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激烈!美中較量前沿戰場

—太空競賽前沿戰場:一次看懂美中衛星競爭

在地球上空的太空領域,美中兩國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競賽。這場競賽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國家實力與全球影響力的象徵。

資料照片:2023年4月16日中國在甘肅酒泉衛星中心發射「風雲三號G星」氣象衛星。

華盛頓—

在地球上空的太空領域,美中兩國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競賽。這場競賽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國家實力與全球影響力的象徵。

中國本月早些時候成功發射了18顆「千帆」衛星,是該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千帆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

「千帆星座」被普遍視為中國對標美國SpaceX公司「星鏈」計劃的戰略項目而廣受關注。該項目計劃建立一個由15,000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網絡,用於提供全球高速網際網路和多媒體服務,也將覆蓋中國通信基礎設施不足的偏遠地區。

據中國媒體報導,千帆星座也稱「G60星鏈」,項目由上海垣信衛星牽頭,衛星由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製造。隨著項目的推進,中國預計到2025年實現區域覆蓋,到2030年實現全球覆蓋。低地球軌道衛星具有較低的傳輸延遲和更高的通信效率。

但千帆星座的推進僅僅是美中在衛星領域大競爭的一個小縮影。綜觀雙方在通信、遙感、導航、科學探索和軍事衛星領域的發展現狀,這場競賽已經蔓延到了從地球軌道到深空探測的廣闊領域。

本文為您簡要梳理美中兩國在衛星領域的競賽——

通信衛星:全球網絡的爭奪戰

美中在通信衛星領域的競爭,正在改變全球網際網路連接的版圖。美國的SpaceX公司通過其「星鏈」計劃已經部署了超過4000顆低軌道通信衛星,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中國也不甘落後,推出了「千帆星座」計劃,這一新興的低軌衛星網絡正迅速擴展,其目標不僅是服務國內,還瞄準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全球市場。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政府為自己的近地軌道寬頻計劃提供資金支持,而且北京希望在中國國內及其希望成為其勢力範圍一部分的開發中國家推廣。

除了繼續推進「千帆星座」項目,中國同時還在開發其他兩個大型通信衛星項目:「GW星座」(計劃發射約1.3萬顆衛星)和「Honghu-3(鴻鵠-3)星座」(計劃發射約1萬顆衛星),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通信市場中的地位。

「美國和中國的公司在打造支持這些新服務的衛星系統方面也在沿著不同的軌道前進,有可能導致這樣一種前景:整個世界分為兩個區,一個為親中區,使用中國製造的設備和衛星,另一為親美區,使用主要由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製造的設備,」《華爾街日報》去年4月報導稱。

該報援引業內人士說,美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競爭中占有顯著優勢。但美國情報界去年3月發布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稱:「中國正朝著成為世界級太空領導者的目標穩步前進,有希望在2045年趕上或超過美國。」

「甚至很可能到2030年,中國就會在除少數幾個太空技術領域外的所有領域達到世界級地位,」該報告說。

美國在通信衛星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62年便發射了全球首顆商業通信衛星「Telstar1」。美國的通信衛星技術主要由NASA、國防部以及私人公司如SpaceX、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等推動。

中國的通信衛星發展起步較晚,1984年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但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通過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迅速提高了通信衛星的技術水平。

在如今這場低軌網際網路衛星的競賽中,雙方都在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部署來占據主導地位。

「美中兩個超級大國都決心要在這項技術上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也都有能力破壞對方的夢想。這兩個國家都可以動用監管規則,阻止對方的衛星服務在本國境內使用,」《華爾街日報》報導說。

「星鏈」已在美國部分地區以及歐洲大部分地區、日本、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國家地區提供服務。SpaceX總裁馬斯克(Elon Musk)2022年承諾要「在全世界消除信號死角」,而「千帆」衛星的出現則意味著中國將在低軌道通信領域與美國展開更為直接的抗衡。

遙感衛星:戰略偵察與全球監測的較量

遙感衛星是地球觀測和戰略偵察能力的核心技術之一。隨著技術的進步,美中兩國在這一領域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場競賽不僅關乎科技的較量,更是國家安全、全球影響力和地緣政治博弈的前沿戰場。

美國的遙感衛星優勢

Landsat系列:自1972年啟動以來,Landsat系列為全球地球觀測提供了高質量數據,廣泛應用於農業、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

WorldView系列:Maxar Technologies營運的WorldView衛星,以30厘米的解析度在商業遙感市場中占據領先,同時也服務於軍事偵察。

KH系列(鎖眼間諜衛星):KH系列衛星是美國的高解析度光學間諜衛星,為全球軍事偵察和戰略監控提供關鍵支持。

中國的遙感衛星崛起:遙感-41的軍事用途引西方關注

高分系列:高分系列自2013年起快速擴展,涵蓋光學和雷達成像,廣泛應用於農業監測和國土規劃。

資源系列:資源系列衛星主要用於土地資源調查和環境保護,隨著技術升級,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資源監測領域的能力。

遙感系列:中國的遙感系列,特別是遙感-41衛星,具備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能力,用於軍事情報收集、海洋監測和災害預警。遙感系列衛星為中國提供了強大的戰略監控和情報收集能力,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海洋和陸地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遙感-41衛星是中國遙感系列中尤其引人注目的一顆重要衛星。儘管中共官方將其描述為一顆民用遙感衛星,用於作物估產、環境管理等等,但西方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其主要用途是軍事偵察。CSIS關於這顆衛星的一份報告指出,遙感-41的解析度足以識別和跟蹤汽車大小的目標,如此高的解析度使中國能夠更有效地監控亞太地區的海上和軍事活動。報告認為,遙感-41是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關鍵工具,通過提供重要的軍事情報,幫助中國在印太地區保持戰略監控。

遙感衛星競賽中,美國在高解析度和全球覆蓋能力上長期占優,特別是其WorldView和KH系列,主導全球遙感市場。但中國也正快速追趕,通過高分和遙感系列縮小差距,尤其在亞太地區建立了強大的遙感網絡。

導航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對決

導航衛星的競爭集中在美國的GPS系統與中國的北斗系統之間。GPS系統是全球範圍內最為廣泛使用的導航系統,經過多次升級,現在能夠提供極高的定位精度。而中國的北斗系統自2020年實現全球覆蓋以來,迅速成為美國GPS的有力競爭者。

北斗系統不僅在亞太地區具有極高的精度,其短報文通信功能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景。隨著北斗系統的持續擴展,全球導航領域的格局可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深空探測:從月球到火星的競賽

月球火星探測正在成為美中兩國展示科技實力的新戰場。美國的Artemis計劃旨在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並為未來的火星探測鋪平道路。與此同時,中國的嫦娥和天問系列探測器也在不斷取得突破,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並展開探測。

軍用衛星與太空防禦:隱秘而激烈的博弈

在軍事領域,美中兩國的衛星競賽更加隱秘而激烈。美國的KH系列間諜衛星、SBIRS飛彈預警系統,以及X-37B空天飛機,顯示了其在太空軍事能力上的深厚積累。而中國則通過反衛星武器測試、遙感衛星網絡的擴展,以及天劍系列的研發,正在加速提升其太空防禦與攻擊能力。

隨著兩國在太空軍備上的投入不斷增加,未來太空軍事競賽可能會更加複雜和不可預測。

從通信網絡到地球觀測,從導航系統到深空探測,再到軍事衛星與太空防禦,美國和中國正在每一個領域進行比拼。這場競賽不僅關乎誰能在技術上領先,更關乎全球戰略布局與國際影響力競賽。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26/209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