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兵馬俑里,有一張「臉」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

兵馬俑數量規模龐大,布陣壯觀,令人驚嘆不已,是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每個陶俑面色形態、姿勢不盡相同,素有千人千面兵馬俑的說法,充分展現了秦朝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術。

但在兵馬俑中,有一張「臉」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還曾被禁止出國展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兵馬俑的秘密。

1兵馬俑的發現

1974年的春天,一束光照亮了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

由楊氏帶隊的一支打井工程隊正在此地開挖,他們誰也不會想到自己腳下寸土寸金,起初只是不經意間挖到了些石塊樣的土層,大家並未覺得異常。

只是挖到3米深了竟是厚厚的紅泥土,村民還以為是挖到了舊時的磚瓦窯,並沒有人多想,一行人埋頭繼續深挖。

沒曾想竟挖到了陶製人頭,把村民們嚇壞了,紛紛議論著那些陶片是不是一些不祥之物?

不久挖到「瓦盆爺」不祥之物的消息便在周邊的村子裡傳開了,引得村里村外的人們紛紛圍觀。隨後由縣文化館員們捕手,他們將這些陶俑碎片小心翼翼地清理並收集修復。

時隔2個多月,這震撼的場面都不為世人所知。直至同年夏天,又一個從京返鄉探親的記者上報上級,便有了指導員和考古專家的到來,正式發掘俑坑。

他們小心翼翼地一層一層剝開泥土,經過數日的挖掘,將一支沉睡在土木結構式地下坑的大秦軍隊呈現在世人面前,戰車、步兵、騎兵等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個氣勢宏大的軍陣......

2兵馬俑的規模

俑是古代用於殉葬的一種陶製雕塑,在新石器時代,便出現了作為陪葬品的俑,而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現是迄今為止數量最為龐大的(約8000件)。

兵馬俑作為守護秦始皇陵的軍隊,陣勢浩大,隊列整齊,其中兵馬俑的最低身高為1.72米,最高身高為1.96米,平均身高約為1.8米,均高於當時秦朝人的平均身高(約1.6米)。

網傳是由於秦始皇個人偏好威猛霸氣的將士,故命工匠製造出高大的勇士形象。

兵馬俑剛出土時並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土灰色,而是由五顏六色的彩繪,如同我們真人一般,肉粉色的皮膚,黝黑的眼睛,黑頭髮,身披青灰色的鎧甲......

由於彩繪長期存放於地下2000多年,在出土時受環境差異影響,便褪去了原本鮮艷的色彩。

3神秘的跪射俑

跪射俑堪稱兵馬俑的幸運之星,其出土於兵馬俑坑2號坑,由於是跪立姿勢,身高約1.2米,且俑坑為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

當陵墓受到外力衝擊受損時,高個俑士的承載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衝擊力,因而跪射俑才得以保全。

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鎧甲層層相扣,片片相連,以腰部為分界線,腰部以上為上片壓下片,腰部以下為下片壓上片,且腰部下半身紅色的塗料分外顯眼。

鎧甲的設計遵循了人體工程學原理,滿足了將士日常活動和訓練的需要。相比同時期的歐洲,他們的作戰服裝仍以獸皮為主,可見秦朝對軍事管理及後勤保障制度建設非常重視。

據相關文書記載,當時秦軍隊的武器、鎧甲、糧食、馬匹,均由國家統一提供,國家設有專門的武庫。

跪射俑上半身筆直挺立,頭上三股辮的髮髻惟妙惟肖,雙手作握弓弩狀,置於腰間,如在弦之箭,蓄勢待發;

從側面看,左腿曲蹲,右膝跪地,形成了穩固的三角形,這種姿勢重心低,能最大程度保持身體的沉穩,利於攻防;

細看其腳穿千層底布鞋,鞋底疏密有間的針眼,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手上的掌紋、指甲清晰可見......

再看這尊跪射俑單眼皮雙目炯炯有神,正視前方,面容冷峻,彰顯出秦朝大軍獨有的驍勇善戰之勢。

如若真的有生前,他應該也有個對他疼愛有加的母親,在出戰前為其挑燈密密縫的千層底,他是母親眼中孝順有愛的孩子;

他也許有個溫柔賢惠的愛妻,日常不辭勞苦照顧家人,他是妻子眼裡有擔當、有責任的丈夫;他興許還有個可愛淘氣的孩子,平日裡為孩子說教授課,他是孩子心目中勇敢高大的父親......

值得一提的是,這尊跪射俑與陝西地形圖的輪廓尤為相似,對比陝西行政圖可見,跪射俑的上半身由陝北2市(榆林市、延安市)「構成」;

下半身則分別由關中5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西安市、渭南市)和陝南3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組成」,真不愧是陝西的「代言人」。

跪射俑姿態平穩卻暗藏熱血,為國出戰勇而不退。

關於跪射俑綠臉的說法眾說紛紜。

網傳是由於當時的工匠日夜修建,疲憊不堪犯了色盲症,不小心把臉繪成了綠色;也有人說是出土時被風化而致,還有人說是當時的民族特徵需要,甚至有人說此俑為秦朝時期盛行的巫師祭祀所需......

此尊「綠臉」跪射俑是唯一一尊體型保存完好的跪射俑,也是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兵馬俑,還是唯一一尊綠臉兵馬俑。

你問土偶為何人,土偶無言只望前,只為守護帝皇靈!

兵馬俑固然不能張口為我們講述秦朝時期的故事,它們始終是秦朝時代百姓生活智慧的縮影。

它們的出土,並非只是挖掘考古價值,也不是純屬地剝離泥土,而是透過時間和歷史的力量,指引我們一路向前。

跪射俑更是要警示我們世人姿勢要低,始終保持低調,如若盲目自信,過於張揚,必會招致他人的詆毀。

只有放低身段,才能確保我們走得更穩、更遠!人言人後人無畏,世人後生大可畏,承華夏之恩,願「綠臉」跪射俑的神秘面紗早日揭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讀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27/208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