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乾隆時代,西方就製作出三個極盡精巧的機器人圖集)

—乾隆時代,西方就流行過一次研發ChatGPT的熱潮

乾隆三十八年。瑞士鐘錶匠皮埃爾·雅克德羅就和他的兩個兒子亨利·路易以及讓·弗雷德里克·萊斯蘇製作出了三個極盡精巧的機器人

在1774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瑞士鐘錶匠皮埃爾·雅克德羅就和他的兩個兒子亨利·路易以及讓·弗雷德里克·萊斯蘇製作出了三個極盡精巧的機器人。

1、機械設計的極致:機器人的琴、書、畫

這三個分別稱為書寫者、繪圖員和音樂家的機器人通過齒輪系統行動。

書寫者能夠用花式字體寫出指定句子。機器人先拿筆蘸墨水,甩去多餘的墨水之後再用精美的書法寫出指令的句子。

繪圖員能夠繪出四種不同的圖畫,其中一種是小狗。他還會定期為他的作品除塵。

音樂家是有5000個內部零件的女性形象,製作耗時近10年。她能夠在古鋼琴上演奏時長45秒的曲子,演奏過程中,胸口會隨著模擬呼吸而起伏,視線隨著手指而轉移,每次曲畢,她都會鞠躬致謝。

機器人1:書寫者

寫字男孩可書寫40個字母長度的句子和詞語。240年前的傑作保留到今天依然能夠精準運行,不得不讓人讚嘆機器的複雜程度之高。以機器重現人類寫字動作的概念在那個年代可說相當超強。而且,要將精妙的構思化為現實做成這樣一部機器肯定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耗去了設計師和製作者大量的耐心和思考,更難的是賦予機器人一副天真男孩的外貌。

寫字男孩利用的是凸輪技術:凸輪隨動機件根據不同凸輪讓機器男孩的手臂做出各種動作。凸輪不止控制男孩每一次落筆,同時也精確控制羽管筆的下筆力度。Simon Schaffer教授讚嘆這件作品是「凸輪技術最非凡的製成品。」更不可思議的是,機器人理論上可以寫出所有單詞,男孩的眼神還能隨書寫位置而移動。由凸輪控制的飛輪包含所有標點符號和字母,可以以任何順序重新排列形成無數組合。(前提是40個字母)這件作品的更像是一件可以編程的電腦,看上去很像早期電腦。

寫字男孩內部6000多個零件全為手工製作,細小的零件全部藏在男孩身體裡。由於制表匠採用了內穩態的設計(一種機器自校準程序)和微型零件,機器男孩不需要外部動力即可運作,動力全部來自機器內部。

機器人2:繪圖員

以擅長繪圖的巧妙動作,勾勒出馬的輪廓,此機械人偶是由超過一千個機械零件所組成,歷時2000多個鐘點工時,由11位專業的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木工師、動畫家、微力工程師、珠寶師、制鐘師、假髮師、刺繡師,裁縫師,共同協力製作完成。The Draughtsman『畫家』機械人偶的設計別出心裁,身高約46公分,蓄著銀白髮色的紳士,身著紫紅色十五世紀風格服裝,眼神專注,姿態俐落,他左手輕按在桌上,右手輕輕地揮動羽毛筆,輕筆划過,視線隨著圖移動,在不斷移動的白紙上逐筆描繪出馬形,更在過程中眨眼,栩栩如生,當他完成後會將左手舉起,示意完成。靈巧而細膩的設計,精湛的工藝技術,時至今日,仍然令人嘆為觀止!

完全是以機械控制賦予生命力,所有複雜的運轉動力來自於推動一組齒輪的發條,由規律並協調手動式凸輪軸所控制。數百個機械零件在多個滾珠設計下巧妙地減少磨擦,無聲地設置於同一時間運轉。他的右手以三個不同方向運筆,分別是上下、右左及前後,依照不同手工製作的凸輪軸,展現The Draughtsman『畫家』熟練的流暢及輕盈筆觸。The Draughtsman『畫家』機械人偶的頭部是以傳統手工製作,眼珠是玻璃材質,頭髮是用真發製成,服裝是以真絲及金線刺繡縫製而成,端坐於一個約寬30公分深42公分長方木製底座上的木椅,置於一個防震的旅行用盒中。

機器人3:音樂家

「音樂家」是位身著洛可可式長裙的少女,它可以演奏五首曲子。當手指在鍵盤上輕重疾徐時,它的身體也隨之優雅地擺動,仔細觀察甚至可見它胸前一起一伏的呼吸。一曲彈罷,它還會向聽眾頷首致意。「音樂家」由2500多個部件組成,兩個金屬圓筒上的突起記錄著手臂和十指的動作,所以它是真正在「彈奏」一個48根音管的風琴。

這三個機器人從此在西方大受歡迎,法國路易國王把他當成國家實力的象徵。

2、傳入清廷的「寫字人」

其實,寫字機器人也同樣傳入了當時的東方大國,乾隆時代的清朝宮廷,而且進行了「漢化」處理,可以手寫毛筆字!

