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5月份祭出重大樓市救市計劃以來,國內城市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購買未售出的房屋將進一步加重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這一行不通的樓市救市計劃正在加重中國房地產危機。
彭博社9月11日深度報導指出,今年5月,北京敦促200多個城市購買未售出的房屋,以緩解供應過剩。三個多月後,只有29個城市響應這一呼籲。該計劃實施速度的緩慢——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其對地方政府的經濟效益不佳——突顯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試圖遏制創紀錄的房地產暴跌之際所面臨的挑戰,房地產暴跌將破壞北京的增長目標。
該計劃一直是政府提振房地產行業、同時實現中共領導人創造更多國民住宅目標的關鍵部分。
報導指出,這一令人失望的進展加大了採取更有力措施的壓力,因為中國正試圖處理3.82億平方米的過剩庫存,相當於底特律的面積。
上海克而瑞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祖昱在8月底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地方政府進展緩慢。」丁祖昱估計,截至7月份,全中國未售出公寓的購買量僅為1.9%。
地方官員正在協調北京方面的要求,同時努力對成本保持謹慎。傑富瑞金融集團認為,在這個時候買房對這些官員來說沒有什麼經濟意義,因為預計大城市的房價在企穩之前至少還會再下跌30%。
而將庫存轉化為國民住宅的估計回報也低於融資成本。根據麥格理集團的統計,2023年中國一線城市的平均租金收益率僅為1.4%,而央行的融資利率為1.75%。
一些城市提議通過討價還價來儘量減少風險,這讓人懷疑陷入困境的開發商是否願意出售庫存。
在廣東,佛山市建議以不超過附近同類項目價格50%的價格收購。在同一省份,東莞市計劃將待售國民住宅的價格定在新房價格的50%左右,這意味著購房成本甚至會更低。
惠譽亞太企業評級高級主管Tyran Kam表示,只有在未售出房屋以大幅折扣購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改善回報。但Kam說,由於「對當地房主的社會政治影響」,地方政府不得不對此持謹慎態度。
彭博社指出,此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已經搖搖欲墜的地方財政的壓力。地方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因土地出讓收入創紀錄的下降而受到削弱,今年前7個月,地方政府的預算支出出現萎縮。在31個省市中,上半年只有上海實現財政盈餘。
Creditsights Singapore LLC資深信貸分析師Zerlina Zeng表示:「由於缺乏資金,以及銀行和國有企業需要承擔全部信貸和投資風險,我們不期望北京推出大範圍購買計劃。」
彭博中國主要開發商指數周三盤中一度下跌1%,至4月底以來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