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張家界仿古城一天門票賣不出20張 大批古鎮瀕臨破產

耗資22多億人民幣興建的張家界仿古城,傳出一天門票賣不出20張,形同「沉睡的古城」,拖垮所屬上市公司,瀕臨破產。學者認為,中國的「仿古景區」同質性高、缺乏人文底蘊,內需消費市場轉向窮游的景況下,恐掀起倒閉潮。

張家界集團在2016年旅遊小鎮遍地開花背景下,動工新建仿古景點「大庸古城」,耗時8年花費20多億元。大庸古城微信公眾號

耗資22多億人民幣興建的張家界仿古城,傳出一天門票賣不出20張,形同「沉睡的古城」,拖垮所屬上市公司,瀕臨破產。學者認為,中國的「仿古景區」同質性高、缺乏人文底蘊,內需消費市場轉向窮游的景況下,恐掀起倒閉潮。

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張家界集團在2016年旅遊小鎮遍地開花背景下,動工新建仿古景點「大庸古城」,耗時8年花費20多億元。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庸古城試營運3年卻未完成招商,連年虧損。

張家界公告顯示,最近3年及2024年上半年,累計虧損已超過5億元。今年上半年只有2300人購票,同比減少約8成,日均購票人數已不足20人。

位於湖南的張家界市古稱「大庸」,擁有2千多年建城史。大庸古城近3年虧損幅度擴大,給上市公司張家界造成沉重的財務「包袱」,拖累業績。

古城項目虧損招商不利拖垮張家界財政瀕臨破產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張家界今年9月稱公司出現部分債務逾期、被宣布提前到期的情形,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4.26%,債權人就該等債務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假處分,法院裁定凍結了公司部分銀行帳戶。

張家界「大庸古城」。(大庸古城微信公眾號)

《澎湃新聞》報導,大庸古城因「巨資打造卻門口羅雀」的尷尬局面引發關注,被外界戲稱為「沉睡的古城」。有遊客抱怨,仿古景區更像「全國古鎮連鎖店」。

鳳凰網財經以「人造古城如何拖垮一家上市公司」為題報導,1992年底成立的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旅遊板塊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擁有旅行社、景區、旅遊客運、酒店、線上營銷平台,又稱「山水旅遊第一股」。

《澎湃新聞》指出,中國古城旅分「歷史遺留型古城」,如平遙古城、鳳凰古城等;另一類人造型「主題公園式古城」,如烏鎮二期、古北水鎮,模擬古鎮氛圍。大庸古城位於張家界市中心,南靠「三湘四水」之一的澧水,距離火車站直線不到3公里。張家界曾表示,將通過奇門遁甲、古城穿越、南門大碼頭、三元宮等項目打造旅遊綜合休閒區。

鳳凰網財經報導指出,張家界集團上月送達法院的《決定書》,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法院決定對張家界啟動重整。

上月底張家界披露今年第3季度報告,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約1.36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7.76%。大庸古城公司上半年淨虧損6438萬元,比張家界的虧損還多。

網民批已看膩「不如改名大庸新城」「再忍幾百年真正變古城」

中國網民一面倒地留言批評說:「誰現在還為這種新建古城買單呀」、「建議改名大庸新城」、「一看圖片就沒胃口,還不如古裝劇」、「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便宜租給劇組拍劇吧」、「全國類似也不少」、「不少場景真的看膩了」、「到處都有古城,甚至小縣城也有古城,都是賣吃的,2元的小玩具商鋪,花不少錢,千篇一律沒特點」、「再忍個幾百年,真正變成古城了就有人來了」。

張家界集團在2016年旅遊小鎮遍地開花背景下,動工新建仿古景點「大庸古城」,耗時8年花費20多億元。(圖源:百度百科)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中國的仿古城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優勢。張家界雖有豐富自然資源和文化背景,大庸古城設計卻未能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無法吸引高質量客流。

學者:全中國新造古城同質化嚴重

在商業營運和管理問題上,孫國祥指出,許多進駐的商戶面臨租金壓力和稀少客流,選擇抵制資金支付,甚至撤出古城,削弱景區的活力,大部分商戶經營的是重複性高的商品和服務,如紀念品和小吃,缺乏創新和高價值業態,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外部挑戰上,孫國祥說,疫情後旅遊業重創,遊客人數下降,消費習慣改變,仿古景區不敵自然景觀缺乏吸引力。

孫國祥並指:「中國政府跟投資者過度追求形式項目,過於著重建築外觀和規模而非內容跟體驗內涵,導致資金投入集中在硬體建設,忽略軟體文化和服務的提升。」

他說:「大庸古城的失敗,是中國許多仿古旅遊項目困境的縮影,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核心吸引力和文化深度,以及商業營運和市場策略的失誤,未來這些項目可能更需要加重注重文化內涵和創新體驗,且必須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和市場需求,可能才能夠解決目前中國各地仿古城所面臨的困境。」

台灣韜略策進協會秘書長吳建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疫情後中國已形成內需市場為主,各景區一窩蜂打造古鎮經濟,沒有特色,和歐洲幾千年古城差距太遠。

吳建忠說:「中國追求又快又大又新,沒有任何文化底蘊,今天去人造的古北水鎮、平潭古鎮、張家界古鎮、大理古鎮,只是坐個飛機,換個地方,看不到歷史文化底蘊、看不到靈魂。」

張家界「大庸古城」。(大庸古城微信公眾號)

特種兵旅遊、窮游當道內需市場有人潮無消費

吳建忠提到,這幾年因為中國經濟下滑,許多遊客、大學生流行「特種兵旅遊」、「窮游」。

他說:「特種兵強調迅速,只在景區門口打卡後,迅速往下個景點邁進,一天可能走好幾個景點,都不會留下住宿、用餐。又因為窮游,沒錢只看風景,對當地觀光收益毫無幫助。一些景區重複收費、多層次扒皮,讓老百姓更不想成為待宰肥羊。」

吳建忠還說,國際旅客數量斷崖式下滑,古鎮景區貸款還不出來造成銀行呆帳面臨倒閉。房地產有鬼城,古鎮也可能變成鬼城。

吳建忠提到他曾去平潭、烏鎮想看古蹟,但真正的古蹟早已拆除,所謂古鎮都是人造,當地人說拆掉重新蓋目的是炒作房地產。他感嘆:「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推倒很多四舊,他們不懂什麼叫古文化,只學到皮毛沒有學到靈魂深處。」

吳建忠預言,其他古城可能也掀骨牌效應,當導遊開始沒飯吃,強迫旅客消費,將更令遊客怯步,形成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1/213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