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傳入我國,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西醫傳入我國,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元代,阿拉伯醫學傳入我國。
1270年在北京設立"廣惠司"。
據《元史,百官志》載,廣惠司的職責有二:
一,是掌修制宮廷用回回藥物與和劑(配方);
二,是治療諸宿衛士和大都的孤寡及貧寒之士。
1292年又建立"回回藥物院",為阿拉伯式醫院,也是我國最早的西醫院和西藥房。
1828年,英國傳教士高立支在澳門開設了第一個教會醫院。
鴉片戰爭以後,教會醫院猛增,至1949年共達340餘所,遍布全國各地。
曾經有這樣的說法:
當年西方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
今天,我們用的獨立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本身」,來看看事實是不是這樣。
在晚清、民國那個時代,中國是極度貧窮與落後的。
當年來華的那些醫學傳教士們,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背井離鄉來到偏遠、落後、貧窮的中國。
很多宣教士離開他們的祖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祖國,長眠異國他鄉。
其實,那個時期國外的宣教機構他們本身也沒那麼富裕。
但是他們一鎊一鎊、一美元一美元的從他們拮据的生活費里省出錢,來給我們建醫院、治病。
在那個血與火的歲月里,他們拯救了、幫助了很多中國人。
1863年,一個叫Douw. D. M.的美國傳教士來到北京。
看見一個產婦難產,一個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剛露出來的腳上穿上一隻鞋,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來,結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目睹了這種「巫術般」的老式接產方法,以及它給婦女、嬰兒帶來的嚴重災難。Douw. D. M.回到家裡大哭一場!
她立刻返回美國,向教會募集財物,準備了整整8年的時間,募捐籌備資金到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女子醫院。
這就是後來的道濟醫院,1949年更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醫院建立後,她積極推廣新法接生、預防接種,同時培養中國醫務護理人員。
因為,Douw. D. M.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婦女生孩子的痛苦大大減少,成活率大大提高。
這些都受益於這位女傳教士的新接生方法,不但如此她還引進其它西醫,隨後又在全國發展了500多家教會醫院。
麻風病人在過去的中國,一直是被厭棄的群體。
但是,1914年,有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宣教士。
他聽到廣西都督誘殺活埋麻風患者的消息後,在報刊上憤怒地譴責這位都督,很快與英國一個麻防組織取得聯繫,並籌集來一筆錢。
柏格理牧師用這筆錢買了糧食和布,定期發放給附近的患者。
柏格理牧師去世後,他的教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續,沒有間斷。
4年以後,繼任者張道惠向傳教團體申請到了資金,購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
這個滇東北、黔西北最早的麻風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寧、彝良一帶的幾十名麻風病患者。
很多病人拖著潰爛的身體過來,在接受治療以後,就在這裡過著集體生活。
至今這個麻風村還在,當地苗族人親切的稱柏格理是他們的「父親」。
1906年,一個叫胡美(Edward Hicks Hume)的耶魯高材生,穿著白袍傻乎乎的來到湖南長沙,開啟了一個叫雅禮的醫院。
當地一位女士看到他的白袍,大驚失色,以為他是在為自己送終。
在中醫盛行的晚清,中醫看病掛號費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但是雅禮醫院的掛號費是50文(只相當於美國的2分錢)。
因為,來雅禮醫院就醫的,大多是試過各種中醫藥方無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較低的民眾。
這家雅禮醫院,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雅醫學院」的前身。
他們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其落後的中國,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命。
其實,中國幾乎所有知名醫院,其前身均為教會所辦醫院。
現列舉一部分如下:
1、1835年,廣州眼科醫局後改為廣州博濟醫院
(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中國第一間西醫醫院)
2、1844年,上海仁濟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3、1866年,上海同仁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4、1877年,蘇州公濟醫院
(現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5、1883年,蘇州博習醫院
(中國最早使用X光機醫院,現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6、1883年,濟南共和醫學校
(現為齊魯大學醫學院又稱齊魯大學醫科)
7、1885年,北京道濟醫院
(現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8、1890年,濟南華美醫院與醫校
(現山東大學附屬醫院)
9、1898年,廣州花地精神病醫院
(中國第一所西式療法精神病醫院,現為廣州市腦科醫院)
10、1903年,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
(現為上海第二醫學院)
11、1905年,成都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12、1906年,協和醫學堂
(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前身
由5個教會合作開辦,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解放軍301醫院前身)
13、1907年,傳教士組織的中國紅十字會救助中心
(上海華山醫院)
14、1907年,上海聖馬利亞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15、1900年,普仁醫院
(現為北京市普仁醫院、無錫市普仁醫院)
16、1913年,瀘州福音醫院
(現川南醫院,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17、1914年,湘雅醫學校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18、1919年,山西川至醫學校
(現為山西醫科大學)
19、1926年,宏恩醫院
(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20、1928年,漢口協和醫學堂
(現為武漢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漢口協和醫院)
參考資料:
1.《不為人知的中國現代醫院發展史!》除特別註明外,圖文素材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