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果然,有人又惦記上老百姓那點家底

這幾年老百姓的購房意願下降,3.5萬億的公積金趴在專用帳戶上不動,就被一些專家惦記上了。

於是乎,執行了20多年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渾身的毛病」,在這個正確的時間點上被「發現」了。有「專家」指出,住房公積金制度種種不合理,諸如提取困難、使用限制過多、利率機制僵化等等。

從頭到腳數落一通後,給出的解決方案居然是「統籌」,也就是像社保、醫保一樣成立國家層面的公積金管理中心,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體制等,還說這是「市場化改革」。

不得不說,《西遊記》都沒這麼大的腦洞——各路妖怪流著哈喇子惦記唐僧肉,也不敢說「唐長老,我可不是吃你,而是幫你以身飼虎、立地成佛」。

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確不合理,20年後才想起來的種種不堪也是真實的。3.5萬億資金既不能用於消費,又不能用來投資,沉澱在銀行的專用帳戶上。有錢不能花,當然不合理。造成這一不合理現象的原因也的確是不符合市場機制。

住房公積金的來源是個人和企業公同繳納的,本質上就是勞動報酬。按照市場原則,誰賺的錢就歸誰花。可是,住房公積金卻被嚴格限制在住房相關的消費,也就是所謂的「專用帳戶」。

住房公積金的性質明確,屬於全體職工。專用帳戶的歸屬也很清晰,屬於個人名下。但是,不買房,這錢名義上是你的,你只能看看。拿出來買房,那就不是你的錢。因此,住房公積金說好聽點是「鼓勵住房的福利」,說難聽點就是對勞動報酬的強制儲蓄。

這種把勞動者的報酬與特定消費綁定的強制儲蓄,當然不符合市場原則。不符合市場機制的經濟行為,註定會出問題。住房公積金長期存在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實際上,房地產紅火時,住房公積金的資金使用效率就不高。買不起、不想買的,用不上這錢。就算買得起,限購政策還不許買,又或者是跨區、跨省不能使用。資金不使用,當然沒效率。

房地產不香了,問題就更為凸顯。微觀層面,哪怕你失業了,買菜錢都困難時,住房公積金還得存著「專款專用」。有錢不能用的微觀堵點呈現在宏觀層面,就是流通不暢,消費乏力。歸根結底,這都是強制惹的禍。

符合市場化方向的住房公積金改革,當然是解除強制,讓住房公積金回歸正常的勞動報酬。老百姓增加3.5萬億的可支配收入,日子好過一點,心情舒暢一點,經濟信心多一點,消費和投資活躍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主張統籌的偏不。他們提出,以統籌的方式集中資金用於投資,就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哪裡是市場化改革,而是把強制儲蓄轉化為強制投資的反市場化倒車。而且,給出的理由極為荒唐。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前提要用對。用於投資,那就得投對。投錯了,只會提高虧錢效率。要是投出一堆無效資產,不但本金打水漂,還得當花錢供養。供養無效資產可比供養祖宗金貴,供養祖宗只要燒點紙錢,供養無效資產燒的可是真錢!

真要有投資包贏的好事,不該優先照顧市區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補缺口嗎?預算省一點,高低總能統籌出些錢的。穩賺不虧轉幾圈,地方債都不必「化」了,直接還了多硬氣。

再大膽想像一下,既然是投資包贏,央媽印錢也好,財政部發債也罷,籌措幾萬億的資金不算個事。穩賺到手後,減稅、全民福利都不是事兒。

總之,真有包贏不虧的投資項目,籌措資金輕而易舉。條條大路通羅馬,何必選擇住房公積金的羊腸小道呢?打這主意的,可不是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傻白甜」,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大聰明」。

 

 

(圖片來源:REUTERS/Tingshu Wang)

錢和錢不一樣。有的錢碰不得,有的錢虧了白虧。拿虧了白虧的錢搞投資,誰不想啊?這就是錢中「唐僧肉」。前段時間連住房維修基金那點「蚊子肉」都被惦記了,何況3.5萬億住房公積金的「唐僧肉」?

惦記就惦記,還要指鹿為馬把雙重強制說成是「市場化改革」,就更過分了。這是為甩鍋「市場失靈」埋伏筆嗎?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有點強。

總而言之,住房公積金問題很多,確實需要改革。正確的改革方向是解除限制、消除強制的市場化方向——老百姓自己的錢想怎麼用就怎麼用,這才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正解。

但是,和所有真正的市場化改革一樣,阻力一定很大。暫時改不動,也不必急於一時。畢竟趴在帳上的使用效率低,總好過亂使用的虧錢效率高。

「妖怪」太多,老百姓手頭的「唐僧肉」有限,不夠分,專家們還是別惦記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關胖本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05/212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