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活人殉葬,這些人能在墓中活多久?可能出乎意料

殉葬制度,是中國古代一種極為殘忍的陋俗。

古代的帝王、貴族們生前坐擁榮華富貴、奴僕成群,死後也捨不得陽間的衣食用度,不僅要把金銀珠寶、器皿、武器這些東西都帶走,連侍候自己的嬌妻美妾、僕人奴婢都想帶去下面繼續陪伴左右。

可能你也好奇,那些活著被送入墓中的人能在裡面活多久?他們有逃出來生還的希望嗎?

01

殉葬制度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沒有考證出一個確切的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殉葬制度在史前社會就已經出現了,而興盛於商周時代。

現在考古出的商代貴族大墓中皆有殉葬之人,而且人數還不少,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要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用作人殉者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墓主的妻妾寵幸及其親近的奴僕武士,而用作人祭者則大都是以戰俘為主體的奴隸。

想想生活在那樣的時代,真是十分可怕。

這一切其實源於人們對死後世界的迷信認識,以為一同埋進墓里的就能在陰間繼續享用。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獻公廢除了活人殉葬制度,決定用陶俑代替人殉,可能那時候人們的思想更趨於理性了。

一方面活人殉葬實在殘忍,另一方面國家的人口非常寶貴,為了殉葬一口氣殺了一大堆青壯年勞動力,這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

 

 

不過古代帝王在人殉制度上時而開倒車——

漢武帝死後,殉葬了大批金銀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但他的妃子、宮女卻都免於殉葬,從此,除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外,人殉制度基本不復存在。

可到了明朝,殉葬制又死灰復燃,朱元璋死後讓46位妃嬪宮女殉葬。

明英宗朱祁鎮雖然因為「土木堡之變」被罵慘了,但還是做過一件好事,就是廢除人殉制度。

原因嘛,可能是他親眼目睹過人殉的慘狀心有不忍,也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妻子錢皇后。

但主要也是,社會文明發展到這個程度,野蠻的殉葬制度早就不得人心。

後來清朝初期,殉葬制度再度出現,多爾袞的親生母親就是被逼為努爾哈赤殉葬。

 

 

到了康熙年間,自詡寬仁的康熙下令永遠廢除了人殉,這個慘無人道的制度才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02

為了讓殉葬者能乖乖就死,統治者們通常會把這種行為美化成一種可以陪伴帝王的榮耀,比如為朱元璋殉葬的妃嬪的家人就在她們死後得到了封賞。

可是不管怎麼美化,都掩蓋不了殉葬制度的殘暴,看看那些令人髮指的殉葬方式就知道——

白綾自盡:

這在古代殉葬中很常見,已經算是「體面」的方式了,當然也有不甘心自裁的人,就會有人強制勒死;

 

 

下毒:殉葬者可能會被邀請享用最後一餐,食物或飲料中摻有毒藥,導致殉葬者毒發身亡後被埋葬;

灌水銀:有些皇帝為了讓妃子們在死後也能「永葆青春」,有時會採用向活著的殉葬者體內灌注水銀的方式,這是一種極其殘忍且不人道的做法。

比如,廣川王劉去盜掘了被稱為「哀王冢」的晉幽公古墓,就發現墓內有一百多具屍體,幾乎沒有腐爛,應該就用的這種方法。

活著關入陵墓:

這種方式聽起來比灌水銀好像更好一點,其實也是極端殘忍,因為那種在幽閉黑暗中一點點死去的絕望和痛苦,並不比前面的方式更好。

那些在地震央被掩埋的人,好歹還有一絲獲救的希望,但被封死在陵墓里,基本沒有逃生的希望,無人來救也無法脫身,這個過程很煎熬、也很殘忍。

那麼,這份痛苦要延續多久?也就是說,這些被封死在帝王陵寢中的人,在裡面能活多久呢?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畢竟陵寢的大小規模和殉葬的人數都不同。

古代王室古墓的面積通常較大,可以儲存一定量的氧氣,但最多也只能支撐5天左右,而且人體在呼吸過程中會消耗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

如果殉葬人數再多一點,那麼3天不到都支撐不了。

這個過程可能還伴隨著互相殘殺,考古發現很多殉葬者的遺骸都有傷痕,可能是這些殉葬者為了活下去,互相撕扯對方血肉只為多活幾天。

 

 

而且在封閉恐怖的環境中,殉葬者面臨的心理壓力極大,可能導致心理崩潰,加速死亡過程。

所以,雖然人沒有食物和水還能活幾天,但可能還捱不到那時候,殉葬者們就已經在恐懼中活活被憋死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夜半讀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13/212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