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中國高校#MeToo連環爆 學生借社媒捅破「不能說的秘密」

中國連日爆發大學教師性騷、侵犯女學生事件,引發關注。在網民聲討「叫獸」和聲援受害學生之餘,更引發質疑的是正規求助機制失靈,且學校和相關部門缺乏有效解決方案,網絡曝光成為處理「師德」問題僅剩的渠道。學者指出,師生權力關係高度不平等,加上中國的輿情監控越趨嚴密,造成維護女權的難度增加。

7月下旬,中國高教再掀新一波#MeToo浪潮,在微博熱搜榜上,相關話題達到1.1億閱讀量,輿論譁然。

有網民呼籲更多學生勇敢地站出來,揭露藏在校園裡的醜惡之臉,「讓他們(加害者)無所遁形」,也有人質疑被害者投訴無門「維權只能靠自媒體了嗎」,更讚揚挺身而出的被害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人」。

此次爭議再起,始於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王姓女博士生在微博實名舉報該校文學院副院長王貴元性騷擾和強制猥褻,事後還以「不能畢業」威脅被害人。該校隔日發表聲明,強調對師德失范行為零容忍,開除王貴元黨籍並撤銷教授職稱。

緊接著,一位化名露露的山東高中生7月22日在微博舉報山東理工大學講師曹悅,謊稱自己未婚與其戀愛並發生關係。幾天後,曹悅同樣遭開除黨籍、撤銷教師資格。

同日,陝西師範大學新傳學院副教授王安中則遭學生在微信群公開對話紀錄,指控他發送不雅照片,並對學生摸臀非禮。校方隨即強調警方已介入調查,學院官網也已撤除王安中個人簡介。

受害者難在「官學保護傘」下自救

針對這一連串事件,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全名,在西安讀研究生的吳同學批評,這波中國高教#MeToo事件顯示教育體制的腐敗,受害者無法循官方機制求助,只好上網求援。

吳同學直言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局,上至地方政府和警察早已互相串通,形成官官相護的「保護傘」。相形之下,學生的舉報力量,太過微弱。

他還說,這類現象僅是大學校園中的冰山一角,其中暗藏「潛規則」,過往學校總是睜隻眼閉隻眼,這次是因為輿論沸騰,才迫使學校馬上應對,但首要目的並非保護學生,而是要阻止消息再傳播,傷害校譽。

吳同學認為,相比2018年#MeToo浪潮首次延燒到中國,現在中國政府的監管力道更強、對負面消息的打壓更大,在校方以開除學籍做為威嚇之下,學生多選擇默不作聲。

縱使連日來已有多名涉案教授遭解職,但他悲觀地認為,由於制度問題並未解決,教師還是占有人脈和權力優勢,學生也依舊沒有發言權,這波風暴平息後,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吳同學對美國之音說:「社會上也沒有人敢提出質疑,我們也說不了話、沒有發言權,行動是改變不了什麼的。很多人就感覺你不動我也不動,那大家都不動,那以後這個社會都保持沉默的話怎麼辦?壞人就會越來越囂張跋扈。」

另一名在北京就讀大學四年級的王同學,則在匿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自己能做的,就是在第一時間,將這類實名舉報積極轉發給身邊友人,希望提升話題熱度,避免事件被「壓下去」。

王同學無奈地表示,大學教師侵犯、騷擾女學生的案例時有所聞,除了最嚴重的性侵之外,透過眼神、語言傳遞的種種騷擾更層出不窮,對於這些行徑,很多受害人因為擔心遭親友側目,而說不出口。

更嚴重的,則是遭到加害教師人身傷害或成績掌控的威脅,王同學形容,學生就像「有把柄被老師抓著」,分數高低取決於老師,成為巨大壓力來源。

另一方面,學校會為了聲譽而採取強硬手段壓抑話題熱度,而且就算涉事教授遭解聘,換個身份之後,恐怕又會在其他領域故態復萌。

儘管如此,王同學認為,隨著時代慢慢進步,被害學生漸漸敢於自己發聲,且通過微博或抖音快速傳播,新世代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確有提升、法律和自救渠道也比以前增加。

