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小離島中,金門、馬祖、東沙在防衛中的地位重要。(谷歌地圖/大紀元製圖)
中共1949年建政後,徹底拋棄了其在延安時期對美國民主的嚮往和對中國人民的承諾,對內堅持一黨專政,對外採取對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在此時期,中共號召全國人民全面向蘇聯學習。在違背中國國情的情況下,基本上按照蘇聯模式建立起了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軍事體制、文化體制、意識形態體制等。由於中共和蘇共一脈相承,蘇聯模式的許多弊端,如指令性的計劃經濟、農業輕重比例失調、嚴重的個人迷信以及大量的冤假錯案等無一例外的在中國重演,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953年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上台,推行與中共的平等關係。在1954年訪華期間,赫魯雪夫主動表示將以往蘇聯在雙邊關係中非正常占有的一些權利歸還給中國。中蘇雙方簽署了蘇軍從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無償移交中國政府、將四個中蘇股份公司中的蘇聯股份移交給中國的協定;為中國提供五億兩千萬(舊)盧布的長期貸款;幫助中國新建十五項工業企業和擴大原有141項企業設備的供應範圍等7個文件。
蘇聯代表團在華期間還贈給中共兩件「大禮」:一是提供組建擁有兩萬公頃播種面積的國營穀物農場所必需的機器和設備,並派專家來華幫助建設這個農場;一是將正在中國展覽的83件工具機和農業機器無償贈給中國。此後,還在國防技術,包括核技術方面給予了中共支援。
赫魯雪夫的主動示好讓毛和中共在對蘇交往中可以挺起了腰板。毛對此深表感謝。他在1956年與南斯拉夫代表團談話時還曾經稱讚「赫魯雪夫是個好人」。
1958年後,中蘇關係因為長波電台、聯合艦隊、炮轟金門、蘇聯秘密清算史達林等問題開始出現裂痕,真實原因應該是毛不願再受制於蘇聯。關於炮轟金門的真實目地,蘇聯檔案透出了之前不為人知的內幕。
炮轟金門
金門列島位於福建南部廈門以東,距大陸約5.5海里,分為大金門和小金門兩島,附近還有大膽、二膽兩個小島。隸屬於台灣的中華民國。1958年8月23日,中共軍方率先向金門開炮,近500門大炮一起開火,不到一個小時就打了近兩萬發炮彈。這次炮擊被新聞界形容為「萬炮轟金門」。24日,中共炮兵和海軍艦艇實施第二次大規模聯合炮擊,擊沉、擊傷民國國軍大型運輸艦各1艘。
在炮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維持金門補給線。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交戰。
美國艾森豪政府一邊嚴厲警告中共,一邊向台灣海峽調遣海、空力量,包括4艘航空母艦在內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主力開赴台灣海峽。十天之內,台灣海峽已經集結了美國航空母艦、重型巡洋艦、驅逐艦,以及九十六巡邏航空隊、第一海軍陸戰隊航空隊和其它好幾批飛機。美國第一批海軍陸戰隊近4000人也在台灣南部登陸,在中東地區的第六艦隊的一些艦隻也駛向台灣海峽。
在美國軍事威懾下,中共於9月初採取了時停時炮擊的策略。10月初,中共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保衛了金馬地區。
直到1979年1月與美國建交當天,一直維持「單打雙不打」的中共才通過《告台灣同胞書》正式宣布停止炮擊。
那麼,中共炮轟金門的真實用意是為了攻打台灣嗎?
