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院率現在正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都快承受不住了。
2003年時,中國的住院率才不到5%,而到了2023年,竟然狂飆至20%以上。
這一數據,來自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3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中國職工醫保住院率達到21.86%,居民醫保達到20.7%。
這一數字超過了2010年至2019年全球OECD(經合組織)國家14%的平均住院率。
異常的飆升,引起多地醫保局警覺:國際平均住院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中國的住院率為何不降反升?
如果住院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國醫保可能會有穿底風險。
中國人「愛住院」,究竟是真實需求?還是過度醫療?
網絡上輿論討論,有幾種說法,認為是來自真實需求:
第一種是,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
第二種是,住院報銷金額比門診報銷高得多,為了減輕醫療開支,很多患者會主動申請住院。
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顯然不是充分的理由。
比起來自患者的選擇,醫院和醫生的態度更為關鍵。
北大教授李玲接受鳳凰網財經專訪時曾經指出,現在中國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已開發國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後的原因是醫院要創收、要掙錢。對於醫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大量」,這其實是「過度醫療」。
按照這個邏輯,住院率不斷攀升,醫院是隱形的推手。
2003年居民住院率低,是因為當時城鎮居民沒有醫療保險,農村居民的醫保也尚未建立。
當時只有職工醫保,而職工人數,也只有一億人。
除開職工,剩下的十三億多人,基本都沒有醫療保險。一旦生病,住院就要花自己的錢,心疼錢之下,能不住院當然就不住院了。
而現在,絕大部分中國居民都有醫療保險,由於醫保制度中對門診報銷比例的設計報銷額度很低,這就導致為了不花自己的錢,小病患者也想轉成住院病人。
而2019年以前,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之間,是採取按項目付費的辦法。醫院每做一個項目,就多一份收入,產生的費用均由參保人和醫保部門承擔。
一些醫院為了創收,難免偏向於讓患者多做檢查、多吃藥物、多做手術。要完成這個目標,醫院就千方百計,增加患者在醫院的停留時長。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讓患者住院。這也就是從2003年到2019年,中國住院率開始節節攀升的很重要原因。
這種趨勢,國家並非沒有認識到。為了更加妥善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醫療資源,國家醫保局開始推行醫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引入了DRG管理工具。
所謂DRG,翻譯過來意思是「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這個管理工具,最早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
當時,美國醫療也遇到了一樣問題,住院人次逐年增高,負擔很重,住院總費用,更是飛速上升。據說,面向65歲以上老年人的醫保Medicare已經瀕臨破產。
痛定思痛下,1984年,Medicare推出了DRG管理工具,醫療減負效果立竿見影:從1983年到1990年,美國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從10.2天降低到8.7天,住院總費用增速從18.5%降低到了5.7%。
DRG模式下,理論上,如果醫院還給患者安排「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非但賺不了錢,反而要虧錢。
中國學了過來。
2019年起,有著中國自己特色的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國試點推廣。
中國DRG/DIP工具管理模式,是將相關疾病劃分為一個組,醫保按該病組平均治療費用支付給醫院,而不再按治療項目逐項付費。
醫院在某患者身上的治療花費,若超過DRG平均值則虧錢,反之則賺錢。
也就是,不管醫院給某位患者治病時具體做了多少項目,用了多少藥,醫保基金給到同一個組裡每位患者的錢,都是同樣的「一口價」。
DRG/DIP的推行,確實一定程度遏制了治療環節過度醫療。但這一模式下,也有規則的漏洞,增加住院人次,推高了住院率。
按照DRG的規則,一個疾病的平均住院療程花多少錢,醫保就給醫院付多少錢。這可能會導致「分解住院」的現象——即醫生讓患者先出院,過幾天再住進來。
理論上,這樣就可以收兩次費,套取醫保資金。
也有觀點認為,住院率升高,還跟中國大型三甲醫院持續擴建、床位的增加關係密切,這會客觀上誘導住院率增加的問題。
2021年,中國千人口床位數現狀6.46張,計劃到2025年達到7.4~7.5張。
根據國民患病率和門診服務情況去綜合判定,OECD國家的平均值每千人口3~4張是比較合理的。
背後的一個邏輯是:有床位一定會創造相應的住院需求。
床位多了,醫院就會想辦法安排住滿。為了提升住院率、獲得更多報銷收入,有些醫院甚至走上了違法的道路。
就在住院率突破20%的成為熱點的前一天,10月8日,國家醫保局還通報了一起醫院騙保案例。
國家醫保局初步查實,江蘇省無錫虹橋醫院以勾結仲介或以免費體檢為名,拉攏誘導參保人員虛假住院,涉嫌欺詐騙取醫保基金1179萬元。
而這並非個案,全國各地都有拉人「住院」騙保的現象。僅僅重慶一個地方,今年就查出50多家涉嫌騙保的醫院。
騙保手段上,各路醫院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以「免費住院」為噱頭,誘導困難群眾住院;有的醫院和養老院合謀,養老院以牟利為目的向醫院輸送病人騙保;有的醫院本來沒有眼科醫生、眼科設備,卻私自開展眼科診療服務騙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