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民主黨承壓,親北京媒體高調喊話促解散

港版國安法下,香港僅存的民主派政黨飽受政治壓力。在民主派人士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判刑後兩天,兩份主要親北京報紙高姿態譴責最大民主黨——派民主黨,表明民主黨不符「愛國者治港原則」,解散是唯一出路。有評論認為,這反映北京已向民主黨發出最後通牒。

資料照:一名女子在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外等待根據國家安全法受到指控的47名民主活動人士的判決時打出支持的手勢。(2024年5月30日)

港版國安法下,香港僅存的民主派政黨飽受政治壓力。在民主派人士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判刑後兩天,兩份主要親北京報紙高姿態譴責最大民主黨——派民主黨,表明民主黨不符「愛國者治港原則」,解散是唯一出路。有評論認為,這反映北京已向民主黨發出最後通牒。

11月21日,即香港45名民主派人士因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判刑後兩天。親北京的《大公報》和《文匯報》以全版報導,涉案被告當中最少有九人具有民主黨背景,當中有三人更是「首要人員」,又翻舊帳說,民主黨早已「勾結外國、唱衰香港」。

《大公報》在報導中引述親北京陣營人士說法,稱「民主黨的招牌早就和反中亂港勢力離不開關係,(民主派初選案)裁決結果再次體現民主黨長期危害國安的政治取態。該黨成員在多場選舉中未能『入閘』,可見該黨不符『愛國者治港』原則,在香港再也沒有發展空間與政治前途,未來也看不到重新發展的可能性,解散可謂是唯一出路。」

親北京媒體批判民主黨「危害國安」

《文匯報》更以《『鴿黨』亟待清除免危害國安遺禍》為標題,在導言中提到,「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指出,曾經是立法會反對派陣營中最大勢力的民主黨多年來惡行累累,而苟延殘喘至今仍不死心,頻頻搞小動作,若這顆『政治毒瘤』不被徹底清除,勢必危害國安遺禍香港。」

流亡澳大利亞的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許智鋒對美國之音表示,

這應該是《大公報》和《文匯報》首次針對民主黨使用同類措辭。

許智峰說:「我印象當中,以往建制派(親北京陣營)人士還是親北京喉舌報紙都未曾採用『清除』、『不容存在』這樣嚴重的字眼。這似乎是第一次。民主黨的生死存亡在47人案後,在高壓的政權下正受到進一步考驗。」

美國之音嘗試致電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查詢,但到截稿時電話無人接聽。

滋擾與解散威脅

民主黨下月1日會進行換屆選舉,羅健熙已表明會競逐連任。他本月出席一個網台節目時透露,多名現任中委會成員及家人以及他們任職的公司,數月前開始持續受到自稱「愛國愛港市民」的電郵丶手機通訊程式等滋擾,指控民主黨中委成員「反中亂港」等。

身在美國的時評人程翔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從香港親北京報紙的指控以及連串滋擾事件看來,北京已對民主黨發出「最後通牒」。

程翔說:「用『最後通牒』這個詞也不為過。它(北京)對民主黨施加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針對的就是那些出來選主席、執委會的人,迫使他們不來參選中委會。若沒有人參選中委會,這個黨就要結束了。」

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香港前本土派立法會議員梁頌恆對美國之音表示,兩份北京喉舌報紙的報導最起碼反映了部分中共領導人的看法。

梁頌恆說:「起碼是北京奉行鷹派路線人士的看法。若民主黨內部仍相信它們作出某些舉動,可以換取民主黨或部分黨員在香港生存的權利,可是當(北京)喉舌報紙發出這樣的報導,民主黨的判斷必須作出某程度的修正,因為在中共治下,劃紅線的權力在政權一方。當紅線越劃越前,你就會想到,究竟還有多少空間在你前面?總有一天你會退無可退,到時民主黨可能被迫解散。」

北京出手改變香港選舉制度後,民主黨是否參加議會選舉一度成為焦點。2021年,時任中華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撰文說,民主黨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若抵制當年的立法會選舉等同對抗中央。綜合當時多家媒體報導,為了令選舉有不同聲音代表參與,北京有透過「中間人」私下威迫利誘民主黨派員參選。最終民主黨缺席該屆立法會選舉被認為是投票率創新低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去年年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六名計劃參選的黨員最終未能得到足夠的提名。如今,親北京媒體更把民主黨未能入圍選舉,歸咎於「不符愛國者治港原則」。

時評人程翔認為,中共改變對民主黨的態度與其一向採取的統戰手段相當吻合。

程翔說:「按照新選舉法,所有民主派幾乎都無法參選。在這種情況下,若民主黨參選撐一下門面,會讓人覺得新選舉法並沒有杜絕民主派的參選。結果大家都看到,民主派根本沒法進去(入圍)。幾年以後,(港府)對所有異見人士一網打盡以後,(北京)就要對民主黨斬草除根。中共素來的這種統戰手段就是,形勢對它不太有利時,它會以比較溫和的面目出現,但到它掌握大局時,它就不客氣了。」

前民主黨成員區諾軒與控方合作對民主黨聲譽有影響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中,被視為幕後主謀的戴耀廷被判刑十年。法庭表示,前民主黨成員區諾軒的參與程度與戴耀廷相當,但由於他作為「從犯證人」提供重要證據,可扣減一半刑期,加上他被政府警告後退出謀劃,以及過往在公職服務有貢獻,可扣減一半刑期,判刑六年九個月。

程翔認為,區諾軒的決定對民主黨的形象、聲譽造成嚴重影響。

程翔說:「區諾軒為了自己減刑跟控方達成合作條件,使控方的控罪能夠成立,連法官都覺得他作用很大。沒有他,整個47人案可能判不下去。他的做法肯定會對民主黨帶來很大傷害。整個公民社會支持民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

十多年前,民主黨曾被政治學者和媒體視為「溫和民主派」,在支持香港推行全面民主及實現雙普選的同時,會避免採取激進手段爭取選民支持。面對港府甚至北京,溫和民主派提倡採取「又傾又砌」策略,意思是既要溝通,又要批評。

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眼中,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期間,民主黨一改以往的方針,順應潮流,卻也因此而付出代價。

梁頌恆說:「當時的主流已變成溝通是多餘的,就剩下『抗爭』。民主黨當時跟隨了香港的主流民意,而且當時民主黨代表人物的言論乃至民主黨所發表的聲明也有類似的脈絡。這也許是北京不再需要民主黨的原因。這是很正常的。在北京眼中,2019年曾遭民主黨『反咬』,往後也沒有接納民主黨的需要。在當下,處於「港版國安法」之下,基本法23條也已經立法的香港,民主黨的生存空間、意義還剩下多少呢?這是民主黨內部要去思考的問題。」

除了民主黨前景不明朗,成立超過17年,以專業形象見稱的另一香港民主派政黨公民黨也已在今年三月解散。四名前黨員,包括立法會前議員楊岳橋、郭家麒、譚文豪則在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中被判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3/213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