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陶傑:越簡短的口號,隱藏的騙局的風險越來越大

作者:

英國工黨勝出,並無太大意義。我一向認定:以一個Change字來做競選口號的領袖和政黨,本事極為有限。2008年歐巴馬用這個字來競選,當年我在蘋果的專欄已經質詢:Change, for the better, or worse?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之後,也為德國帶來了change。毛澤東1949年宣布他的國家的「人民站起來了」之後,也導致更巨大的Change。

在抖音的「生悲」(sound-bite)時代,越簡短的口號,隱藏的騙局的風險越來越大。歐巴馬的Change,眾所共見,導致美國的「醒覺」wokism文革,左禍橫行,輻射感染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歐洲見狀,包括法國和義大利,紛紛右轉以抵抗,世界進入了「不可知的水域」(unchartered waters),缺乏有方向感的船長,更沒有思想家,吉凶未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拉斯維(Harold Laswell)研究過政治口號的群眾心理操縱,認為「政治口號是為不斷重複而不是為大腦思考而設計的」(political slogans are designed to be repeated,rather than thought upon)。一個國家或民族,不論民主或獨裁,今日只要由龐大的社交媒體網絡主宰大眾的思潮,政治口號越簡單越大量充斥,不論這個國家的公民還是蟻民,只會越愚蠢。

以工黨的英國為例:加稅、增加政府部門、加強國家機器對公民生活的控制、分配這個、管制那樣、社會主義的白血球泛濫,都是六七十年代有過的舊問題,是束縛而不是改革。

你不能以舊的政策、舊的意識形態來「重建」英國。但馬克斯主義的政治玄談,一向指鹿為馬:戰爭即和平、勞役即自由、無知即力量(war is peace, slavery is freedom, ignorance is strength)。更大的干預和約束,就是所謂「改革」?這種1984型的語言,不要以為只限於遠東的落後國家才流行,英國也出現這種傾向。

一個英明的老闆請人,面試觀人於微,看看眼前這個名校畢業生的談吐:是浮誇的「論述」,還是踏實的言詞,二十分鐘就看穿。這位新任的工黨首相有幾多材料,雖不必過早定論,觀看二十個星期即可。

不論觀人察世,要看大格局,也要看細節。要有「晨夕風露,階柳庭花,未有妨我之襟懷海岳、縱看風雲」的哲理思考和歷史判斷。但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當修得七八分這種功力,雖見盡花開花落、雲展雲舒,到了清濁分明、悲欣交集的境界,如奧德賽的航海歸來,人已經不復年輕。

正如台灣一位詩人的篇章:

「我枕著味吉爾(Virgil),

聽到城的焚燒和頹落。

兵刀棄在晨煙的原野上,

海面一艘大船靜靜等候。」

如何提防政治的學術騙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11/207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