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媒體報導,去年(2024年)10月中旬,中國大陸專家首次前往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海域,獨立採集了海水樣本,開展檢測分析。分析表明,樣本中的氚和銫-137、鍶-90等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濃度「未見異常」。
這個報導一出,知乎上馬上掀起了一陣陰陽怪氣的熱潮。有好事者立即甩出合訂本,提醒大家,2023年8月核廢水剛排放的時候,官媒為了反日,不惜使出渾身解數拼命煽情,根本不給自己留退路。有些當年的宣傳——比如某官媒製作的一系列海報——我也是現在才頭一回看到。不過今天再上知乎時,好多回答都找不到了,嘿嘿。
我是日本排放核廢水相關的輿論管控的受害者之一。2023年9月,我在這個公眾號上寫了幾篇文章,不贊成那種非理性反日的宣傳,結果被人舉報到上海市政府,導致我的全部社交媒體都被封禁半年。
不過,儘管這些舉報確實給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但其實我並不想一次又一次反覆說這個事情,總覺得這樣顯得我特別沒出息,老是賣慘,仿佛沉浸在過去的創傷中走不出來似的。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真正想發泄的是另一件事。
我是科學進步主義者。我認為很多涉及科學的熱點問題,應該聽從主流科學界的意見——當然,不是盲從,而是在充分了解科學界觀點和反對科學界的觀點之後,運用批判性思維,做出理性的認同。
在我看來,一個合格的科學進步主義者,也必然是一個溫和的全球主義者,因為無論是科學現象,還是科學理論,都沒有國界。如今很多環境問題(比如人為導致全球變暖),絕不是某一兩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沒有全世界的視野,不可能真正理解這些環境問題,找到解決之道。
因此,多年來,我交友有兩大原則,第一不要反科學,第二不能是狹隘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對微信互加好友這事很謹慎,對於話不投機的人,要麼一開始就不加好友,要麼發現不對趕緊刪除。
但這麼多年下來,我還是發現一個問題:狹隘民族主義恐怕是老中最不容易吐掉的毒奶。有些人能夠通過我交友的第一道關卡。你說人為導致全球變暖?嗯,同意。你說基因改造無害?嗯,同意。你說中藥無效?嗯,同意。平時這些人也不怎麼談政治,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一到關鍵時刻,這些人早年喝下的毒奶就忍不住要發作了。
2023年日本核廢水排海時,就有兩個之前通過果殼網認識的人,在朋友圈裡大罵小日本,而且罵了不止一次。我和這兩個人本來也不熟,就迅速雙向屏蔽了查看朋友圈的功能,眼不見為淨。
今年年初發生王星綁架案,我寫了一篇文章《我沒挨電棍,也想替泰國辯解幾句》,指出網上流傳的「泰國警方說每年大約有7萬名華人從泰國被販賣到緬甸」,是2023年由官媒造的謠言,用這種謠言渲染泰國有多危險,是缺乏理性的表現。這時候,又有一個通過上海科普作協渠道認識的人突然冒出來,在朋友圈懟我,說什麼「老百姓不信中字頭的官媒,還能信誰?」
念在互加好友多年的份上,我沒有理會他的挑釁。不料此人得寸進尺,在我於公眾號上發表《「唐玄宗年間的辣椒」是什麼博物學?》一文後,又跑到文章後面公開留言,說:「這個味道才對嘛,這才是你這個號應該有的樣子。扯什麼泰國華人失蹤人口嘛。」這一回我的態度很果斷,就是在微信上迅速刪除好友。讓你看了我這麼多年的朋友圈,已經給足你面子了。我可去你大爺的吧,滾!
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兼聽則明;一味篩掉不合己意的信息,製造信息的「回聲室」、「同溫層」或「繭房」,是一種心智缺陷。但這麼多年來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摸爬滾打,我獲取的經驗是:打破信息繭房,並不意味著就要寬容過頭,讓你自己陷入各種劣質觀點和信息的泥潭。事實上,在合己意、不合己意這個維度之外,信息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屬性維度——有價值,還是沒價值?
沒價值的信息,是垃圾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排除掉垃圾信息的包圍和干擾,是所有人最應該掌握的能力之一。因此,我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因為不合己意,就不去了解他人的異議觀點,另一方面也告誡自己,不是所有異議觀點都要聽,那些沒有信息量的、情緒化的、滿是邏輯謬誤的觀點,只是垃圾信息,不聽也罷。
就比如「每年大約有7萬名華人從泰國被販賣到緬甸」,你想證明它不是謠言,很簡單啊——在官媒當年的那一串轉發鏈之外,拿出新的獨立證據來唄。如果你能拿出來,而且我也接受,那我立即道歉,承認自己說錯了。但如果你拿不出來,只會瞎嚷嚷,說官媒比我更可信(訴諸權威謬誤),甚至教我做事,連我公眾號文章寫什麼主題都管,那你只不過是在製造垃圾信息。不把這樣的垃圾源馬上清理乾淨,難道要留著過年嗎?
另一方面,我也不需要大家發表太多單純贊同我的意見。我文章下面公開出來的留言,都是我篩選過的。有很多單純誇我的話,我都沒有放出來。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真的大可不必說這些,謝謝。
寫到這裡,我想順便做個承諾:我絕對不會公開我的微信號,要大家都來和我互加好友。這並不是因為我看不起大家,而是因為我害怕這樣很容易陷入自戀,在「粉絲」的吹捧中逐漸失去理智。假如哪一天我違背這個承諾,要大家都來加我微信,那就意味著我的公眾號已經不值得關注了。
當然,這只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對其他人的評價,謝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