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沈東子:虛弱的鵝

作者:
當年的休克療法不成功,鵝經濟一直停滯不前,號稱20年可以強大的普京,於是把目光轉向弱小的烏克蘭,想通過戰爭轉移注意力,結果烏是泥淖,進去後出不來,只好把全國的人力,物力,軍力都輸送到烏前線,這叫輸血療法。鵝不可能因烏戰而繁榮,哪怕賴著烏東不走,也依然要承受全球的制裁,今後30年繼續勒緊褲腰帶,老百姓在寒冷中排隊買麵包。對東方來說,身邊有隻虛弱的鵝,也不是壞事。

烏鵝戰爭爆發後,鵝羅斯死了不少人,除了戰場上的巨大傷亡,政壇大人物也死了不少,比如這兩年死亡的日裡諾夫斯基,戈巴契夫,納瓦爾尼,普里戈津,杜金的女兒等等,前段時間又死了個經濟學家,我以為是蓋達爾,上網查了查,原來蓋達爾十幾年前就死了。蓋達爾是上世紀50年代生人,蘇聯解體後一度很有名,受葉爾欽的器重,負責主持鵝羅斯經濟改革,因為雄心勃勃,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葉爾欽彼時是很自負的,看不起東方的經濟轉型,諷刺為地攤經濟,或小農經濟,認為鵝跟東方不一樣,鵝是工業大國,一旦改革成功會迅速崛起。他招來年輕的蓋達爾,決心推行休克療法,這療法也不是不管用,在其他國家就很成功,比如智利,奇怪的是在鵝就行不通,或者說行得太通,鵝經濟嘩啦一下,果然休克了,崩潰了,蓋達爾也從總理的位置上黯然下台,成為少數人記得的歷史符號,比如我就記得,以為他還活著,因為比普京年輕。

鵝休克療法的失敗,是如今普京推行戰爭政策的重要原因,因為他找不到出路了,眼前只有白茫茫的雪地。葉爾欽把權柄交給普京時,大概有一番耳提面命的交代,兩人密談說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但也不會有什麼良策,估計依舊沉浸在工業大國的夢境裡,以為鵝已經擺脫了農耕社會,早就進入工業時代了,但在歐美人的眼裡,鵝儘管有航天和軍工產業,但總體依舊處於農耕時代,跟20世紀的遠東大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沙皇時代的鵝羅斯,是歐洲最落後的農業大國,十月革命後70多年的計劃經濟時代,也沒有實現根本性的改變,赫魯雪夫尼克森的廚房辯論,最終尼克森不戰而勝,結束了貫穿整個20世紀的東西方冷戰。葉爾欽捕手解體後剩下的鵝羅斯,當然還是很不甘心,其實許多鵝國人都很不甘心,並沒有意識到大國的解體,不等於大國的崛起,鵝羅斯要想進入現代文明時代,重要的不是疆土的擴張,而是建立法治社會,可惜鵝沒走這一步,或者說走是想走,但走得搖搖晃晃,典型的鵝步。

再說回葉爾欽對地攤經濟的諷刺,他指的是當時我國的小商品生產與買賣,那些日用商品,雖然說利潤低廉,質量也不是最好,從衣褲鞋襪到家用器皿,據說一百萬雙襪子的利潤,才能換到一架飛機,但對於從農耕社會向現代文明轉型的老百姓而言,是非常需要的,可以說是東方經濟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加工業和製造業的空前繁榮,帶動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經濟區,當然說這些,鵝國人並不懂。

鵝國人的經濟改革,絲毫也不在乎老百姓的感受,想一個跳躍就完成工業革命,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平起平坐,這種想法顯然是不現實的,思維還在計劃經濟時代,就想獲得市場經濟的好處,經濟規模不用說了,就單說前段時間,60多歲的蘇57飛行員,在珠海逛街買衣服,回程時手裡拎著幾袋中國啤酒登機,可見鵝的輕工業產品是多麼匱乏,連一流的飛行員都這樣,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質可想而知。

當年的休克療法不成功,鵝經濟一直停滯不前,號稱20年可以強大的普京,於是把目光轉向弱小的烏克蘭,想通過戰爭轉移注意力,結果烏是泥淖,進去後出不來,只好把全國的人力,物力,軍力都輸送到烏前線,這叫輸血療法。鵝不可能因烏戰而繁榮,哪怕賴著烏東不走,也依然要承受全球的制裁,今後30年繼續勒緊褲腰帶,老百姓在寒冷中排隊買麵包。對東方來說,身邊有隻虛弱的鵝,也不是壞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零度漂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5/214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