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妮向記者表示,自從報導出台後,在矽谷的中國投資人低調了很多。作為仍留在風投行業的華人,丹妮告訴記者自己和其他華人同行對於投資基金被FBI調查已經有心理準備,所以這一次Hone Capital被調查並沒有出乎他們的意料,也沒有對他們造成影響。
「一些本身背景比較敏感的,比如他們家在中國政界有一些地位的,或者說對於這種政治風險比較在意希望規避風險的,已經退出了這個行業。現在還留下來的,就是看好能夠賺到錢。畢竟現在中國和美國還是地球上經濟最發達的兩個國家,肯定是會有合作的,也肯定有賺錢的機會」,她在採訪中說道。她還提到,因為美國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一些中國投資人也會做好準備,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是先在新加坡設立好辦事處或者公司,再前往矽谷進行投資。她今年也數次前往新加坡會見來自中國的投資人。
引進高科技公司的模式仍然流行
長期從事美中跨境投資的弗蘭克·劉(Frank Liu)對於中國資本投資美國的高科技公司並藉此機會將高科技引入中國並不陌生。
在中國和美國都經營投資基金並且有深厚政府背景的劉先生曾經每年都要飛幾次北美,他深入矽谷的講座與論壇,企業的發布會,以及哈佛、斯坦福等高校的創業比賽,搜索有潛力並且獨家的新技術,招徠願意前往中國開拓市場的創始人。
「我能夠為他們提供的就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平台,和在中國與地方政府建立關係,打通進入中國的渠道,」他表示,在疫情之前,他曾組織了好幾次跨國活動,讓美國的創業者帶著技術和產品到中國路演,路演中和當地政府接觸洽談合作。
疫情期間這樣的合作停滯了,自中國取消新冠清零政策以來,他在過去的兩年內又多次前往北美。他表示合作的模式並沒有變化:「政府出一些錢,然後為這些(外國的)初創者搞一些比賽,看到比較出色的企業,就承諾一些條件,然後幫助他們在中國落地,等等。」
他也提到了自己所經營的投資基金在其中的作用:「我們除了資金支持,還能提供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需要的知識和人脈。比如我們先在國內找一個產業園,或者找一個大的國企,聯繫一些合作,把技術或者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去,如果適合國內市場,我們也可以追加投資。」
但美中關係的緊張和美國FBI等政府部門對於涉及國家安全方面的技術的嚴密監管也讓這些合作的實質起了變化。他說道:「敏感的方面我們肯定不會碰。什麼軍工啊,晶片啊,肯定不往這方面碰,但你可以做不敏感的,比如消費類。創始人肯定對他們自己做的產品也有認識,他們的產品敏感不敏感,自己心裡有數嘛。對能不能拿我們中國投資人的錢,是不是違反了美國的法律,違反了他們在美國簽的合同。他們肯定有個清醒的認識。只要不違法,那就可行。要是不違法,又在中國有市場,那我們就可以合作。至於合作的方式,是他們讓我們做股權投資,還是有別的形式,大家能得多少利益,都是能談的。」
他總結道:「現在這兩個國家(指美國和中國)又不是敵對國,生意還是要做。我們看到美國這邊的技術,還是會想要引進到中國來。大家都還是有投資的興趣的。」
但他表示,因為美國政府對中國「千人計劃」等項目的緊盯,這幾年來,中國投資人吸引美國人才確實比之前困難。而所能接觸到的投資項目更多的是對已有產品的改良,很難接觸到突破性的高科技。
中國資本的數量和金額顯著減少
雖然丹妮和劉先生仍堅持進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跨境投資,但是在美國投資的中國資本呈指數級減少。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數據,自從2018年以來,中國幾乎不再在美國投資,即使在2023年,當中國在全球的投資開始復甦,在美國的投資依然微乎其微。
南加州大學商學院勞埃德·格雷夫(Lloyd Grief)創業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保羅·奧蘭多(Paul Orlando)曾在香港、義大利和美國的投資業工作,也為不少初創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他告訴美國之音,在19年之前,他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好幾名中國投資人的聯絡,有些人只是從網站上看到了他的背景,就希望他能介紹適合投資的初創項目,有人甚至直接找到他的辦公室來。但最近幾年,這些中國投資人都消失了,而他所接觸的美國初創企業也不再敢接受中國的投資,擔心會對他們在美國的融資和發展有影響。
但他仍然收到位於中國國內的風投界人士的邀請,希望他能夠給出戰略諮詢方面的建議。
「我最近受邀去上海做一個諮詢項目,但最終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去」,他告訴記者,「我告訴一個熟人這件事,他的反應是震驚,覺得去中國?你怎麼知道你能回來?」他表示這樣的反應是美中投資界近年來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
但劉先生補充道,中國人在美國進行風險投資一直是中國有錢人把資產轉移到海外的一個途徑。近年來,通過購買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能夠更為簡單有效地轉移資產,也是中國投資人在美國投資總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常年往返於中國內地、香港、歐洲、美國矽谷的中國虛擬貨幣投資人石靜(化名)在電話採訪中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她表示,因為中國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因素,不少從事美中之間投資的風投機構過去幾年裡都有所虧損,但近年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勢頭不錯,也為這些人提供了新的投資方向。
「他們還是會做投資的,不過就是投資的項目換了。他們也還是會在矽谷投資,因為矽谷的項目是最好的」,她說道,「矽谷的開發者、投資人、法律合規能力,與執法能力都是最好的」。她向記者解釋區塊鏈投資領域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而且這個領域的人更年輕,對於政治的關注更少。在傳統風投領域,可能會因為是中國人而在矽谷接觸不到最好的風投項目,但是在區塊鏈領域的投資是更去中心化,更自由的,沒有這些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