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券市場近日持續遭遇大規模拋售,收益率快速攀升。
周三,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4.73%,並逼近2023年10月創下的5%峰值,隨後回落。2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率先突破5%,30年期美債收益率達到4.96%。
這一走勢與2023年的情況相似,當時美國股市大幅下跌。有分析指出,這次股市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美股在未來六個月內可能面臨嚴峻挑戰。
美銀認為,如果美債收益率突破5%,投資者或將重新評估風險資產的估值,導致股市承壓。
那麼問題來了,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美債收益率卻大幅飆升,市場到底在定價什麼?
簡單來說,通脹焦慮促使交易員們降低了對美聯儲和英國央行今年降息的預期。
比如,即將卸任的美國財長耶倫就認為,拜登的抗疫支出可能「有點」推升通脹,經濟比預期強勁導致市場的利率預期重新定價調整,是這輪美債拋售的推手。她還表示,不願看到「債券衛士」捲土重來。
與此同時,市場正在權衡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可能實施的關稅對價格的影響,導致全球債券收益率上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更是認為,美債如此瘋狂,是因為市場相信川普會「發瘋」。
全因川普可能「發瘋」?
1月8日,克魯格曼發布文章表示,儘管美聯儲開始降息,但長期利率(如5年汽車貸款、10年公司債券、15年或30年抵押貸款利率)卻上升了,與短期利率(如美聯儲基金利率)的變化方向相反,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
克魯格曼提出,長期利率的上升,比如10年期美債利率,可能反映了一種可怕的、悄悄蔓延的懷疑,那就是川普實際上相信他所說的那些關於經濟政策的瘋狂話,並且有可能付諸實踐。
克魯格曼表示,債券市場的反應表明投資者已經開始預見到這些政策帶來的通脹壓力,從而改變了對未來美聯儲政策的預期:
如果他真的實施了這些政策中的任何重要部分,美聯儲顯然將不得不暫停進一步降息。實際上,美聯儲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再次加息。
但鑑於川普可能會要求美聯儲繼續降息,克魯格曼認為,如果美聯儲最終屈服於這種壓力,那就意味著利率會進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
許多經濟學學生都知道,理察·尼克森在1972年大選前曾迫使美聯儲保持低利率,儘管通脹問題愈發嚴峻。最終,這導致了通脹和利率的飆升。
如果債券投資者開始擔心川普2.0的瘋狂,為什麼股市卻在上漲?
克魯格曼給出兩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個是,股票投資者和債券投資者並不相同;前者更加情緒化,更容易受感性因素影響。大家都知道關於迷因股票的事,它們因為社交媒體的狂熱而暴漲。至於迷因債券,我倒是沒聽說過。
第二個解釋是,股市最近的上漲實際上相當狹窄。可以說,這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的影響。道瓊斯指數可以看作是非AI經濟的代表,它已經幾乎抹平了川普效應的漲幅。
上次美債這麼跌,美股也崩了
在2023年10月期間,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上逼5%,當時美股出現大幅回調。
然而,本輪債券收益率上升中,股市僅出現輕微調整,這可能預示著如果收益率繼續上漲,股市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
高盛策略師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等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股債收益率相關性再次轉為負值,如果債券收益率在經濟數據不佳的情況下繼續上行,將對股市造成打擊。
報告表示:
「考慮到股市在債券拋售期間相對穩定,我們認為如果出現負面經濟消息,短期內股市面臨的回調風險可能會有所上升。」
近日,摩根史坦利首席策略師Michael Wilson也警告稱,隨著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至4.5%以上,已對美股估值形成壓力,標普500指數與債券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已經轉為"明顯負相關",美股在未來六個月內可能面臨嚴峻挑戰。
高盛還補充稱,當前美國長債利率上行幅度最大,收益率曲線趨陡,反映了市場對美國財政和通脹風險的擔憂,並且發生變動的主要是剔除了通脹因素的實際收益率。
目前,市場已經重新定價降息預期,預計到7月份美聯儲僅有一次25個基點的降息,並似乎仍堅信美國經濟能實現「金髮姑娘」式「軟著陸」,即經濟體保持增長、失業率不高且通脹威脅不大的完美狀態。
耶倫:不願看到「債券衛士」捲土重來
美東時間1月7日周三的CNBC節目中,耶倫表示,她希望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能夠「認真」對待美國財政赤字,美國國債市場不會受到幾十年前那種「債券衛士」的打擊。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債券衛士」(bond vigilantes)是華爾街資深分析師Ed Yardeni於198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泛指那些通過壓低債券價格、提高債券收益率而迫使政府和央行改變政策的投資者。
耶倫說:「我不願看到(出現)債券衛士這樣的結果——全球投資者都指望美國負責任地管理財政政策,而不是依靠市場反應來削減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