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白果坪保護站門口上演了一場黃喉貂與小麂的生存博弈之戰。畫面緊張刺激、扣人心弦,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演繹得淋漓盡致。
黃喉貂與小麂上演生存博弈之戰 張瀟予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白果坪保護站工作人員張瀟予介紹,當天中午,一陣急促的動物叫聲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踏出辦公室門口,映入眼帘的是一隻黃喉貂緊緊咬住了一隻小麂的尾巴,原來叫聲的來源是這隻逃命的小麂。她隨即掏出手機記錄下這震撼的一幕。
視頻中,只見黃喉貂咬住小麂的尾巴,試圖爬上小麂的背,一旦爬上去咬住其脖子,小麂大概率難以逃脫。小麂似乎也明白這一點,它猛地驚叫起來,奮力奔跑。眼見小麂快要掙脫,黃喉貂立馬改變「戰術」,成功將小麂拖倒在地,待休整片刻後又朝小麂的背部撲去。剎那間,小麂用力蹬起後腿,黃喉貂騰空彈起,掙脫後的小麂抓住機會奮力逃跑。
據介紹,這一幕發生在保護站門口,不僅展現了自然界生動的生存較量,也呈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更體現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生物多樣性。
黃喉貂與小麂 肖飛攝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是食肉目鼬科陸棲食肉類動物,又名青鼬、蜜狗。主要以中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也會掏食蜂蜜或者吃野果。在野外,黃喉貂很少單獨活動,一般會結成2隻到4隻的小群。它們在捕獵過程中有很好的分工協作,憑藉這種配合,黃喉貂可以捕獲小麂、毛冠鹿之類的有蹄動物。在唐家河,黃喉貂廣泛分布在3100米以下的森林中,數量較多,是最重要的食肉動物,對控制小麂、毛冠鹿等中小型動物的數量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