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7萬多平方公里的庫頁島,清朝說割就割?(圖)

史達林死活不肯對日宣戰,他要求英美答應他一系列要求,才能對日宣戰,而且時間是比較靠後的。 最著名的要求,自然是外蒙獨立。除此以外,奪取庫頁島南部,也成了史達林的要求之一。最終英美還是答應了史達林的要求。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對日宣戰,第二天百萬蘇軍攻入東北,到9月2日,蘇軍才罷手。按照此前規定,蘇聯合法占據了庫頁島南部,因此整個庫頁島再次落在了俄國人手裡。時至今日,庫頁島依舊在俄國手裡,他們稱之為薩哈林島。

庫頁島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記錄當中了,那時候唐朝滅了高句麗,正式踏上了庫頁島。

明朝的時候,庫頁島歸屬奴爾干都司管轄,在明朝勢力範圍之內。努爾哈赤反明的時候,庫頁島當地居民,便開始向努爾哈赤繳納獸皮作為稅賦了。

清軍入關以後,庫頁島依舊在清朝的勢力範圍之內。所以有關於1860年以前,庫頁島的主權問題,是無可爭辯的,一直都在中國之手。

但是,由於康熙的禁關令,外加清軍紛紛入關,導致東北、外東北地區人丁凋零。沒辦法,人都是喜歡往暖和的地方去,你以為俄羅斯人天生就喜歡寒冷嗎?那不是沒辦法嘛!這就使得庫頁島在清朝顯得特別沒有存在感。

1860年清朝割讓庫頁島給沙俄

這事兒可以理解,清朝是一個傳統的封建王朝,他們對資源這方面壓根就不看重。所以對於邊疆的管理,其實也比西方國家更加鬆散。

尤其是庫頁島這種天寒地凍的地方,每年能得到的稅賦極其有限,清朝壓根就不想花多少精力去打理。

而且清朝前期,已經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且東邊的日本,同樣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所以清朝完全不擔心周圍的鄰居覬覦庫頁島這塊地。

圖片

問題就出在沙俄身上,清朝過分相信邊境條約,卻忽略了這位鄰居完全不把條約當回事。只要能開疆拓土,臉皮再厚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清朝強盛的時候,沙俄是不敢動手的。自從1840年清朝走向衰敗以後,沙俄那邊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早在1847年,沙俄就試探性地翻越外興安嶺,進入外東北地區進行考察。到了1858年,趁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沙俄終於出手,逼著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走了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變為中俄共管地區。

為啥不一口氣都割走呢?因為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這片地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知道海岸線的價值。唯獨清朝不知道。

但是沙俄當時摸不清清朝是否知道海岸線的價值,所以輕易不敢去動這片土地。等到1860年的時候,沙俄總算是摸清楚了,因此果斷出手,逼著清廷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地盤,都給割走了。

從這一年開始,庫頁島的主權,就從中國轉變到了沙俄之手。但是有人不服氣,自然是東邊的鄰居日本。

圖片

日本用半個庫頁島換來千島群島主權

日本人認為,庫頁島南部居住著一部分日本國居民,所以庫頁島他們日本也有份。只不過過去礙於清朝的實力,日本不敢去爭罷了。日本人甚至給庫頁島取了個名字叫樺太島。

清朝放棄爭奪庫頁島以後,日本找上了沙俄,要求沙俄撤離庫頁島,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日本的島嶼。

俄國人頭都大了,剛趕走了中國人,怎麼又冒出了日本人?看來東亞這地方,的確也不是那麼好混的。

的確如此,因為沙俄當時不具備在東方進行一場大戰的條件,畢竟路途遙遠,軍隊壓根運不過來。之所以能從清朝那裡搞來這麼多土地,完全是在談判桌上,靠欺詐的手段騙來的,畢竟雙方壓根就沒動手,清廷這邊就慫了。

