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首爾之冬,第一夫人及戒嚴令往事

作者:
韓國政治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在尹錫悅宣布戒嚴令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尹錫悅和李在明的政治鬥爭,以及尹錫悅政府面臨的國內外壓力,共同推動了這一事件的發展。儘管戒嚴令最終被解除,但其對韓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仍在持續。韓國政治的未來走向,尹錫悅的政治歸宿,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數。

 

 

△韓國總統尹錫悅

12月4日凌晨二時,B站上的電影《首爾之春》解讀還有1000多人在線觀看,凌晨醒來的我,在朋友圈看鳳凰網的直播,各路網友傳來的最新消息,這場44年來韓國走向政變的戒嚴令牽動了許多中國人的關注,有朋友說,中國人在美國大選,韓國政變上的興趣比國內問題還大。那確實是,現在除了討論付鵬和高善文的演講,國內問題還能聊啥?

戒嚴令一開始,就有觀點說,韓國第一夫人是紅顏禍水,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

表面上看跟尹錫悅夫人被調查有關,但今年6月成立的國會,目前已對十個政府官員提出彈劾,在野黨在議會的多數黨地位,讓尹錫悅和李在明的政治鬥爭進入肉搏的白熱化程度,保守派和進步派的鬥爭更是到了拼刺刀的層面。尹錫悅繞過了執政黨的內部磋商,直接找軍方發布戒嚴令,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為很難理解,但又有背後深厚的原因。

01

韓國曆次戒嚴令

先來看看從韓國第三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時期韓國總統發布的戒嚴令。

韓國的現代政治歷史中,戒嚴令的頒布往往伴隨著政治動盪和社會不安。

朴正熙時代,1961年的軍事政變和隨後的戒嚴令開啟了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朴正熙解散國會、禁止政治活動,將權力牢牢掌控在手中。這種以經濟發展為代價的獨裁統治,雖然使韓國經濟逐步騰飛,但也犧牲了民主自由。

1972年,朴正熙再次發布戒嚴令,進一步強化獨裁統治。這一時期,國內社會矛盾不斷積累,民眾對民主的呼聲在壓抑中逐漸高漲。而美國出於冷戰戰略考量,對朴正熙政權給予了支持。

1979年,朴正熙遇刺前後的一系列戒嚴令使韓國政治陷入極度混亂。全鬥煥在1980年發動軍事政變並擴大戒嚴範圍,繼續軍事獨裁統治。

發布戒嚴令的這兩個總統,分別是韓國現代歷史中的頭號和二號獨裁者。一個死於部下的槍殺,對韓國電影的繁榮做出巨大貢獻,如《南山的部長們》《首爾之春》。另一個倒是善終了,但對韓國的電影貢獻更大,光是光州事件就有近十部經典。

在全鬥煥之後,韓國已經44年沒有再發布過戒嚴令。

02

尹錫悅與李在明的政治鬥爭尹錫悅與李在明的政治鬥爭是近年來韓國政治的焦點。尹錫悅上台後,外交上親美,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軍事演習,強化對朝鮮的軍事威懾。這使得韓國在外交自主性上大打折扣,引發國內眾多有識之士的擔憂。在國內,尹錫悅與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之間的兩黨鬥爭如火如荼。尹錫悅試圖通過司法等手段打壓反對勢力,引發了對權力制衡與政治操弄的廣泛爭議。

李在明則針鋒相對,在經濟民生、外交政策等多方面對尹錫悅政府提出批評與質疑,導致韓國社會嚴重分裂,政治極化現象愈發凸顯。李在明的崛起被稱為韓國版的「川普」,他的政治影響力並未因敗選而減弱,反而因為「政治迫害」的論述獲得了更多同情和支持。

目前的尹錫悅是跛腳總統,議會300個席位,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衛星黨共有175席,執政黨國家力量黨及衛星黨僅有108席。在議會層面,總統和政敵的鬥爭總是處於下風,但他為自己的政變找了託詞,警惕北方政權對當下的韓國帶來的國家安全問題。

