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之門計劃
最近,川普在白宮宣布,日本軟銀集團、美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和美國甲骨文公司(Oracle)三家企業將共同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在美國建設支持AI發展的基礎設施。川普表示,該項目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
據介紹,該項目的初始投資為1000億美元,並計劃在未來4年內擴展至5000億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AI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全球範圍內迄今為止最為雄心勃勃的AI投資計劃之一。川普表示,將採取廣泛措施確保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地位。這意味著川普政府已經押注AI是美國經濟的未來。
Stargate成為美國"國家項目"。為此,川普在宣誓就職後,馬上就撤銷了拜登實施的人工智慧限制措施,並簽署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美國能源開發,以滿足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的激增。按照計劃,軟銀將負責融資,而OpenAI將負責營運。
據報導,該計劃將推動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涵蓋醫療、教育、交通、金融、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預計將為美國創造多達10萬個就業崗位;這項計劃將提升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競爭力,鞏固其領導地位;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其實,這項計劃並非川普首創。2024年年底,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就曾提出一份長達800頁的年度報告,該報告被稱為"AI曼哈頓計劃"。這份報告正式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AI計劃——AI曼哈頓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是開發能夠匹配甚至超越人類智能的通用人工智慧系統(AGI),以全面對抗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
因此,有人預測,該計劃將對全球AI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可能推動其他國家加大AI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力度,從而加劇全球科技競爭。正因如此,這不禁令人想起美國歷史上另外兩個重大的戰略性計劃:曼哈頓計劃與星球大戰計劃。
美國歷史上的曼哈頓計劃
歷史上的曼哈頓計劃,始於1942年6月,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美國陸軍部為了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正式啟動了這一利用核裂變反應研製原子彈的龐大工程。
曼哈頓計劃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37年,當時納粹德國開啟了一項"鈾計劃"。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美國正式參戰,與納粹德國宣戰。一些美國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意識到原子彈的潛在威力,向羅斯福總統提出了製造原子彈的建議。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推動下,羅斯福總統賦予了曼哈頓計劃"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
可以說,曼哈頓計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最耗費資金的研究計劃之一。
曼哈頓計劃規模宏大,動員了當時西方國家(除納粹德國外)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參與人數高達10萬多人,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一說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它涵蓋了物理學、化學、工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涉及了眾多的重要研究機構和實驗室。
曼哈頓計劃的成果斐然。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試驗。隨後,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原子彈再次試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向全世界展示了原子彈的毀滅性威力,對促使日本投降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曼哈頓計劃也留下了寶貴的科學遺產和財富。曼哈頓計劃不僅造出了原子彈,還建立了一個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實驗室、一個具有36000人的橡樹嶺鈾材料生產工廠以及一個具有17000人的漢福特鈽材料生產工廠等。這些設施和實驗室為後續的核能研究和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評價說,曼哈頓計劃的影響極其深遠。它不僅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也推動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美國歷史上的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正式名稱為戰略防禦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簡稱SDI),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項重大軍事戰略計劃。
該計劃最早是由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在1983年3月的一次演講中公開提出的,其背景是冷戰後期美蘇兩國之間的核軍備競賽日益激烈。當時美國深感蘇聯的核攻擊力量和飛彈破防能力對其構成了嚴重威脅。為了維持和確保美國的核優勢,防止"核平衡"被打破,里根政府決定啟動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手段的反導系統,旨在攔截和摧毀來襲的戰略飛彈,從而保護美國及其盟國的國土安全。
除了戰略防禦方面的考慮,星球大戰計劃還承載著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雄心壯志。該計劃旨在推動火箭技術、航天技術、高能雷射技術、動能武器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的發展,以維持美國在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領先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星球大戰計劃不僅是一項國防高科技發展戰略,更是一項綜合而全面的國家總體戰略。
星球大戰也生產了幾位深遠的影響。一直有人認為,星球大戰計劃開始的軍備競賽,對促進蘇聯解體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一定的誇張,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面對美國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蘇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為了保持軍事上的均勢,蘇聯不得不投入巨額資金和資源來研發自己的太空武器系統。這不僅耗光了蘇聯國防預算的相當一部分(有說法認為高達40%),還使其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中逐漸處於劣勢。
然而,星球大戰計劃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由於該計劃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爭議和擔憂。此外,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面臨的核威脅逐漸減弱,星球大戰計劃也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緊迫性和重要性。1993年,美國政府宣布中止該計劃的實施(本文大部分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