赫魯雪夫與毛分享美蘇領導人會晤內容
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在外交方面也開始調整。在1956年召開的蘇共二十大上,赫魯雪夫提出的「三和路線」(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方針為冷戰背景下蘇美關係的緩和提供了契機。
1958年1月28日,美蘇雙方正式簽訂《美國和蘇聯關於文化、技術和教育領域交流的協定》,這是隨後兩年中美蘇簽訂一系列文化交流協定的開始。而且,從1958年6月開始至1959年9月,美蘇之間出現了兩國歷史上少見的人員互訪,特別是高層官員之間的互訪。
1959年7月,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蘇聯。9月,赫魯雪夫得以訪美,並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在馬里蘭州的總統別墅戴維營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非正式會談。美蘇兩國首腦會晤沒有取得實際內容,但兩國首腦都大大地稱讚所謂的「戴維營精神」。戴維營會談使一觸即發的柏林緊張局勢緩和下來,美國同意召開四大國最高級會議,蘇聯正式邀請艾森豪訪蘇。
9月27日晚赫魯雪夫乘飛機返回蘇聯,結束了此次訪美之行。之後前往北京,與毛等中共領導人分享戴維營會談內容。因為中美尚未建交,且處於冷戰時期,中共十分想了解美國政府的態度,而美國顯然也有意通過蘇聯了解中共的想法。
根據俄文雜誌《Новаяиновейшаяистория》2001年第2期上刊載的歷史檔案,可知當年10月2日中蘇領導人的會談內容。
參加會談的中共高層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彭真、陳毅和書記處書記王稼祥,蘇聯方面是赫魯雪夫、外長葛羅米柯、中央書記處書記蘇斯洛夫、蘇聯駐華臨時代辦S.F.安東諾夫、蘇聯外交部遠東司隨員庫達紹夫。會談內容包括:赫魯雪夫已經將艾森豪總統給他的電報以及9月27日的美蘇領導人會談記錄交給了中共,五名美國人在中國被拘留的問題。
五名美國人在中國被拘留的問題
赫魯雪夫說,艾森豪告訴他,美國已經與中共談判了好幾年,但毫無結果,甚至被中共扣押的5名美國人也未獲釋,這使情況變得複雜,並極大地激怒了美國民眾。
周恩來解釋說,1955年8月1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長期居住在中國(移民)的美國人可以返回美國。但是,規定如果這些人犯了任何罪行,可以逮捕他們。中共法律還規定,如果囚犯在監獄裡表現良好,可以提前釋放。此外,戰俘也可以返回美國。
周提到,一架美國飛機在安東(今丹東)上空被擊落,飛機上的13名美國軍人被中共俘虜,中共後將其釋放。之後,中共又拘留了兩名美國人:費克托和唐尼,他們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他們乘坐的飛機被擊落,中共法院判處他們長期監禁:一個終身監禁,另一個20年。另外3人是長期居住在中國、因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的人。
這裡補充一下。1952年11月,美國中情局特工約翰·唐尼和里查德·費克托秘密前往中國幫助撤離另一名中情局特工時,他們所搭乘的運輸機被中共擊落。唐尼和費克托被捕並受到審訊,後來被中國關押了20多年。直到1973年才被釋放。2013年11月,83歲的唐尼和86歲的費克托被授予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最高獎章——「卓越情報工作十字勳章」。
根據2007年中情局的歷史記錄,正是他們打算營救的特工出賣了其美國同事,向中方交代了營救計劃,才導致運輸機的正副駕駛身亡,費克托和唐尼被擒。
按照周的說法,中共現在關押的5個美國人都是間諜,都是根據中共法律被監禁的。