乾隆帝御賜「銅鍍金寫字人鍾」,是一個手執毛筆的「寫字人」,從裝束來看,像是一位18世紀的歐洲紳士,只要為他蘸上墨,打開開關,他就會工工整整地書寫八個大字「八方向化,九土來王」。

據說就連「雅克德羅」這個中文名字,據說都是乾隆皇帝給取,「雅」和「德」在中文中都是溢美之詞,「羅」又和「愛新覺羅」有著一定的緣分。

3、大眾的幻想:土耳其機器人

雅克德羅家族打造的這三具機器人已經堪稱登峰造極之作了,沒想到,1770年出現更令人匪夷所思的自動機器——會下棋的機器人。是的,早於人工智慧AlphaGo,也早在 IBM的深藍電腦兩個世紀之前,就有這麼一台號稱會下西洋棋的齒輪裝置。

這個機器人是由奧地利的鹽礦總監坎佩倫(Wolfgang von Kempelen)一手打造。它就如真人大小,身穿傳統的土耳其袍,頭頂戴著頭巾,因此被稱為「土耳其人」(The Turk)。不過主要零件不在它的身體,而是在它面前的一個矮櫃中。土耳其人就坐在矮櫃後方,一手拿著長長的煙管,一手撐在柜子上。

土耳其人首度亮相是在奧地利宮廷,當著女皇面前與在場官員對奕。棋賽開始前,坎佩倫先打開柜子前後的門,讓觀眾看到裡面只有錯綜複雜的齒輪與連杆。為了證明中間沒有暗藏夾層或鏡子,坎佩倫特地手執點燃的蠟燭,到柜子後方來回晃動,讓觀眾可以一眼看穿,以示前後透通。

展示完後,他關起柜子的門,從下方的抽屜拿出棋子,在矮櫃檯面上的棋盤一一擺好位置。挑戰的棋手就位後,坎佩倫便轉動柜子側面的搖柄,上緊發條。在嘎嘎作響的齒輪聲中,土耳其人緩緩抓起一隻棋子,下在棋盤上,開始了人類史上首見的人機大戰。原本大家還等著看坎佩倫出洋相,畢竟也沒見他發明過什麼機器,頂多在礦坑摸索過抽水的蒸汽機。結果出乎眾人意料,棋賽最後竟然是土耳其人大勝!

這場棋賽很快傳遍歐洲,各方人士紛紛希望能前來挑戰。但坎佩倫一律予以回絕,只有一次在女皇的堅持下,土耳其人才再度亮相,與英國使節對弈。在這之后土耳其人便從此塵封,直到女皇的兒子繼任王位後,希望藉由土耳其人拓展外交關係,才下令重啟。於是坎佩倫自1783年開始帶著土耳其人巡迴歐洲,展開為期兩年的巡演。這期間除了偶而敗給西洋棋高手幾場,土耳其人仍贏過諸多官員使節、政商名流;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當時擔任駐法大使,也成為土耳其人的手下敗將。

坎佩倫算是圓滿完成國王交代的外交任務,來自奧地利的土耳其人不僅傲視歐洲所有的機器人偶,更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齒輪科技。當然,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齒輪機器會思考,認為一定有人躲在柜子里操縱土耳其人。但是這些懷疑只是風言風語,畢竟那麼多場公開表演在眾目睽睽下也都沒露出馬腳,其中有一場甚至是在法國科學院舉辦,當場那麼多科學家也都沒看出破綻。

拆穿謊言:土耳其機器人原來是場世紀騙局?!

坎佩倫返國後,再度將土耳其人束之高閣,在他1804年過世前都未再解封。第二年,坎佩倫的兒子將土耳其人轉賣給一位樂器發明家梅爾策(Johann Nepomuk Mälzel),土耳其人才又重出江湖。

梅爾策重新整修土耳其人後,帶著它橫跨歐美,展開更大規模的商業巡演,其中於1809年跟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對弈,尤其令人津津樂道。這次巡演前後長達叄十年,仍令觀眾嘖嘖稱奇,但也有更多人表示懷疑。例如推理小說鼻祖愛倫坡,在親臨現場仔細觀察後,特地寫了長長一篇揭密文章,附上圖解詳述可能的手法。但同樣地,這只能算是他個人的片面猜測,愛倫坡與其他質疑者始終拿不出一刀斃命的證據。

土耳其人的傳奇就這麼延續長達八十幾年。直到1857年,梅爾策過世十幾年後,他的兒子才將土耳其人的秘密公諸於世。

愛倫坡所著的一篇文章(Maelzel’s Chess Player(1836))中提及土耳其人實質上是由人躲在柜子中進行操縱,而非機器自動運行。

雖然土耳其人根本不是什麼自動機器。那些齒輪機件只不過是障眼法,並無實際功用,一切都是由躲在柜子里的西洋棋高手操控的。坎佩倫與梅爾策不過是用舞台魔術常見的手法,讓觀眾相信柜子里絕不可能藏著人,而以為真的是齒輪在運作。

但是人類模仿上帝造人的想法從未停歇,後來才有了人工智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博士思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05/211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