一對日本母子。兩周前,艾奧瓦州一所大學的四名訪問教師在中國東北被刺傷。一些中國人懷疑,網絡言論煽動了現實世界中的暴力。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審查系統,能在其需要時對網際網路進行審查。政府制定了嚴格的規則,規定了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國家領導人方面,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網際網路企業安排了一支審查員大軍。普通民眾也會進行自我審查,他們知道自己若有不慎,輕則導致社交媒體帳號封號,重則鋃鐺入獄。
然而,中國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對日本人、美國人、猶太人、非洲人以及批評政府的中國人的仇恨言論。關於日本和美國的虛假信息經常高居熱搜榜首,並獲得大量轉發和點讚。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在影響著網際網路。習近平採取了一種與世界為敵的心態。面對與競爭對手日益惡化的緊張關係,中國的回應之一是「戰狼外交」,這個詞用來形容一種極端民族主義而且往往充滿敵意的地緣政治策略。
當然,網絡上的仇恨言論和虛假信息並非中國所獨有。但是,中國政府運轉著一台精良的輿論機器,當這種信息針對特定國家及其人民時,它持容忍甚至鼓勵的態度。當局甚至會壓制那些試圖糾正謊言或與傳播者講道理的聲音。網際網路公司從沙文主義內容吸引的網絡流量中獲利。而社交媒體上的大V、社會底層人士,以及在習近平時代一些最為高調的知識分子和作家則收割流量和收入。
2023年2月,一列載有有毒化學物質的火車在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脫軌,中國的官方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導。大V們編造了許多陰謀論。其中一人稱,這起事件相當於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並稱其導致俄亥俄州的大部分地區無法居住。這種說法還聲稱,美國政府和主串流媒體試圖掩蓋此事,就像當年車諾比事故一樣。
在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擁有170萬粉絲的網絡虛假信息顧問段煉(音)發了一篇關於東巴勒斯坦悲劇的文章,試圖將事實與謬論區分開來。他呼籲公眾不要被虛假信息所誤導。這篇文章被轉發了1000多次,然後被刪除。他的微博帳號被凍結約三個月,微博給出的理由是違反了網絡規定。
「言論的空間變窄了,」他在接受採訪時告訴我。
自2010年以來一直活躍在微博上的段煉以打擊虛假信息的獨到見解而聞名。
「以前如果說央視報導的東西出了很大的紕漏,你是可以去嘲笑他的,對吧?」他說,他指的是中國的國家電視台。「但是現在呢,人家就是公然的撒謊,你也沒有辦法。」
上海的科普博主劉夙因為在一次針對日本的政府協調行動中試圖釐清真相而遭到審查。
2023年,日本政府決定將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放射性水排放到海洋中,對這一決定的安全性,中國散布了不實信息。在中國,人們對所謂的「核污染水」感到恐懼和憤怒。
在劉夙寫了幾篇質疑文章後,有人向上海的網際網路監管機構舉報了他。劉夙將文章刪除,並做了道歉,承諾不再對時事發表評論。接著,他的微信公眾號被凍結了六個月。
劉夙是眾多對網上的排外風氣表示擔憂的中國知識分子中的一員。在今年微信上的另一篇文章中,他對褒中醫貶西醫的風氣提出了批評。結果,他再次被人舉報。
「如果中流砥柱被民族主義大潮徹底淹沒,那麼這個國家的未來命運也可想而知,」他寫道。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說,最近針對外國人的襲擊屬於孤立事件。地方當局沒有透露太多信息。但在社交媒體上,許多評論都對襲擊事件和肇事者予以讚揚。
傳播網絡仇恨的另一股力量是抖音等中國視頻平台上流行的短劇。在這些視頻中,網紅們表演中國人被日本人羞辱後,用武打動作暴揍日本人的場景。有時,整個場景就是侮辱和毆打日本人。
反美情緒也很普遍。
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上周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我來到這裡兩年多,對中國政府竭力詆毀美國,歪曲美國的社會、歷史和政策感到擔憂。這種事每天都在政府掌控的所有網絡上發生,網上有著強烈的反美情緒。」
看看中國的審查人員如何迅速有效地刪除他們不喜歡的內容時,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2021年,網球運動員彭帥在她的微博上指控一名原國家領導人對她進行性侵,審查人員用20分鐘就刪除了這條微博以及與之相關的幾乎所有微博。這就是所謂的全網封殺。
一年前,為了阻止中國公眾談論習近平,一個社交媒體平台對於用戶用來稱呼他的564種叫法進行了審查,其中包括「北京一男子」、「a big deal」和「末代皇帝」。2016年,監管機構向一個視頻平台提供了一個資料庫,其中包含逾3.5萬個關於習近平的詞彙,並希望對它們進行監管。
上周五,中國人民獲悉52歲的胡友平因傷勢過重去世——此前她在中國東部某地試圖阻止對一對日本母子的襲擊。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了哀悼。一些人說,他們想知道這起針對日本人的犯罪行為是否與中國的民族主義網絡環境有關。
上周末,中國最大的幾家網際網路平台罕見地發布通知,表示將打擊針對日本人和煽動極端民族主義的仇恨言論。問題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一個一直在滋生仇恨的生態系統?當政府為了政治目的,再次對日本和美國進行妖魔化時會發生什麼?這些通告引來了許多惡毒的評論。
「這場天天都在上演的大戲中,有人是導演,有人是演員,有人是搭台的,有人是看戲的,」原新聞工作者彭遠文寫道。他稱上周事件中的襲擊者是民族主義洗腦的受害者。「而他,入戲太深,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