赫魯雪夫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聽說中共羈押美國人,他給出的建議是為了不加劇局勢,中共可以將被關押在中國的美國人驅逐出境或與合適的人員交換。毛卻不高興的辯解說:「我們可以釋放他們,也可以不釋放他們,我們現在不會釋放美國人,而是在以後更合適的時候釋放他們」。
赫魯雪夫感受到了毛的不悅,因此在表達不干涉中共內政後,直接指出他只是代表蘇共表達看法,因為羈押美國人的問題已經對國際局勢產生影響。他告訴毛,艾森豪只是間接提出了這個問題,他是基於友好態度,保證會在北京提出,但雙方並未就此討論過。
美國政府在台灣上的立場。
艾森豪告訴赫魯雪夫,在台灣海峽,應採取克制和溫和的政策,戰爭是不必要的。毛對此表示:「艾森豪的信息中有積極的一面,即不允許發生戰爭。我們當然也不想發生戰爭。」
毛與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毛對赫魯雪夫表示一定會「解放台灣」,但方式可以是「和平的或軍事的」。毛告訴赫魯雪夫,從1955年開始,中美一直在進行談判。在談判中,中共一直要求美國人離開台灣,由國共談判解決剩餘問題,但美國基於多種考慮,拒絕離開。而且,美國還暗示中共在台灣問題上需作出不使用武力的聲明。
毛在談話中稱「如果台灣和其它島嶼繼續在蔣介石手中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們將忍受」,「我們可以不碰台灣和沿海島嶼」。
赫魯雪夫對於毛的表態,則認為「台灣問題不僅給美國人帶來困難,也給我們帶來問題。我們私下裡說我們不會為台灣而戰,但是公開講,如果台灣問題加劇,蘇聯將宣布保衛中共國,美國則將宣布保衛台灣。這將形成一種戰爭狀態」。赫魯雪夫因此建議中共應該努力緩和局勢。
毛告訴赫魯雪夫,中共軍方已經向蘇聯國防部通告了在台灣問題上的用意,稱中共「無意在台灣地區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而只是想增加美國因黎巴嫩問題所面臨的困難」。毛還認為中共的炮轟金門之舉是成功的。也就是說,毛和中共並不想攻占金門島嶼,只是想通過炮擊給美國添堵。
赫魯雪夫聽了毛之語後,有些失望。在他看來,如果炮擊,就應該占領這些島嶼;如果認為沒有必要占領這些島嶼,就沒必要炮擊。而且,中共只是告訴蘇聯他們的行動,卻沒提到意圖,這讓赫魯雪夫有些不高興,他覺得雙方應該在國際重大政治問題上進行協調。
毛隨後向赫魯雪夫清楚的表明一件事,那就是中共「不想同美國開戰」。對此,赫魯雪夫抱怨道:雖然中蘇雙方都清楚不想與美國開戰,但問題是「不僅世界輿論不知道你們明天會做什麼,就連我們、你們的盟友也不知道」。
關於是否接受美國要求的「保證不對台灣使用武力」,中共高層認為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因此想無限期的推遲這個問題。
中蘇在印度、西藏問題產生分歧。
在談及台灣問題中,赫魯雪夫表示對中共處理與印度的衝突上的做法不理解,他稱蘇共曾通過割讓給波斯、土耳其領土解決了爭端,中印邊境問題也可以解決。
中印邊境衝突是指1959年西藏發生反抗中共的叛亂後,8月,印軍向中共軍隊發起進攻。按照中共的說法是印軍「越過邊界,開槍打了十二個小時」。這裡所說的邊界是指「麥克馬洪線」,因為中共從未承認它。
赫魯雪夫對中共處理中印衝突的方法很不高興,因為沒有中國人被打死,但印度人有傷亡。他質問毛周等人「你們為什麼要在中印邊境殺人」?毛周辯解說是因為印軍先越過了麥克馬洪線進攻,中共軍隊只能開槍還擊。赫魯雪夫嚴肅的告訴周恩來,「您曾擔任外交部長多年,您和我一樣清楚,如何才能在不流血的情況下解決爭端。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談邊界問題,因為如果中國人和印度人不知道他們的邊界在哪裡,那麼作為俄羅斯人,我無權干涉。我只是反對已經採用的方法。」
對於毛對蘇聯塔斯社發表的關於中印衝突聲明的不滿,他表示,這是中共與印度之間的事情,蘇聯如果支持中共與印度的衝突,就是「愚蠢的」,蘇聯表明自己的立場,就是為了不讓印度總理尼赫魯產生「有一個反對尼赫魯的統一社會主義陣線」的印象。
