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為的路 越走越窄

處於美中科技戰核心的深圳華為公司,在西方加大制裁影響下路越走越窄,正離國際先進水平越來越遠。

制裁讓華為的路越走越窄

作為中國本土晶片業製造的領軍企業,與中共當局深度綁定的華為,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推出所謂本土品牌,作為政治任務加以宣傳,但每次都或引起美國進一步制裁,讓華為的路越走越窄。

今年6月份,華為宣布可提供對標美國英偉達H100 AI晶片「昇騰910C」(Ascend910C)最新款處理器樣品。

10月份華為AI加速器「升騰910B」被發現使用台積電7奈米晶片後,在美國商務部的指令下,11月11日台積電停止向大陸客戶出售AI應用7奈米及更先進位程晶片。兩天後,美方也要三星、英特爾等同步遵守。三星的7nm製程以下的中國客戶,比例明顯高於台積電,占比約三成。

11月4日的一封信中,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可‧麥考爾(Michael McCaul)敦促美國商務部檢查中芯國際是否非法為華為生產晶片;眾議院中共特設委員會11月7日也向美國幾家半導體製造商發函,要求提供銷售量和主要客戶的詳細信息。

去年6月份,華為推出手機旗艦品牌Mate60 Pro,宣稱用了7nm自產9000S晶片。這一舉動加大了美國制裁的決心,之後不久,美國和荷蘭對舊款深紫外光刻機(DUV)1970i和1980i限制出口,這兩款採用多重曝光,能夠實現先進位程能力。

 

 

華為難以突破7nm製程瓶頸

儘管中共官方宣傳一直聲稱,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可以激發本土晶片業的發展。但實際上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最新晶片至少在2026年之前都將停留在老舊的7奈米架構技術水平上。屆時台積電將開始生產2奈米晶片,華為晶片要落後三代。

更加糟糕的是,中芯國際的7奈米生產線受到低良率和可靠性問題的困擾,無法保證商業上的可行性,生產越多、虧損越大。

華為每年需要數千萬顆麒麟處理器用於其智慧型手機,並計劃生產數十萬顆昇騰人工智慧晶片。在未來幾年內,華為的需求無法滿足。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華為及其合作夥伴一直在嘗試突破ASML舊款深紫外光刻機(DUV)的極限,在矽片上進行多達四次曝光,總誤差幅度不超過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不僅消耗資源,而且容易出現對準錯誤和產量損失。

「多重曝光本質上會引入更多工藝步驟,從而增加缺陷和變異性的風險。」一位分析師說,「此外,多重曝光的複雜性和成本較高,使得其在5nm等先進節點的大批量生產中不太經濟可行。」

彭博社還提到,北京希望本土晶片製造商部署更多來自國內供應商的機器,以刺激國內生態系統。但由於與ASML的DUV系統配合使用的國產設備質量不佳,這一努力進展不順利。

台灣IC設計資深經理Brad Liao表示,中芯國際的7奈米技術良率很差,所以華為才被迫偷偷利用中國大陸其它公司當白手套,來在台積電下單製造晶圓。

他解釋說,中芯7奈米技術是用多重曝光,來避開美國EUV機台的管制,這種多重曝光技術的良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幾,讓華為非常痛苦。製造出來後測試成本也非常非常高,任何一家正常的公司,根本不會想使用此種技術來生產的。

Liao表示,任何一個半導體先進位程晶片的設計,例如7奈米以下,在初期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金錢、時間來設計,設計完了才能交給類似台積電這種代工廠來生產。然後晶片生產出來之後,還要建立整套系統,例如AI伺服器系統,所以前前後後要花費的人力、金錢和時間非常巨大。今天晶片的代工被台積電停了,華為在自主AI上的發展真是重挫,大量人力、金錢和時間成本瞬間歸零,華為是欲哭無淚了。

「有人會問,華為會不會再到海外再設一個公司,然後再到台積電下單?我覺得不會,因為這種行為會被再次抓到,然後華為的巨大投資再次歸零。」

手機掉出第一陣營在全球無競爭力

華為深陷困境的另一個跡象是,不同於去年華為大肆吹捧其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60 Pro使用自產的7nm麒麟9000S晶片,將於11月26日發布的華為下一代手機Mate70 Pro的處理器並未公布。

在過去幾個月中,華為一直吹噓的是鴻蒙行動作業系統。但技術專家表示,推出這樣一款新的行動作業系統是愚蠢之舉,因為它不太可能建立商業生態系統。

迄今為止,蘋果手機自2023年iPhone15以來,已進化到3nm處理器,華為手機晶片已經被遠遠落在後面。

大陸媒體認為,Mate70 Pro可能搭載麒麟9100晶片組,卻諱言使用多少奈米工藝製程。由於5nm無法量產,外媒估計麒麟9100可能是使用改進的6nm光刻技術。

大陸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儘管Mate70 Pro技術配置較為吸引人,但對比同價位的高端安卓手機,其性能表現不算頂尖。麒麟9100晶片在實際使用中無法與最新驍龍8媲美;其純血鴻蒙系統,也難以與已經成熟的安卓和iOS生態系統抗衡。

Brad Liao說,「華為目前在國內很難使用中芯的7奈米技術,國外又無法使用其它代工廠的先進技術,華為的任何產品只能利用中芯的老舊技術來生產,這在很多尖端產品如手機或AI上,等於判了死刑。」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表示,3nm、2nm先進位程的晶片是高端智慧型手機及未來AI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華為目前難以突破7nm製程的瓶頸,而且7nm的良率並不高。總體技術差距來說,目前落後情況比較明顯。

他進一步說,雖然華為在中國市場可以繼續依賴於封閉的空間中,不斷自我吹捧成一個國產品牌,把質疑的聲音刪除甚至抓去坐牢,但是在全球市場上,華為品牌競爭力非常有限,無法與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抗衡,主要用在亞非拉信息封閉、要求並不高的市場。

「短期內在全球影響力低,不可能逆轉。中長期來看,華為要成為全球中高端市場的選擇困難重重。」黃大衛說。

川普上任後,在晶片禁令、專業人才、與盟友合作等方面,大概率會加大對中國晶片業的打擊力度。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表示,美對中制裁有效,雖然仍有部分AI晶片輾轉流入中國,但整體而言,確實拖延了中國AI等先進技術的進展。這是美國霸權地位的「存亡」問題,川普上任後,應該只會更加強對中晶片制裁,不會手軟。

王繡雯表示,美中晶片差距是「相對」問題,不是「絕對」問題。

「即使中國突破了7奈米技術,同時期歐美已經不知道前進到哪去了。華為雖然技術落後,但有中國國內市場做支援,只是日後可能分為『中國國內』和『中國以外』兩種標準和系統。所以,華為產品在全球市場中會漸漸沒有競爭力,最後只能向『全球南方』國家去推銷,特別是獨裁極權國家。」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2/213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