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凜冬已至,英美港澳對中國留學生下逐客令

留學形勢越來越嚴峻,一部分是源於客觀大環境因素,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作」來的。

如果要回顧2024年留學圈有什麼重大新聞,一定離不開「造假」「作弊」「泄題」這三個關鍵詞。

這些黑操作帶來的結果也觸目驚心,國內高中offer銳減,英美港澳已經開始抵制、整頓、清算大陸學生了。

被拋棄的大陸高中生

2025fall美本早申放榜,頂尖名校的錄取難度又刷新了高度,而早申數據還揭示出一個令人扎心的趨勢,美高學生的錄取比例遠超國內國際高中學生。

根據不完全統計,麻省理工早申錄取24人,其中22人來自美高;耶魯大學早申錄取20人,美高有15人;西北大學早申錄取52人,美高有35人。

而今年哈佛早申,國內高中顆粒無收,海外高中卻拿下了16個offer;普林斯頓早申,大陸僅3人上榜,海外高中則斬獲10枚;斯坦福早申38個offer,海外高中學生獨占25個席位。

擺在大家面前的現實就是:國內國際高中學生正逐漸被美國名校邊緣化,拿到offer的難度越來越大。

圖片

表面看,美高學生更受藤校青睞是因為他們在成績單、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上更符合招生官的期待,但更深層原因是國內學生的「信譽危機」。

首先,一些國內國際學校課程信息不透明,招生官搞不清評分標準和課程設計難度,有時甚至會懷疑成績單的真實性。

近年來學校和仲介機構串通造假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進一步加劇了大學招生官對國內高中的懷疑。

本來國內學生成績單和推薦信的可操作性較大,難以真實準確反映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特質。

圖片

再加上,托福、雅思請槍手代考、SAT作弊;AP、A-Level、IB甚至AMC等國際競賽泄題等事件接連爆出。

一直以來海外大學申請材料都是默認真實可靠的,但是一系列的黑操作出現導致大學不得不加大對申請人材料真實性的審核力度。

從招生官的角度來看,錄取一個學生的成本如此之大,信任度高、口碑好的美高學生自然是更優選。相比之下,錄取國內國際高中的學生風險太大了。

在這樣的壓力下,一些留學家庭都開始考慮低齡留學出國讀高中,以免在大學申請中遭到負面影響。

「學術不端」刻板印象已形成

前不久,在第38屆NeurIPS 2024大會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情感計算研究組創辦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的一場演講引發了熱議。

她在演講中提到一位因學術造假被MIT開除的「中國學生」。

這一事件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很多網友批評Picard教授特別強調造假學生的國籍,認為這樣的做法帶有歧視意味。

圖片

雖然在輿論壓力面前,Picard教授發表了道歉聲明,但這件事也說明了中國學生「學術不端」的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了。

後來,網友扒出這名學生曾獲得浙江大學最高榮譽「竺可楨獎學金」,這一獎項每年僅授予12名本科生和12名研究生。

事情發酵後,這位同學在社交媒體上回應,2023年她在一門課程作業中使用了ChatGPT對數據進行修改,因此觸犯了學校的學術誠信規定。

類似的中國學生踩「學術紅線」的事件並不僅限於美國。

2024年10月,卡迪夫城市大學發現超過50名中國學生的語言成績通過作弊取得,直接取消了這些學生的學籍,並要求他們在兩周內離開英國。

圖片

最近也有人在社交平台爆料,一群學生為了應對一門 Information Visualisation 的課程,集體參加了同一個輔導班。

結果,這門課的編程作業出現了高度相似的框架設計,超過30名學生的作業被判定雷同。

校方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個輔導班很可能直接向學生提供了數據原始碼。

圖片

無獨有偶,新南威爾斯大學也在加強打擊代寫作弊行為,2023年共有33名學生因舞弊被開除,17名被休學,另有223名學生在部分課程中不及格。

一些大學不僅針對當前的作業和考試嚴格監控,還會對往年提交的材料進行倒查。

RMIT大學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倒查,很多同學都收到郵件,學校要求重新評估2018年至2020年間提交的作業和測驗情況。

圖片

英國和澳大利亞高校在申請階段政策相對寬鬆,因此經常被認為是「水碩」。

申請階段看似「來者不拒」,但課程設置要求嚴格,考試和畢業審核更是毫不放水。

一些學生雖然輕鬆拿到offer,卻在面對高強度學術要求時力不從心,最終選擇作弊、抄襲、代寫來渡過難關。

多國高校聯合打擊學術造假

這接二連三的學術不端事件為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帶來了負面影響,也進一步加深了國外高校對中國學生群體的質疑和不信任。

最後的結果就是,各類考試和大學申請政策逐漸對國際學生,尤其是針對中國學生,設置了更多限制,審查更加嚴格。

去年和前年的A-Level泄題還歷歷在目,今年CIE考試局在A-Level報名前夕就宣布,將對中國考區,特別是中國學生偏愛的數學、進階數學(高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科目實行獨立命題。

另外有人提到香港大學不少A-Level課程的申請人忽然接到香港大學的額外的入學測試Aptitude test,被認為是區別對待A-Level學生。

在這裡為大家澄清一下,Aptitude test並不是突然新增的,兩年前香港大學部分專業申請就已經有這個流程,大家不必自己嚇自己,一定要理性看待網上的消息。

圖片

前段時間,我們報導過澳門大學率先拋棄在內地就讀的國際生,只接受高考生。

推薦閱讀:被造假搞怕了的澳門大學,拋棄內地「國際生」

不出一個月,澳門其他幾所高校也聯合起來築起高牆,全面排除內地國際課程學生的申請資格。

同時,英國高校開始對申請材料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例如,曼徹斯特大學近期加強了入學材料核查。

圖片

紐卡斯爾大學也對學術不端行為展開了調查,有消息稱部分案件涉及托福成績單造假。

圖片

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引入了新的學術資料驗證機制,所有申請資料需通過QC審核才能確認其真實性。

圖片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申請甚至要求申請人通過學信網認證,學信網只有中國學生用,這一規定的含沙射影非常明顯了。

圖片

不只是學校審查力度加大,中國學生語言考試的限制也越來越多。

從去年開始杜拜、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日本、韓國等地已陸續宣布禁止海外考生跨境參加雅思考試,以應對作弊問題。

墨爾本大學發布聲明,僅接受學生在其國籍所在地、最近學歷所在地或常住地/工作所在地參加的語言考試成績。

圖片

雖然這些政策大多集中在研究生申請階段,但學術誠信的問題已經從個別「污點」演變成了一片「陰影」,籠罩著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

從申請材料造假,到入學後作業、考試作弊,走捷徑這件事,只有0次和無數次。

一旦邁出第一步,未來在遇到難題時就會習慣性投機取巧,直到再也收不住腳步。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學術誠信問題就像埋下的地雷,埋得越多,爆炸的風險就越高。

對個人來說,被揭發意味著學術生涯的終結;對群體來說,每一次曝光都在加深外界對中國留學生的不信任,讓本該公平的舞台變得越來越高不可攀。

如今英美澳港對待中國申請人已經帶上有色眼鏡,中國學生留學申請凜冬將至。這是一種教訓,更是一種警醒。

只有守住學術誠信的底線,才能為自己,也為整個群體贏得應得的尊重和未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Letsigh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30/216774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