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比亞迪產量全球第二 人權記錄倒數第一

電動汽車需求的增長對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但對汽車製造商所需的礦產產地來說卻不盡如此。因為在開採這些原材料的過程中,侵犯人權的現象比比皆是。國際著名的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本周二首次推出了全球13家主要電動汽車製造商的人權成績排名表,評估結果顯示,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位居首位,其次是美國的特斯拉,而中國的比亞迪位居倒數第一,日本的三菱與韓國的現代的人權記錄也位居末尾。

那麼,國際特赦組織是如何得出上述評估的?他們所使用的評估標準是什麼?

我們就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向大家做一個綜述.國際特赦組織追蹤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的人權問題已經有將近十年,早在2017年,國際特赦組織就發表了相關的報告,提醒各大汽車製造商關注電動汽車製造的整個過程的人權問題。在 10 月 15 日星期二發表的「為權利充電」的報告中,國際特赦組織警告說,雖然汽車製造商對此前該組織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做出了部分的糾正與改善,但是,從整體而言,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充分監督電動電池所需的鈷、銅、鋰、鎳......等金屬的供應,以確保人權得到透明的保護。

評估標準

國際特赦的評估方式是這些公司總得分為 90 分。在 90 分的滿分中,十三家公司的得分如下: 比亞迪(11 分)、三菱(13 分)、現代(21 分)、吉利汽車(22 分)、日產(22 分)、雷諾(27 分)、通用汽車(32 分)。)、福特(41)、寶馬(41)、大眾集團(41)、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42)、特斯拉(49)和梅賽德斯-奔馳(51)。

國際特赦組織的評估依據是《聯合國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經合組織跨國企業準則》和《經合組織負責任企業行為準則》。

具體而言,這些標準是:人權政策和承諾;對供應鏈盡職調查的承諾;利益攸關方的參與;是否尊重對土著人民權利的承諾;各種信息來源的使用;是否採取了減輕風險的措施;決策措施的公開透明以及是否設有業務層 面的申訴機制等等。此外,各大公司公開的報告、政策和文件也是國際特赦組織的評估依據。

如何改善

從總體而言,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企業在人權盡職調查方面表現出了更大的決心,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負責人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德國自 2023 年初開始實施的供應鏈企業盡職調查法。不過,德國企業在電池生產供應鏈的透明度方面仍有存在許多不足。

針對得分最低的中國,日本以及韓國企業,國際特赦組織國際部秘書長 Agnès Callamard 警告說 : 這些品牌「沒有表現出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意願,她認為落後的公司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快速地工作,以證明他們認真對待人權問題。

事實上,去 年 9 月,國際特赦組織就指控跨國公司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南部的鈷和銅礦開採區對當地居民進行強迫驅逐、威脅、恐嚇和欺騙。

早在2021 年,國際特赦組織就記錄了與菲律賓鎳礦開採有關的侵犯人權案件,這些案件尤其影響到當地的土著居民。

國際特赦組織在呼籲汽車行業企業加倍努力地同時,也敦促各國政府加強自身對保護人權的重視。該組織還希望在未來幾年中能夠提高消費者意識,使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新車時也能意識到將人權因素納入其中的必要性。

法廣試圖聯絡比亞迪公司深圳的總部以及法國分部均無果而終,也未能從該公司網站獲得任何相關的信息。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18/211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