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獻忠」式襲擊連爆 藍底白字無法安撫中國公眾

自上星期以來,中共國發生了至少三起針對公眾的襲擊事件,導致了至少43人死亡,超過60人受傷。

事件發生後,官方無一例外地嚴格審查了和襲擊有關的討論,僅允許民眾通過「藍底白字」的警方通報了解情況,這引起了社交媒體用戶的不滿。

「獻忠」式襲擊事件不斷發生

當地時間11月11日晚,廣東省珠海市一名62歲的男子開車衝撞了在體育中心鍛鍊的市民,致死35人,致傷43人。

11月16日,一人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所學校內持刀捅人,導致8人死亡,17人受傷。

星期二(11月19日),湖南省常德市的一所小學外也發生了一起汽車衝撞事件,受傷人數不明。

根據警方的說法,三起事件中有至少兩起事件的嫌疑人是出於報復心理犯案。

珠海嫌犯的作案動機是不滿離婚後的財產分割結果。無錫的嫌犯則是「因考試不及格未拿到畢業證書以及對實習報酬不滿遂回校發泄行兇」。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這類報復社會性質的襲擊事件被稱為「獻忠」事件。「獻忠」指的是張獻忠,他是明朝末年盤踞於四川地區的一位農民起義領袖。有史料記載稱,張獻忠在意識到自己即將敗於清兵後,開始殺戮自己的妻妾和孩子。


20世紀的中共國作家魯迅曾寫道:「他(張獻忠)分明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己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

谷歌的公開數據顯示,11月11日珠海的襲擊事件發生後,對關鍵詞「獻忠」的搜索次數在過去幾天裡逐漸上升。

在論壇網站Reddit上專門討論中共國相關事務的中文板塊「流浪防區」里,過去一個星期里發生的多起襲擊事件也成了用戶爭論的焦點。他們在是否該譴責這些襲擊者上無法達成一致。

「我們必須對這些殘暴行為給予足夠的譴責,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些暴力行為是對社會不公的回應。問題的根源正是在於這個社會裡法律的不彰和正義的缺失。」一位用戶發帖寫道。

另一位用戶則認為這樣的譴責並沒有意義:「譴責綿軟無力,暴政無孔不入。在你的譴責到來之前,殘酷的現實已經摧毀了獻忠者的理智。」


根據中共國媒體的報導,過去六個月里,類似的公共襲擊事件發生過至少11起,事發地遍及全國,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吉林、湖南等。受害和受傷者不僅有中共國人,還有日本籍和美國籍的個人。

根據經常收集並發布中共國媒體未報導的公眾事件的X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過去一年裡,中共國發生了接近100起公眾襲擊事件。美國之音無法獨立核實「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列舉的所有事件。


「藍底白字」的官方通報無法安撫網民不滿

在中共國的網際網路上,和過去10天裡三起襲擊事件有關的討論遭到了嚴格的審查。

以微博為例,在這個以公共討論為核心的社媒平台上,多個和這三起襲擊事件有關的熱搜話題遭到了封殺。

根據美國之音的測試,這些話題包括「珠海一男子駕車撞人致35死」、「無錫持刀傷人案致8死17傷」、「湖南一小學門口車輛撞人多名學生受傷」等等。這些話題的搜索結果均顯示「抱歉,未找到相關結果」或「抱歉,該話題內容未予顯示」。

而能夠顯示的搜索結果則是來自官方的通報,以及官方對網上一些不實傳聞的否認,這些傳聞包括稱無錫的兇嫌不止一人,共犯逃到了臨近城市南京等。

中共國的媒體沒有對這三起事件進行跟進報導。來自官方的「藍底白字」的通報成了公眾了解事件進展和細節的唯一來源。但這些通報的內容有時也模糊不清。例如常德市警方的通報並未透露受傷人數。

過去幾年來,調查新聞在中共國受到的來自官方的打壓不斷加劇,處境愈發艱難。在很多公共事件上,官方通報變成了最權威的但也常常是唯一的信息源。一些人認為這體現了官方對輿論的一種壟斷。

「藍底白字的真意就是你能怎樣?你想怎樣?你敢怎樣?」 一位微博用戶諷刺地寫道。

中共國媒體人彭遠文今年1月曾在一篇文章里將官方對公共事件的信息壟斷稱為「通報時代」。他表示,大量民眾如今在得知某個事件發生後,會自覺地等待官方的說法。

「在相當一部分受眾眼裡,『通報』即為事實,」 他寫道,「所謂『通報時代』,就是一個公權大幅擴張,媒體同步萎縮的過程。」

最近的這三起襲擊不僅沒有受到中共國媒體的獨立報導,一些來自外國媒體的報導也遭到了阻礙。

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導均稱,自己的記者在珠海報導前來事發地點悼念的民眾時,遭到了現場安保人員的阻攔。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麥笛文(StephenMcDonell)同樣受到了阻撓。在一段BBC發布的片段里,麥笛文在對著鏡頭講話時,一名中共國男子對麥笛文進行了騷擾,阻礙他的錄製,並稱要報警。

在麥笛文詢問了該男子的身份後,該男子嚴肅地表示:「我是中共國人」。

過去幾天裡,官方嚴格管控敘事的現象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評。

「社會的穩定、人心的平靜從容,從來不是靠製造信息真空可以實現的。」 前《新京報》、《南方周末》記者褚朝新在一篇微信文章中寫道。

「我呼籲一邊敦促有關部門迅速查明真相、及時發布信息,一方面讓媒體深入採訪、真實報導,讓緊繃的人群放鬆下來,讓高壓的氛圍輕鬆下來,讓越來越多人通過更多的信息獲取慢慢找回安全感。」他寫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1/213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