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清朝的獨裁女主,也是揭開中國現代化序幕的鐵腕太后,她就是慈禧。1908年11月15日,慈禧離世。僅僅三年後,大清便分崩離析,這僅僅是巧合嗎,還是另有深層原因?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徽號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雙面慈禧:一面給大清續命,一面給大清補刀
在男人專權的政治舞台上,慈禧展現出高人一籌的政治手腕,兩次發動宮廷政變,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作為實際掌權者,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多年。
她有頑固落後的一面,也有積極改革的一面。
她把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和享受放在首位。為了個人享受,她不惜犧牲海防;為了守住權力,她又挑選幼兒為皇,垂簾聽政;她把軍機處的大權交給只會忠誠恭順的王爺,而不管他們如何昏庸貪腐。
但同時,在列強環伺的風雨飄搖中,她又果斷決策,改組軍機,建立現代海關,廢除科舉制度,推動君主立憲。對俄、對日、對法都獨有一番應對。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她順時而變,引進西方教育,開設培養翻譯人才的同文館,公派留學生、駐外使節,並且派政府官員出國考察,此舉被譽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
因此,慈禧既沒有那麼壞,也沒有那麼偉大。她的所作所為,既有給大清"續命"的一面,也有加速清朝滅亡的一面。她在世時,尚有能力端住"大清"這個盤子,她死後,便再也無人能接得住了。
▌為什麼慈禧一死,大清國就亡了?
晚清施政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最後10年的新政:較為穩妥地廢科舉、系統地進行法制建設……很多改革,遠遠超過維新派的預期。而這些新政都是慈禧"垂簾聽政"下完成的。
這些變化,意味著中國古老的秦制終於向現代社會蛻變。如果把慈禧生前已認可的預備立憲的有關措施包括在內,則困擾20世紀中國的最大問題——改制,也在設立資政院、咨議局及有關的請願活動中露出曙光。可以說,沒有最高統治者慈禧的允許,晚清的改革是不可能平穩起步的。
然而,儘管有過許多改革的努力,晚清末世,終究分離崩析。究其原因,不在於不改,而在於一個字——
遲!
歷史大潮洶湧而來,國家不得不轉型。歷史可以給晚清機會,但不會給晚清無限期的時間去慢慢試驗、退回、再試驗。慈禧推進的改革本來就已經太遲了,她死後三年裡,改革良機更是被一次又一次耽擱,滿清貴族在爭權中耗盡國運,最終也給後來整個20世紀的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
歷史有其自身邏輯,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給清末的中國只留下了一種可能。然而,當觸發災難的多米諾骨牌一張接一張倒下時,中國就只會被拖入沉沉的黑暗。
▌解碼慈禧:讀懂中國近代史的一把鑰匙
慈禧是宮廷秘聞的不二主角,關於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慈安暴斃、珍妃投井、光緒暴崩……重重疑團,皆因她而起;她更是中國近代轉型繞不開的人,同光中興、戊戌變法、八國聯軍進京……她的名字與近代很多重要事件聯繫在一起。
從幾次奪權鬥爭的情況看,慈禧頗為果敢機敏。但從國家和歷史發展的全局看,她又非常愚蠢。慈禧隨潮流搖擺,沒有主動駕馭全局。她的心思主要用在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尊榮上去了。
然而,大變革的年代,作為帝國掌舵者的慈禧,必須要有觀念和知識的大更新。帝國需要一個敢於衝破傳統思想文化羈絆和利益糾葛,並有足夠膽識的人物去開拓未來。遺憾的是,她沒有成為這樣的人物。
從這個角度看,慈禧完全是個悲劇性人物,但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晚清,乃至後來中國的悲劇。
讀懂慈禧,是洞察晚清大變局最重要的入口,對於她的種種行為,我們絕不能用"好壞"、"對錯"、"進步"、"保守"等二元思維來理解,而是要去除一切主觀因素,深入到清末的大格局中去思考,這樣才能理解真實的晚清。
為此,誠薦一部以小說形式全景式描繪晚清社會的巨著——《慈禧全傳》。同行是以歷史寫小說,本書作者高陽則是以小說寫歷史;他人可稱為小說家,高陽則是不折不扣史家。《新京報》:高陽寫清代,幾乎篇篇精彩絕倫,與歷史真實面目貼近。
《慈禧全傳》堪稱一部奇書,包括《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清宮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共六部十冊。翻開書,進入閱讀,那可能就是不期而然地撞到一座寶庫。
全書以主要人物慈禧的活動為主線,從咸豐皇帝駕崩熱河,慈禧聯合恭王,自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手中奪取大權,垂簾聽政,寫到慈禧去世,溥儀繼位,前後跨越四十多年。
高陽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他又熟知清朝歷史掌故,凡筆記、野史、雜著、詩文及民間傳說都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很自然地融入到小說的情境當中。
作為小說家,高陽又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將頭緒紛繁、變幻莫測的一段晚清歷史,寫得跌宕起伏,生動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慈禧。
雖說是小說家,可他治史態度比誰都正經。為寫好一部歷史小說,高陽曾看過幾麻袋從北京運到台灣的宮廷密檔,可見工夫之深。
金庸:高陽是一流的歷史小說家。
陳丹青:木心頂喜歡的台灣作家是高陽,把他的書借給我看。
張愛玲:高陽的小說我一直看。《瀛台落日》非常好,全都聞所未聞。
高陽不是以善惡忠奸定是非,寫的也不全是慈禧本人,本書被譽為"晚清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官場黑幕、權力角逐、社會百態……全部全景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