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普京的愚蠢進行曲 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在本月舉行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年度會議中,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表了一段冗長的演說,試圖概述自己的世界觀。他不著邊際地大談全球的「少數派」正在妨礙「多數派」的抱負,並企圖讓我們相信俄羅斯屬於後者。然而當俄羅斯試圖在今年秋天的聯合國未來高峰會(Summit of the Future)上阻撓最終公報出爐,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各國斷然否決了其意圖。

在整個瓦爾代年度會議,普京都在努力掩蓋一個事實,即他真正關心的是避免在烏克蘭遭受戰略失敗。事實上,俄羅斯已經遭遇了戰略失敗,而造成這一切的並非西方國家,甚至也不是烏克蘭,而是普京自己。過去20年間,他目光短淺且具破壞性的政策迫使烏克蘭轉向西方國家尋求支持和團結。

普京最早的嚴重失誤之一發生在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之後,當時他手段拙劣地想操縱選舉結果,挑選贏家,最終卻激起橘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將溫和派的央行總裁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推上烏克蘭總統的位置。自那以後,普京便一直企圖對烏克蘭施加影響力。

但事情的走向顯而易見:克里姆林宮的高壓手段一次又一次適得其反,讓烏克蘭越來越堅定地想與西方國家結盟。與部分西方評論家及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人士所聲稱的相反,這從來不是西方國家向東擴張的惡毒陰謀的一部分。烏克蘭才是採取策略性行動的一方,而這反映出普京努力想限縮其主權。

2008年,讓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提案顯然缺少必要的支持,當時法國和德國皆反對這個提議。烏克蘭領會了暗示,並在2010年重申其中立地位,藉此遏制普京。

然而到了2003年,情勢再次發生轉變。當時普京向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施壓,迫使其拒絕與歐盟簽署聯合協議(Association Agreement)。與歐洲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原本可以促進烏克蘭經濟,並借著要求烏克蘭與歐盟法律規範接軌來減少貪腐。但亞努科維奇為了換取俄羅斯所提供的150億美元經濟援助和較低的天然氣價格,默默順從普京的要求並捨棄了協議。作為回應,烏克蘭民眾在後來演變成廣場起義(Euromaidan uprising)的行動中走上街頭,而亞努科維奇則迅速在深夜逃往俄羅斯。

普京的回應讓他的意圖昭然若揭。他派遣制服上沒有任何識別標誌的俄羅斯特種部隊「小綠人」(little green men),進駐到自1954年就一直是烏克蘭一部分的克里米亞,隨後非法吞併該地。無計可施之下,烏克蘭只能放棄中立立場,尋求加入北約並推進與歐盟的協議。此外,北約本身也因普京明目張胆掠奪土地的行為而感覺受到威脅,首次派軍駐紮在其東歐成員國。

面對普京的侵略,這些反應完全可以理解。再次強調,西方國家並沒有試圖讓俄羅斯遭受戰略失敗,一切都是普京自作自受。在2020年代之初,當烏克蘭進一步向西方國家靠攏,普京意識到自己犯下的大錯帶來的嚴重後果,決定了結這個問題。他發動全面入侵的目的,要麼是讓烏克蘭變成像白俄羅斯那樣的總督轄區,不然就是徹底消滅這個民族國家。

很快人們就發現,普京這次又失算了。他以為一次快速的「特別行動」便足以推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政府,並在基輔建立親俄政權。然而與之相反,他的軍隊遇上了一個意志堅定的國家,而俄軍還沒準備好要與這樣的國家作戰。將近3年過去,俄羅斯如今掌控的烏克蘭領土只比2014年增加10%左右,而當年其掌控了7%的領土。這是個相當可悲的結果,尤其考慮到俄羅斯所占領的區域大多已被摧毀,當地人口可能只剩下2014年前的一半。

普京的目標仍然是完全控制烏克蘭,並重建俄羅斯帝國。然而此番嘗試將會失敗。儘管布爾什維克軍隊在1920年代初期的俄羅斯內戰後重新取得了對烏克蘭的控制,但即便是列寧(Vladimir Lenin)也明白,烏克蘭是一個政治實體,也必須繼續維持這種地位。雖然普京拒絕接受列寧的信念,認為那是個嚴重的錯誤,但也正是史達林(Joseph Starlin)讓烏克蘭成為聯合國的獨立成員國。

隨著普京的侵略戰爭繼續進行,傷亡也將持續增加,每周可能會有約1萬人傷亡。但普京失敗的冒險行徑唯一確定的結果,將是烏克蘭人民對俄羅斯的仇恨。這將造成長久的影響,並已構成俄羅斯的一次重大戰略失敗。此一局面的責任自始至終都在普京身上。要不是普京,西方世界本不可能讓烏克蘭徹底疏遠俄羅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7/214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