日本的談判態度,比清朝要強硬得多,壓根就不肯讓步。而且日本甚至有與沙俄一決雌雄的打算。

圖片

這可把俄國人急壞了,沙俄當時在遠東的軍隊,滿打滿算,把做飯的老師傅算上,都湊不齊一千人,你讓他們去干日本?這不是開玩笑嗎?日本核心地區距離庫頁島可比沙俄核心地區要近得多。

為此,沙俄只好耐著性子和日本進行了多輪談判。一直到1875年,雙方才達成協議,簽訂了《樺太與千島群島北部互換條約》。

令人意外的是,這份條約中,日本並非是無故放棄了庫頁島南部,而是用庫頁島南部,換取了千島群島北部18島的主權,當時千島群島南部,是在日本手裡的,所以日本通過這一條約,直接掌控了整個千島群島。

簡直令人匪夷所思,俄國人在談判桌上,居然向日本示弱。要知道,那時候日本還沒通過明治維新發展起來。由此可見,談判桌上的日本人,肯定同樣表現出了自身強勢的一面,從而讓俄國人只能原形畢露了。

圖片

俄國和日本,一直在爭奪庫頁島

關於庫頁島主權的爭奪,其實遠沒有結束。當然了,這一切已經和中國沒什麼關係了。主要是日俄兩國在爭奪庫頁島的控制權。

原本庫頁島已經判給了沙俄,但是到了1900年,沙俄的野心膨脹,悍然入侵了東北,還想占領朝鮮半島。這直接激怒了日本,導致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

當時沙俄的西伯利亞鐵路已經修到了貝加爾地區,所以具備了向東方輸送大規模軍隊的能力。因此一場大戰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日俄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100萬,而且沙俄出動了三分之二的海軍。最終沙俄以損失20多萬大軍以及三分之二海軍的代價,輸掉了這場戰爭。

打輸了,肯定要割地賠款啊。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比較硬氣,死活不肯賠款。最終雙方簽署《朴次茅斯和約》,沙俄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了日本,同時退出了東北。

日本再次得到半個庫頁島後,在東北亞地區已經占盡了優勢。而且俄國在短時間內,也不敢繼續和日本打了。

1917年沙俄覆滅,1918年大批協約國成員開始圍攻蘇俄。這個時候日本趁機奪取了整個庫頁島,並且一路進軍,打到了貝加爾湖畔。

圖片

不過伴隨著蘇俄的崛起,協約國紛紛選擇撤軍,日本最終在1925年,還是撤離了庫頁島北部,依舊只占著庫頁島南部。所以1918年到1925年這段時間,日本是完全擁有整個庫頁島的。

再往後就是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了,那時候史達林死活不肯對日宣戰,他要求英美答應他一系列要求,才能對日宣戰,而且時間是比較靠後的。

最著名的要求,自然是外蒙獨立。除此以外,奪取庫頁島南部,也成了史達林的要求之一。最終英美還是答應了史達林的要求。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對日宣戰,第二天百萬蘇軍攻入東北,到9月2日,蘇軍才罷手。按照此前規定,蘇聯合法占據了庫頁島南部,因此整個庫頁島再次落在了俄國人手裡。時至今日,庫頁島依舊在俄國手裡,他們稱之為薩哈林島。

談判底氣很重要

有關於庫頁島的整個故事,大致如此。值得令人回味的,其實不是庫頁島本身的歸屬,而是在爭奪庫頁島時的談判態度。

清廷官員一看到洋人,立刻就慫了,認為俄國和英法一樣,都是很厲害的歐洲列強。但同時期的日本官員,卻完全不怕俄國代表。

正是這種態度,決定了雙方的談判結果。清廷沒啥底氣,一味地退讓,最終失去了庫頁島。而更加弱小的日本沒有選擇退讓,最終在談判桌上,贏得了千島群島。由此可見,國家實力固然很重要,談判者的底氣也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鑑賞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23/216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