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攪動2024年娛樂圈輿論場的,除了年中「五旬老太守國門」的那英還有年尾「女人中的女人」劉曉慶。劉曉慶在網友狂歡中甚至和剛剛競選總統成功的川普並列,獲贊「70多歲正是闖的年紀」。
網友:70多歲正是闖的年紀
劉曉慶的感情生活一直備受網友關注,自今年八月演員張棪琰在直播中放出她交往「八個男朋友」的猛料後,10月29日「曝劉曉慶曾出軌」的話題又登頂熱搜。狗仔們試圖用「出軌」、「隱私」等吸睛看點為這位曾站在大陸影視頂端的老牌女星製造話題,但公眾的反響卻迥然不同——不僅沒站在道德高地上攻擊她,反而對她十分認同。網友們尊稱其為「慶奶」、「女皇」,認為她「精神狀態超前」、「幹了大女主會幹的事」。
事件曝光後,前男友於11月5日公開報警記錄,稱被劉曉慶助理威脅。然而這未能翻轉大眾對劉曉慶的態度,她依然受到網友力挺,反而是男方被指責「茶里茶氣」「差勁雙標」。
大眾為何會對劉曉慶如此寬容?要想真正看懂這個問題,我們要下沉到時下輿情中去具體剖析:造就「劉曉慶輿情」的不止是她本身,除了她特殊的身份地位,還有女性意識覺醒、輿論場的標杆塑造、娛樂方式變遷等多方面因素。劉曉慶出現在2024內娛輿論場的意義,不啻於是一場追憶和叫醒。
狗仔爆料劉曉慶與男友聊天記錄
早期「愛女」第一人:銀幕內外引領時代劉曉慶不是一般的女演員,而是橫跨近兩代人的頂流明星。
她親身參與了大陸電影20世紀80、90年代的改革與燦爛,有人甚至把80年代稱為「劉曉慶時代」。在她身上,承載著太多個「第一」:央視春晚第一個女主持人,第一個蟬聯三屆百花獎影后的演員,內地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女演員,第一個出自傳的大陸明星,第一個進監獄的女明星……無論天賦、外貌、亦或個人經歷,都處處彰顯著屬於她的傳奇。
1983年,劉曉慶作為主持人參與了第一屆央視春晚
時代給了她機遇,同時她也在努力書寫著時代。在那個觀念保守的年代,性格潑辣的她明顯與周圍格格不入。彼時她百無禁忌,在電影裡飾演了很多情感熱烈、做派張狂的女性角色。
銀幕上的她瘋狂地燃燒自己,銀幕外的緋聞八卦,則讓她愈發火熱。劉曉慶前後有過四段婚姻,主演《芙蓉鎮》時她與姜文因戲生情,開展了一段相差13歲的婚外姐弟戀。第二任丈夫陳國軍曾在回憶錄《我和劉曉慶:不得不說的故事》中,詳細回憶了他們三人的「三角關係」。用金星的話說,劉曉慶就是「趟過男人河的女人」。
無論銀幕內外,劉曉慶都從不克制她「女性的欲望」。她曾發表過無數「超前」「愛女」言論: 「中國女人放棄自己太早了,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不再談姿色」;「我絕不認為生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她是她的生命,我是我的生命」……
如此種種,都讓劉曉慶的思想觀念領先於時代,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異類」,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女性反叛先鋒的極致追求。而放眼內娛,這份反叛的高姿態成為她能夠在2024年被再度打撈的先決條件,成為獨一份的標杆存在。
輿論場需要大女主,不是劉曉慶也會是別人?更令人欽佩的,是劉曉慶那股張揚又蓬勃的生命力。她具有一種永不妥協的勁頭。2002年,她因涉嫌偷稅漏稅經歷了422天的牢獄生活,並欠下了近2000萬元債務。儘管一年後她被判定無罪釋放,但她的事業就此跌入谷底,前途一片渺茫。
即便如此,她還是祭出了很多樂觀的金句:「即使我被判有罪,讓我去服刑、去勞動,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會是摘得最多的那一個」;「哪怕就是一個鐵屋子,我也要找一個縫飛出去」;「只要不死,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樂觀的心態助力了劉曉慶事業上的東山再起,令她直至今日,依舊活躍在輿論的中心。而這種樂觀,也給她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她因熱衷於扮演年輕角色不止一次被群嘲,獲封「丫頭教教主」。誠如網友調侃的那般,她有種「不顧他人死活的自信」。同時,她的「超絕生命力」也讓人意識到,置身內娛,只要堅持不下牌桌,就總有逆風翻盤的一天。
劉曉慶談人生
以近期的「出軌事件」為例,前男友和狗仔的爆料行為帶著「蕩婦羞辱」的意味,企圖用曝光隱私的方式讓劉曉慶感到羞恥。結果劉曉慶非但沒覺得羞恥,反而大方回應了此事,「你以為那些聊天記錄和視頻是什麼鐵證啊?每個人多少存在一些生活作風問題,我喜歡你,還不好嗎?你喜歡我,說明我有魅力。你留著聊天記錄是你的光榮,但你戳穿了就是你的恥辱。」這種坦蕩的態度,使劉曉慶擁有了「拒絕蕩婦羞辱」的新標籤。
