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採訪,意外被這個50+老男人吸引。
採訪中,戴軍聊到自己對死亡的看法:
「因為我們家在這個世界上存活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都走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在想有一天我走了以後,那邊我的親人比這邊多,他們會迎接我,可能給我買好了房子,空調也給我安好了,電視也裝好了。」
三言兩語,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刷新了評論區網友的生死觀。
擁有如此豁達的態度,絕非易事。
時間往前倒三十年,年輕的戴軍也曾留戀名利,他是唱《阿蓮》的「內地小黎明」,是《超級訪問》的暖男主持。
功成名就,荷包滿滿。
如此光環下,少有人知道,戴軍的前半生,歷盡坎坷,吃盡苦頭。
也正因此,他才能在五十歲後,輕易地言生死。
01
1970年,戴軍出生於上海普通家庭,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
他的母親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父親是那個年代的「入贅」,因此,兩個兒子一個隨母親姓鍾,一個隨父親姓戴。
家中雖吃穿不愁,和諧幸福,但母親的偏愛似乎從姓氏開始,就有了端倪。
戴軍自小不受母親關注,性格也變得內向、自卑。
直到1987年,四口之家的平靜生活被打破,戴父因常年在煉鋼廠工作,患上了肝炎和腎炎。
家中收入減半,還要支付醫藥費,壓力全落在了戴母一人身上。
時值戴軍高中畢業,大好前程就在眼前,母親的一句話卻令他墮入絕望:
「你哥哥剛考上大學,要讀下去,但是家裡負擔不起兩個孩子的費用,你退學去打工,幫哥哥交學費。」
17歲的戴軍在聽完母親的一番話後,陷入了深深的不解與苦悶。
趁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他決定服藥自殺,幸好母親回家撞見,及時送醫院救治。
走了一回鬼門關,戴軍心灰意冷,卻也接受了現實,暗暗告訴自己:
「這是我的第二次生命,要好好生活。」
就這樣,他離開上海,只身前往深圳打工,賺到了比家鄉高5倍的工資。
並在朋友的介紹下,到酒吧當駐唱歌手,每天六點起床,穿著表演服,拎著箱子到處趕場表演。
1992年,戴軍參加全國先鋒杯卡拉ok比賽,獲「最佳台風獎」;
1993年,戴軍參加全國新歌手大賽,獲得流行樂隊組金獎。
從此開始,他意外地走上了歌手的道路。
《阿蓮》是戴軍第一張專輯收錄的歌曲,一經發行,紅遍街頭巷尾。
1996年,人人都在哼「阿蓮」,人人都在議論這個帥氣的上海小生。
那時的戴軍有多火?火到被黑社會老大「邀請」去表演《阿蓮》,連唱50遍,不然不放人。
可娛樂圈是一個大起大落的行業,一朝成名,一夜落寞。
1998年,戴軍事業進入低谷期,簽約了新公司,又再次解約,還面臨雪藏。
直到貴人李靜出現,二人一拍即合,搭檔主持節目《超級訪問》,戴軍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2002年,戴軍涉足影視、寫作等多個領域,並開始投資火鍋、咖啡店、餐館。
三十多歲的大好時光,看似順風順水,一切都跑上正軌。
02
賺了錢的戴軍,最先考慮的仍是母親和大哥。
哥哥做生意負債,他趕忙打錢回去資助哥哥,一給就是好幾年。
母親那,不用她開口,戴軍打給母親的花銷向來大方,並叮囑母親:
「隨便花,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可自認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戴軍,仍沒有得到母親的認可和親近。
那些無法修復的傷痕,在經年累月中,變得麻木。
2012年「世界末日」前夕,他和身邊人一樣,陷入了死亡焦慮。
他開始復盤自己當下的生活,一個月有28天待在影棚里工作,主持不同的節目,連日出日落都沒好好看過。一直在執著於贏得外界的肯定。
要繼續這樣嗎?
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如果12月21日那天地球沒有毀滅,就退休去旅行。
2013年,他和經紀人解約後,帶上行李,出發了。
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同的城市,戴軍感到自己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結束旅行後,回到工作中,他自我調侃「有種退休回聘的鬆弛感」。
這份輕鬆,一直持續到現在,身邊若干老友時時相聚,一人一台相機處處留心。
點開他的社交帳號,簡直比專業的美食博主還要精彩。
時而在上海的老店裡,尋覓一口家鄉的味道。
或是坐在杭州深夜的街頭,等待熱氣騰騰的煎包出鍋。
若是在別桌遇上感興趣的美味,他直接發揮社牛屬性,一聲「兄弟」,快樂拼桌。
隱退後的戴軍不再為別人的肯定而活,也不再為謀取名利而逼迫自己。
他重視健康,經營生活,抽出時間去旅行,感受世界。
他曾自駕從舊金山出發,經過洛杉磯,抵達拉斯維加斯,耗時7天。
在旅程中,他格外地放鬆,自由,連同前40年的人生煩惱,一同拋之腦後。
面試《繁花》時,他還曾和王家衛導演發生過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王家衛在見到他時很驚訝,問他,為何十幾年過去了毫無變化?
戴軍調侃自己是「三無人員」,一無上進心,二無家庭拖累,三無金錢壓力。
這個回答實在是簡單,通透,且動人。
03
如今,54歲的戴軍仍在「三無」的路上,不斷漂泊,不斷探索。
他走過很多國家,去了很多城市,格外喜歡熱情的泰國,便有了更久的停留。
他買下清邁一棟百年老宅,改建成酒店。
整體風格為南洋復古風,融合了泰國傳統元素,整體裝修簡潔卻考究。
圖源:小紅書@💋MissKomi💋
房間內部裝修大氣,摒棄了冰冷的「酒店感」,以白色系軟裝營造歸家的氛圍。
寬敞的浴室里,既有淋浴區,又有浴缸,為顧客提供雙倍優質的度假體驗。
整個酒店不算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寬敞的泳池無疑是顧客午後消遣的最佳區域。
圖源:小紅書@Shirley姐
酒店大堂被戴軍改成了咖啡廳,取名old house cafe。
不少人前去打卡,是清邁的熱門款咖啡店。
印花的地磚,雕花的矮櫃,藤編的座椅,交織出南洋風與泰式風的碰撞。
不難看出,戴軍在設計細節上暗暗發力。
走在咖啡廳里,被深深淺淺的綠色填充眼眶。
無論是轉角,還是正中間的大桌上,都擺滿了各式綠植,這與清邁的鄉村畫風倒是十分融合。
圖源:小紅書@陳蔓迪迪子
在隔斷座位的置物架上,擺放著多款極具泰國特色的藝術擺件,以此來加深遊客的異國體驗。
圖源:小紅書@💋MissKomi💋
酒店與咖啡廳是否盈利,對戴軍來說已經不太重要。
這裡更像是他憑著自己的理解,描繪出的一幅清邁風土人情印象畫。
僅憑當下的熱情,把內心熱愛的一切,與世界各地遊客分享。
圖源:小紅書@Shirley姐
幾十年過去,戴軍變了,卻又沒變。
他依然毒嘴耿直,被媒體追問是否喜歡「內娛活人」稱號時,回一句「活人總比死人好」,令人哭笑不得。
他依然柔軟細膩,身穿一套三件式正裝,在節目裡唱著情歌,眼泛淚光。
他並不嘗試與前半生的苦難和解,他更願意把目光專注於當下和未來,享受生活,探索幸福。
都說人到五十,容顏老去,可他卻覺得,人生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