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學生心理狀態普遍不太好 老師的也越來越差了

作者:

眾所周知,如今中小學生競爭壓力大,心理狀態普遍不太好。

可最近好幾條新聞提示我們:他們老師的精神狀態,同樣不容樂觀。

10月初,重慶某初中的一位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忽然發飆。

衝著所有家長大罵:「莫挨老子」,「都給老子滾」……

把大家看懵了。

後來校方通報,這位班主任之所以情緒失控,是因為日常工作壓力大。

當天一名學生的飯卡不能正常使用。她和家長反覆溝通無果,心態崩了。

無獨有偶,廣東一名小學班主任也發過「無名火」。

暑假前,她要求學生把《假期安全責任通知書》帶回家,請家長簽字。

有學生問:媽媽簽行不行?

這位老師就莫名奇妙地破防了,在課堂上大吼道:

「爸爸媽媽死了就不用簽,爺爺奶奶死了就不用簽,全家都死了就不用簽!」

恰巧這段話被同學錄下,家長就拿著錄音舉報到了學校。

校方說,這位老師平常積極肯干,責任心強。不知道那天為啥如此失態,學校已將其調離任位。

事情就這麼解決了。可能對她來說,不做班主任也是一種解脫吧。

每次發生這樣的事,輿論基本分為兩派。

一派同情老師,認為當班主任太不容易了。不僅要忙教學,還要管各種瑣碎班務。就連寒假值班看門,也得老師們親力親為。重壓之下情緒失控,實屬人之常情。

另一派吐槽,現在的老師戾氣太重。既然為人師表,就應當懷有愛心和耐心,無論如何都不該拿學生當出氣筒。

大家都希望碰到春風化雨的好老師。奈何現實告訴我們,良師可遇而不可求。

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老師們的脾氣心性越來越難琢磨了。

2

在諸多旁觀者眼中,當老師是份辛苦但體面的工作。

有編制,有寒暑假,還有社會價值。

可當局者卻覺得學校是座圍城——

上不了岸的人想進來,身在其中的人恨不得立馬捲鋪蓋跑路。因為「城」里的氛圍太過壓抑、致郁。

隨便上網逛逛,就能看到不少教師網友聚在一塊兒團建,講述自己從教後的身心變化:

有的是被奇葩領導氣到小腦萎縮。

有的是被學生、家長暴擊了。

比較極端的案例是:

某位老師上著課就全身發麻倒在地上,一眾學生全在下面看笑話。

而她還因為請假看病被家長罵得狗血淋頭……

不知道這帖子真不真,我希望是假的,否則孺子太不可教也了。

搞教育是真心忙,也是真心累。2022年3月發布的《全國「雙減」成效報告》提到:60.3%的受訪教師覺得自己課後服務的工作量變大了;特別是班主任和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幾乎每天都是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

這跟996的私企打工人,沒啥區別。

於是你會看到,一堆教師在網上開訴苦大會。

主課、副課老師爭著比慘,都說自己負擔太重了:

有位老師直言,只有考上編制的那一刻是快樂的;

現在真是一邊深陷抑鬱,一邊不敢輕生。

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一念之差,不僅會害了家人,還會連累更多無辜的同行——

看完這些梗圖和留言,只覺得他們的精神狀態確實一言難盡。

3

個人講述只是冰山一角。

無數專家學者的調研進一步揭示了凜冽的現實:《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網際網路行業和教培科研行業是抑鬱症的重災區。

老師們調侃,看到這裡,心裡更鬱悶了。「因為人家搞網際網路的,至少還有錢……」

而教師編就像孔乙己的長衫,它能讓你站著emo,卻無法坐著享受人生。

人民大學公布的一項專題報告做了更細緻的描述。其中寫到,1998至2020年間,「女性、中學、大學教師以及東部、東北部地區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惡化較為明顯」。

儘管「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總體上有輕微下降趨勢」,但基本面仍然不容樂觀。

因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城市、公辦和西部地區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惡化趨勢較快」;

也因為目測「未來五年內,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好些媒體把上述結論概括為這樣一句話:「中國教師的心理健康,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生活中,家長們總會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告誡他們不要自卑,不要嫉妒別人,做一個積極陽光的好少年比什麼都重要。

可事實上,他們的老師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暗暗自卑、暗暗焦慮、暗暗嫉妒……被負能量狠狠糾纏。試想,園丁們如此,花朵們還能好嗎?

問題真心挺緊迫的。

4

最後,問題自然就來到了「怎麼辦」上。

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師給出的辦法是「冷處理」:

學會冷淡,學會划水,學會愛自己。

橫豎學校不搞降本增效,做個職場老油子也挺好。

雖說這麼做「政治不正確」,但似乎已經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選擇了。

長期來看,我們還得找些更靠譜的工作方法,保護老師們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否則,一旦他們只求自保,只會讓教育系統充斥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悖論。

進而導致教育環境越來越差。

具體的做法有很多。

比如,減少雜活攤派,讓老師們有足夠的時間專注教學。

又比如,不要把他們想像成完美的「聖人」,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中國教育報》曾經撰文提到,社會各界對教師群體要求太高了:

「普通話要向播音員看齊,粉筆字要與書法家不分伯仲」;

「講課要具有演講者的風采,寫作要有作家的功底」;

一邊期待教育工作者自覺追求克勤克儉,一邊又希望他們在履行公共服務時如同高級家政無所不能、無所不會。

怎麼想都是強人所難。

何必呢?

過高的要求只會讓人厭倦工作。要不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全都浪費在刀背上。

最後,還是希望「子涵爸媽」能夠放過老師。

多些嚴於律己,少些嚴於律人。

多些溫文爾雅,少些張口就來。

這樣,老師們的心情應該能好很多。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雷斯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19/213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