劉曉慶的輿論翻身,離不開她的「大女主」屬性:可以輸,但是不可以放棄;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生活的大女主。這無疑暗合了時下女性覺醒、大女主題材被熱捧的女性風潮,繼而讓她成為2024年末最炙手可熱的「大女主」標杆偶像。
輿論場永遠熱衷於對女性的形象進行審判與重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坊間就會自發地樹立起一個「大女主」的標杆形象。不少女明星也會主動貼近,做出令人稱快的大女主言行,比如早前張雨綺在脫口秀節目暗示前男友的劈腿行為,引發軒然大波。
張雨綺節目手撕
但成也大女主,敗也大女主。很多時候,人們對女性的評判標準異常飄忽,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反噬的漩渦。比如,賈玲導演的《熱辣滾燙》年初上映成為票房大爆款,隨著輿論的發酵,有人質疑她「過度炒作」「背刺觀眾」「販賣身材焦慮」,也有人認同她「為大碼女孩發聲」「關照女性成長、女性追夢」,圍繞在她身上的爭論一直未能停止。
輿論場上的意見領袖總試圖找尋心目中的完美「大女主」。一旦發現這些「大女主」存在微瑕、或做出了不符合被動人設的行為,便會群起而攻之。而劉曉慶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原因有三:
一是她年歲夠高、資格夠老、履歷夠硬,74歲已是奶奶輩,公眾對她更加寬容;二是她從不討好他人,也不試圖為自己辯解,姿態獨立自省,夠「好看」;三是對她的群嘲已成常態,跳出固有認知、換個視角去審視她,反倒有驚喜湧現,且她的傳奇經歷猶如富礦一般越挖越有。如此種種,都助推了劉曉慶在當下的輿論潮流,使她成為歷久彌新的大女主。
劉曉慶是一面娛樂方式變化的鏡子,打撈她就是打撈那個時代。當然,這也引發了新的問題:戴著顯微鏡審判時下明星,卻對老牌明星寬容對待,這是否是一種雙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曉慶的翻紅更像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對於自己超前的精神狀態,劉曉慶向來自知,「以前是我走在時代前面,現在是時代趕上了我」。而這種自知也讓她具備了一種超越時代的符號屬性——顛覆與反叛。她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世俗意義上的女性固有認知。正因她足夠領先,所以人們在肯定她的同時,不願意用時下的標準去評價她、框定她。更何況,相較時下偷稅漏稅、補齊罰款即可逍遙法外的明星們來說,涉嫌相關罪名的劉曉慶,早已經歷過更為嚴苛的懲罰——坐牢都咬牙扛過來了,那些不痛不癢的群嘲,對她又算得了什麼?
出獄後的劉曉慶登上雜誌封面
此外,內娛造星與消費模式的轉變,也造就了公眾對時下明星與老牌明星的「雙標」。無孔不入的社交網絡與信息爆炸帶來的包裝,為明星賦予了商品化的人設屬性,令時下明星與電視機時代的明星在生存方式上發生了質的變化。
網絡時代,公眾更容易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情緒,大家對明星的評價,也可以歸結為一種宣洩行為。因為明星是公眾人物,所以大家也都默認明星是可以被討論和評價的。而明星也需要以此博得關注,增強自己的知名度與商業價值。至於討論的話題到底「是紅是黑」,或許只要不「翻車」,明星本人也都不以為意。
換言之,就是以劉曉慶代表的老一輩明星,其經典作品與形象都停留在上一個時代,他們不吃「流量飯」,只拿作品說話,只要他們實力過硬,認可度高,那公眾對其言行舉止的包容性就強。
作為上一代的藝人,劉曉慶的言行卻能對當下形成刺激,這裡面多少摻雜了人們對明星「真性情」的需求與渴望。這與那英今年因《歌手2024》翻紅如出一轍。
網友給那英製作的表情包
和劉曉慶類似,那英也是內娛口碑最兩極分化的明星之一。她的業務能力毋庸置疑,是當之無愧的「歌壇大姐大」。至於她的性格,則是眾說紛紜,有人覺得她真性情、率直灑脫,有人覺得她情商低、暴脾氣,甚至借「傻大姐」人設肆無忌憚地欺壓別人。這種兩極化的矛盾評價,在節目中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一方面滿足了觀眾「渴活人久矣」的節目期盼;另一方面製造了話題、炒高了熱度,以至於《歌手2024》剛開播時被網友調侃為「那英歷險記」。
明星的「真性情」離不開寬鬆的大環境。當下,人們熱衷於從各種懷舊作品中挖掘快人快語、逸聞八卦,其實就是在變相地感嘆過去輿論場對藝人和娛樂圈的寬容。這與人們回憶20年前的電視劇有多好看、1994年是中國電影騰飛的年份的原因類似:
大眾需要好的娛樂作品,也同樣嚮往充滿鮮活氣息的娛樂圈輿論場。劉曉慶也好,那英也罷,她們都提醒著我們娛樂圈可以有「活人」,每個人也都可以做「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