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敦煌
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莫高窟
如今遊人如織,聞名於世
可誰又知道69年前它的模樣呢
若不是一個叫艾琳·文森特的美國女人
離開家,獨自上路
在敦煌莫高窟逗留10天
一共拍攝了168幅黑白照片
把我們不曾看到的敦煌凝固在膠片中
我們恐怕也沒有時光機
能夠看到它以前的模樣
艾琳和丈夫
到過亞洲的許多地方旅行
1948年他們來到中國
並定居在北京
起初,艾琳對敦煌的嚮往
是在大學期間
20歲時在一個暑期夏令營接觸到
巴慎思1935年敦煌之行的相關知識
短暫的三個月,聽完之後
便對千佛洞魂牽夢繞
後來她在自己的書里寫過: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一定都有一個畢生一定要走一遭的地方。」
對於艾琳來說
敦煌便是那個地方
29歲的艾琳已經是兩個女孩兒的媽媽
但她毅然啟程
踏上了探尋「東方羅浮宮」的旅程
心裡的那個遠方
你不去它總在召喚著你
直到你鼓起勇氣尋蹤而至
才能夠明白這旅程對你的意義
當時的交通並沒有這麼便利
艾琳到達敦煌
可換乘了不少交通工具呢
她先是在甘肅蘭州下了飛機
當時中國的西北大地
還是大片荒漠或簡陋的農田
緊接著,艾琳擠上了一輛卡車
在顛簸的西北土地之上
尋找著夢裡的地方
中途又換成了一次卡車
卻在離莫高窟20公里時拋錨了
後來,她找了一位當地的嚮導
騎駱駝走完了剩下的路程
也算是感受了當時大西北的特色了
走過了千山萬水
當敦煌莫高窟終於在黃沙之中出現
艾琳熱淚盈眶
她停在莫高窟外
眺望了它很久
就這樣靜靜地坐著
觀望著
像是和一位許久未見的朋友
互相訴說著彼此的故事
一路走來
艾琳遇見了劉氏的一個大家庭
男士長衫配圓禮帽
女士大褂,燙髮
是當時最流行的裝扮
西北的農民
在自己的屋前
忙著農事
一派安詳與和諧
艾琳見到了開發中的玉門油田
工人們在緊鑼密鼓的工作著
寺廟的主持得知艾琳特為敦煌而來
熱情地迎接了她
送她雞蛋和茶葉作為禮物
這裡便是她夢想中的天堂
懸崖上的九層佛龕
莫高窟的入口
是蘭州培黎學校的學生
來進行考察
艾琳相機里的敦煌
沒有絢麗的色彩
卻是一種最初的模樣
第98窟西牆
艾琳經常在這裡
一駐足就是幾個小時
生怕錯過了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