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四方製造的無人駕駛電車(ART)於今年8月運抵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IKN),原計劃作為軌道外交的象徵推進中印尼合作。然而,經過一系列測試後,該電車因未達到自動駕駛和安全性能的預期,印尼決定將其退回中國。
根據印尼交通部計劃,努山塔拉的新首都將採用自動軌道快速交通(ART)系統,這種融合了火車、電車和公共汽車特性的智慧公共運輸系統,採用橡膠輪胎並由感應器和磁鐵導向,可在有軌或無軌環境中運行,使用電池供電。今年8月3日,中國中車四方製造的首輛ART電車抵達努山塔拉。時任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在8月13日親自搭乘ART,從新總統府出發,繞行統籌部辦公大樓,全程約2公里。他表示,印尼需要綠色能源的公共運輸以應對城市污染問題。
然而,在9月12日至10月22日進行的測試中,ART系統暴露出多項問題。根據《雅加達郵報》報導,印尼新首都管理局綠色和數字轉型副代表貝拉維(Mohammed Ali Berawi)指出,自動駕駛功能未能達到預期。緊急情況下,系統仍需司機手動介入,司機必須隨時將手放在方向盤上,隨時準備從自動切換到手動控制。
此外,該系統未能展示出針對特定路線的速度控制和剎車規劃能力。測試發現,自動剎車功能在火車前方有障礙物或物體穿越時,無法有效減速或發出警告。貝拉維表示:「這表明開發商對其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缺乏信心。」
印尼交通部鐵路總幹事利薩爾·瓦薩爾(Risal Wasal)也證實,ART系統未能滿足IKN管理局設定的規範,概念驗證結果顯示其自動駕駛功能不符合預期。
IKN管理局數字生態系統開發總監托尼·阿古斯·塞蒂諾(Tonny Agus Setiono)表示,管理局正在與印尼交通部討論將ART返還中國的計劃,預計最快今年內執行。此外,印尼交通部指出,即使ART項目停止,政府不會遭受經濟損失,因為供應商承擔了所有測試費用。
中國中車四方的ART電車原本是中國推行「軌道外交」的重要一步,旨在通過高科技綠色交通系統提升印尼的基礎設施。然而,這一計劃因技術問題而遭遇挫折,對中國的國際聲譽也是一次打擊。
分析人士指出,此事件不僅表明中國在高科技自動駕駛領域尚存在不足,也凸顯出綠色能源項目在推廣過程中面臨的技術與可靠性挑戰。
時任印尼總統佐科威(右二)今年8月在印尼新首都乘坐智軌系統。(圖取自中國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