赫魯雪夫還說「西藏發生的事情是你們的錯。你們控制著西藏,應該掌握那裡的情報,了解達賴喇嘛的計劃和意圖」,如果是他,他不會讓達賴離開的。毛卻說中共的錯誤是「沒有立即解除達賴喇嘛的武裝」,而且也沒辦法阻止他離開,「因為與印度的邊界很長,他隨時可能越過邊界」。
陳毅、林彪等人也隨之加入了爭論,陳毅指責蘇聯是「綏靖主義」,他情緒激動的說蘇聯人應該理解中國人曾經受到的「壓迫」,中共正採取措施希望和平解決與印度的衝突,印度副總統預計10月訪華就是明證。他認為中共的方針是「比較正確和堅定的」。
聽了陳毅等人的辯解,赫魯雪夫認為陳毅「有點左傾」,決定放棄談論此事,「因為我們的理解不一樣」,「我們三個人,你們九個人,你們都在重複同樣的話。我認為這是徒勞的。我只是想表達我們的立場。你們接受不接受,那是你們的事」。
看到赫魯雪夫不高興,毛出來和稀泥,稱與印度的邊界衝突只是部分領土問題,不是兩個政府之間的衝突,反擊是地方軍隊做出的,沒有上級的命令。尼赫魯本人也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在得知是印軍越過了麥克馬洪線後,命令他們撤退。毛周等稱,中共將通過談判解決與印度的邊界問題,赫魯雪夫表示歡迎。
赫魯雪夫還指責中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向蘇聯通報邊界情況,劉少奇辯稱是因為中共自己還沒有理清,所以沒有及時向蘇聯通報。
關於公開批評問題。
中蘇領導人還談到了是否可以批評對方的問題。赫魯雪夫在談話中提到,在一次與尤金的會談中,毛澤東「尖銳地批評了蘇共」,「我們接受了這一批評」。在中共八大上,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高揚講話時,毛走了,這是「示威」。「其實,我也可以收拾行李走,但我沒有這麼做」。
赫魯雪夫還提到,匈牙利事件發生時,周恩來跑去蘇聯對蘇共進行了批評,並將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歸咎於蘇聯,「我們接受了這個批評」。「看來,你們可以批評我們,我們不能批評你們。現在連蘇共中央主席團的一些委員都說:有『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的說法,實際上連蘇共的言論都不尊重。你們不是在居高臨下地對我們講話嗎?」
大概赫魯雪夫很生氣,他說道:「你們不容異議,自認為是正統,在這一點上,你們的傲慢顯而易見。陳毅給我們貼標籤,而且是政治標籤。他憑什麼這麼做?」「你們想征服我們,但這行不通。」
毛辯解說中共是秘密的向蘇聯表達了觀點,因此也希望蘇聯以同樣的方式來對中共,而不是將雙方分歧公開,比如塔斯社的聲明,「這是不好的」。陳毅附和說「塔斯社的聲明是對印度的支持,是對資產階級的支持」,「我對你說『與印度關係惡化是我們的錯』的說法感到憤怒」。
或許雙方都意識到有些劍拔弩張,赫魯雪夫和毛周劉等人開始降調。毛建議「我們能否評價我們的關係總體上是團結的,個別分歧不會妨礙我們的友誼?」赫魯雪夫回應「我們一貫堅持並繼續堅持這一觀點」。
劉少奇還說:「我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沒有告訴過任何一個兄弟黨,我們與你們的意見不一致。」赫魯雪夫說:「很好,沒錯。你給我們上了第一堂課,我們聽你的,現在你們也應該聽我們的。不要再進行政治指責了,否則,我們會破壞我們兩黨之間的關係。我們是你們的朋友,我們在告訴你們真相。我們不想適應任何人,即使是朋友。」
雙方很快轉到了寮國問題,都同意不能讓寮國衝突升級,因為如果升級,就會召來美國人,進而有可能摧毀越南民主共和國。毛澤東藉此再次告訴赫魯雪夫,「我們一般主張不僅不在寮國升級軍事行動,而且在台灣地區保持現狀。我再強調一次,1958年8月我們開始炮擊沿海的金門、馬祖島嶼的時候,並沒有想在那裡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毛顯然是不僅僅是說給赫魯雪夫聽的,也是在說給美國聽。
結語
從赫魯雪夫與中共高層的這次秘密會晤的記錄看,可以看到中蘇真實的關係、中共內部在外交上的某些想法,而對於美國而言,了解中共無意在台海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