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導,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下午1時22分許,在新北淡水區家中離世,終年86歲。淡水警方接獲通報後來到現場,初步排除外力介入。
在瓊瑤發布的遺書中,她提到,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而她不願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
瀟湘晨報記者梳理發現,早在5年前,瓊瑤就透露過,81歲的她已飽受病痛折磨。她發文稱,好幾年來她的右腿都在痛,已經疼痛到無法行走,經過醫生的診斷,瓊瑤的病症為坐骨神經痛和右腿韌帶肌腱攣縮發炎。
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二十二病室(脊柱外科)副主任范磊介紹,坐骨神經痛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症候群。臨床上常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炎,主要是坐骨神經的間質炎,臨床少見;繼發性坐骨神經痛臨床上較常見。主要在坐骨神經通路上遭受鄰近組織病變刺激、壓迫或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風性引起。常見的病因有腰椎間盤突出、腰骶部先天畸形、腰椎結核、脊柱炎、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盆腔疾患等。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於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乾性可由骸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髓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坐骨神經痛會發生劇烈疼痛,且疼痛面積也較大。」范磊介紹,坐骨神經痛顧名思義是由於坐骨神經的損傷或刺激而引起的神經疼痛,這種疼痛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陣發或持續性發作,多從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有人會將這種疼痛描述為劇痛,而有一些人則會描述為「燒灼」、「電擊」或「刺痛」,原因在於疼痛出現位置的不同,疼痛持續不斷。如果長時間坐或站姿,當突然改變姿態時,疼痛會更嚴重。
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加重,更為嚴重的會表現出股後肌群,小腿前、後側和足的肌肉全部癱瘓,出現小腿不能屈曲、足和足趾的運動也完全喪失,跟腱和跖反射消失等。
誘發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腰部或脊椎損傷;2、隨著年齡增長,脊椎骨和椎間盤會自然磨損,增加了坐骨神經受傷害或擠壓的危險;3、肥胖或超重導致重力直接作用於腰椎,增加了坐骨神經痛的風險;4、缺乏鍛鍊,導致腰背「核心」力量不足,增加脊柱失穩、椎體和椎間盤退變的風險;5、體力勞動或駝背久坐,長期從事抬舉動作的工作會增加出現腰背問題的機率,駝背久坐容易使得腰背部核心肌力失去活性,增加腰背問題的風險。「瓊瑤這類知名作者,長期久坐寫作也有類似的風險,屬於坐骨神經痛的高發人群。」范磊說。
針對輕度坐骨神經痛人群,一般建議臥床休息配合牽引治療,中重度人群則建議手術治療。范磊介紹,目前針對坐骨神經痛的微創手術不僅創口相對較小、恢復速度較快,復發率也相對較低。面對符合手術條件的人群,術前可進行相應的評估,「年齡不是手術絕對的禁忌。」
范磊提醒,日常生活中大家應儘量避免久坐,需要長期坐位辦公者可選擇包裹性較好的椅子或者是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辦公椅;冬天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等。一旦腰、臀、大腿等處發生疼痛,須臥床休息,不可隨意按壓疼痛部位;如果疼痛持續不能緩解,請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