王同學告訴美國之音:「(現在)不是像以前一樣自己默默忍受,也不是像以前一個小圈子裡面被打壓下去,而現在是更多人知道。網絡的力量是強大的,(維權)過程可能會漫長、可能會艱難,但是還是有好結果的。」

社交平台成受害者發聲渠道

在英國從事女權主義、媒體與文化研究的華威大學應用語言學系副教授Altman Peng表示,高等教育成為性騷擾重災區,已是世界性問題,源於師生權力關係高度不平等,教師很大程度決定學生能否畢業。

相形之下,中國的特殊性,是在其教育及社會體制下,導師對學生的控制力度比其他國家的教師更強,能夠決定博碩士研究生的學術發展,甚至未來的就業。

對於受害者被迫採取極端手法,將性騷擾的經歷公開在網絡上,在中國教育體制下,除非事件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校方通常會試圖大事化小,避免醜聞曝光。

Altman Peng對美國之音說:「這些老師有很強的一種影響力,他們(受害者)真的是沒有辦法通過體制內提供的渠道去解決這些問題,不得不採取社交媒體方式,對於他們自己的傷害也是會有很大的。學校其實它最主要關注的還是控制受損聲譽,而不是真正的想要去做出任何的改變。」

消失在中國政策中的「性別」意識

對於官媒新華社7月22日報導稱,高校對師德失范「調查不過夜」,彰顯有態度、有速度、有力度,肯定校方處置。Altman Peng則認為這幾起案例都是典型的輿論發酵後,逼著學校做出懲處善後,但皆未改變制度,建立真正保護學生的系統。

例如,人民大學解僱王貴元後,原始舉報影片也從微博「被消失」,被害人的微博號僅剩一篇寫給學校「感謝文」。

細讀學校公開聲明,僅將此事列為「師德」瑕疵,未見性騷擾等性別相關的字眼,Altman Peng分析,中國政府的政策旨在「性別去政治化」,檯面上儘量避免觸及到性別議題。

在他看來,這是因為整個體制仍由男性掌控,包含政治或各領域都存在嚴重的男女權利不平等關係。

Altman Peng直言,當中國視「維穩」勝過一切,女權運動就被視為對體制的嚴重威脅,甚至常被與外部勢力相連結,形塑成「影響社會穩定的意識形態武器」。

對此《紐約時報》在7月25日報導中表示,中國學校和官媒評論定調教師性騷行為是「道德缺陷」,實為轉移注意力的策略。

北京的婚姻繼承律師張荊,7月25日也在微博上發文強調「性騷擾不只是師德問題,還是嚴肅的法律問題」,根本原因是中國的高校對於教師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沒有進行嚴格的界定、不夠透明。

張荊表示,想要「斬斷校園性騷擾黑手」,需明確道德和法律的雙紅線,既要將「零容忍」落實到日常管理中,還要從法律層面打擊和震懾校園性騷擾行為,讓別有用心者不敢伸手。

律師張荊沒有回應美國之音的置評請求。

中國新#MeToo浪潮難成形

英國學者Altman Peng表示,雖然在社交媒體的傳播能夠引發激烈討論,讓更多人反思社會結構缺陷,帶有強烈的社會運動意義,但與此同時,也會被認為是對社會維穩的嚴重威脅,可能會再次面臨類似前幾年,中國政府對#MeToo的審查打壓,進入低潮。

截至目前為止,這波看似新興的中國#MeToo浪潮,仍局限在高等教育系統,未獲其他社會領域響應。Altman Peng預期,在中國日漸緊縮的監管體制下,悲觀來說,實現真正體制性改變的可能性比較小。

針對此一議題,美國之音記者以電郵聯繫中國女權行動者呂頻,邀請置評,但未獲回復。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02/208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