03

為何孤注一擲

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的幕後原因複雜多樣。

首先,尹錫悅政府面臨來自在野黨的巨大壓力。國會自政府上台以來,共發起了22次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動議,而自今年6月第22屆國會成立以來,已對第10名官員展開彈劾行動。尹錫悅認為,國會恐嚇法官、彈劾大批檢察官,癱瘓司法工作,並試圖彈劾行政安全部長、廣播通信委員會主席、審計院長和國防部長,甚至使整個行政系統陷入癱瘓。

其次,尹錫悅政府在經濟、民生和物價管控上的不力,以及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相關爭議,導致其民意支持度不斷下降。金建希被調查事件嚴重損害了尹錫悅政府的形象與信譽,加劇民眾對政府高層腐敗的擔憂,公眾對其政府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極大地削弱了執政合法性。

再者,尹錫悅領導的保守派國民力量黨在2025年的預算法案問題上,與共同民主黨陷入僵局。他還一直拒絕對涉及其妻子和高級官員的醜聞進行獨立調查,這引起了他政治對手迅速而強烈的譴責。

04

政變之後

尹錫悅宣布實施「緊急戒嚴」後,多方表示反對。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黨首韓東勛表示:「總統的戒嚴宣言是錯誤的,我們將與國民一起制止它。」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當地時間3日晚11點左右抵達國會大廈,並表示反對戒嚴令,稱「尹錫悅背叛了人民。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韓國總統。」

韓國國會通過決議決定解除戒嚴命令。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表示,此前進入國會本部計程車兵已全部離開。然而,已被點燃的「導火線」,真的能就此熄滅嗎?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明和在野黨的議員行動一致性非常強。以李在明為首的幾乎全部在野黨成員,在交通斷絕的情況下,兩個小時以內幾乎全部趕到了國會,到場180多人,李在明本人在0°暴風初雪的首爾徒步開著直播(還是全程直播)跑了4.5公里,翻越國會大樓外2.3m高的圍牆進入了國會會場裡面。

尹錫悅的民意支持度不斷下降,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11月29日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其施政好評率僅為19%,差評率則達到72%。差評理由為「經濟、民生和物價管控不力」(15%)、「第一夫人金建希相關爭議」(12%)、「外交」(8%)等。

有分析稱,近期,韓國在野黨推動針對總統夫人的系列立法以及彈劾檢察官等公職人員,可能是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的導火線。

針對韓國政府與在野黨對立局勢蔓延至整個公務員社會的現象,一些專家指出,這種局面使國家陷入了不確定性和混亂狀態。韓國《中央日報》援引仁川大學政治外交學教授李俊漢分析稱,「破產和停業的企業數量正在增加,同時國際環境也在急劇變化。如果國會和政府繼續互相推諉,國家將陷入經濟、政治、國際等多方面不確定性的泥潭。」

目前,韓國突變的局勢,似乎在幾個小時內結束了,但有消息稱,韓國主要反對黨派呼籲就違反憲法的行為追究尹錫悅的責任。等待這位總統的是什麼,仍是未知數。

韓國政治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在尹錫悅宣布戒嚴令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尹錫悅和李在明的政治鬥爭,以及尹錫悅政府面臨的國內外壓力,共同推動了這一事件的發展。儘管戒嚴令最終被解除,但其對韓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仍在持續。韓國政治的未來走向,尹錫悅的政治歸宿,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數。

尹錫悅是第一個搬出青瓦台的韓國總統,但他的命運似難逃出韓國總統的宿命,入獄,自殺,被殺,韓國歷任總統的歸宿都不太好。貿然發動戒嚴令的尹錫悅,有可能要面對茫茫刑期。

戒嚴令發布,失敗了是政變,成功了是革命。尹錫悅既缺乏朴正熙的老謀深算,也沒有全鬥煥的魄力和果敢,只有一腔匹夫的莽撞,他不敗誰敗呢。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新默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6/214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