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被稱為「天才」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一個普通人突然開竅,變成了「天才」,大多數人都會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傑森·帕吉特(Jason Padgett)就是這樣的一個特例......
(傑森·帕吉特)
帕吉特來自阿拉斯加州,17年前,他還住在華盛頓州的塔科馬,當床墊推銷員,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
「我當時很膚淺,」帕吉特笑著說。
「生活就圍著女孩子轉,聚會、喝酒、宿醉後醒來,然後出去追女生,再去酒吧。」
那時候,數學根本不在他關心的範圍內。
「我以前說過,『數學很傻,現實世界中哪用得著啊?』」
「能說出這句話,我覺得自己很聰明,我真是這麼以為的。」
(17年前的帕吉特)
不過2002年9月13日,一個星期五的晚上,一切都變了。
帕吉特和朋友出去玩,在一家卡拉OK酒吧外,遭到2名男子的襲擊和搶劫,對方搶走了他那件舊了吧唧的皮夾克。
其中一個劫匪從帕吉特的身後跑過來,重重地給了他的後腦勺一下。
「我能聽到和感覺到那種低沉的『砰砰』聲。」
「我看到一團白光,就像有人拍照一樣。」
「接著我就跪在地上,一切都在旋轉,我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到這兒的。」
帕吉特搖搖晃晃地走進了街對面的一家醫院,醫生告訴他,他因為後腦和腹部被擊中,出現腦震盪和腎臟出血。
醫生給他打了一針止痛針,就讓他回家休養了。
但從他回家開始,他的行為就出現了種種變化。
(帕吉特的1.0版本和2.0版本)
他遭受的創傷性腦損傷,有可能導致強迫症。
而強迫症在帕吉特身上的體現是,他越來越害怕外面的世界,只有在採購食品時才會走出家門。
「我用毯子和毛巾封住了房子的所有窗戶,我記得還用那種噴塗泡沫把前門也封住了。」
強迫症讓帕吉特對「細菌」產生莫名的恐懼,這也給他的女兒帶來煩惱。
他跟前任離婚、協商監護權期間,女兒搬來跟他同住。
「當她過來時,我會執著地不停洗手和打掃衛生。」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她把鞋脫了,讓她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洗手。」
就在這些變化給他添麻煩的同時,帕吉特也驚奇地發現,他現在擁有了一些不可思議的能力。
比如,現在在他眼裡,所有彎曲的東西都像素化了,就好像被拆分了一樣。
「我看水管里流出的水,不再是平滑流動的,而是像一段段的小切線。」
(水在帕吉特眼中也不一樣了,示意圖)
從樹林間隙或水坑倒影里看雲彩和陽光移動時,他也是這種感覺。
對帕吉特來說,現在他眼中的世界,就像一款復古電子遊戲一樣。
明明是相同的東西,在帕吉特眼裡卻變了樣,這讓他心裡很矛盾。
「我很驚訝,很困惑。」
「它很美,但也很可怕。」
(帕吉特眼中的世界都變了,示意圖)
再比如刷牙時,帕吉特打開水龍頭,要衝洗牙刷16次。
「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完全平方數。」
「16不只是一個完全平方數,它既是2的4次方,也是4的平方。」
「我做任何事都會自動用完全平方數來代。」
(帕吉特突然在數學上開竅了,示意圖)
從那時起,帕吉特開始對數學和物理感興趣。
那時他不喜歡出門,過著隱居般的生活,網際網路成了寶貴的信息來源,他在網上讀了很多有關數學的文章。
有一次,他偶然發現了一個講「分形」的網頁,這讓他非常感興趣。
分形是一個複雜的幾何學感念,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
舉個簡單的例子,放大觀察一片雪花,你會看到它是由連接在一起的小雪花組成的;
再放大,就能看到這些小雪花是由更小的雪花組成的;
以此類推,直到無窮。
(雪花,示意圖)
帕吉特對分形著迷了,但這時,他還不會用語言來描述他看到的世界。
有一天,女兒問他電視是怎麼運轉的,帕吉特思考這一問題時得到靈感,一扇嶄新的大門向他敞開了。
「當你看著電螢幕幕時,你看到的圓其實並不是一個圓。」
「它是由矩形或正方形組成的,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圓的邊緣其實是鋸齒狀的。」
「你可以把這些像素一分為二,然後就越來越接近一個完美的圓,但永遠也無法真的得到完美的圓,因為像素能一直被切分,解析度會越來越高,但永遠到不了完美。」
帕吉特想進一步探索這個有趣的概念,於是他開始把看到的圖像畫下來,擁有了手繪分形的罕見能力。
「我畫了上千張圓形、分形以及我能畫出的那些形狀,這是我有效傳達所見的唯一方法。」
(帕吉特畫的分形圖案)
帕吉特相信,他的畫中「藏著宇宙的鑰匙」,非常重要,所以他必須隨身攜帶。
有一次,帕吉特難得出一趟門,一名男子走過來,注意到他手中的畫,還認出這些畫具有數學特徵。
帕吉特告訴他:「我試著根據普朗克(一種由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長度單位)和量子黑洞來描述空間的離散結構。」
結果,他偶遇的陌生男子是一位物理學家,對方鼓勵帕吉特去上數學課,系統地學一學。
就這樣,帕吉特進了一所社區大學,開始學著用語言描述讓他痴迷的景象。
(帕吉特研究數學)
經歷了3年半的隱居生活,最後是上學讓帕吉特走出來。
他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對抗強迫症,還認識了後來的妻子。
不過,他心裡還有一些疑惑未解,比如——
為什麼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會如此奇特而不同?
為什麼他的世界,現在由幾何形狀和圖形組成?
有一次,帕吉特在看電視,電視裡一位所謂的「數學天才」,談到了他眼裡的數學,這讓帕吉特感覺找到了知音。
「我總覺得數學是圖形而不是數字,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除我之外的其他人,談論數字是什麼。」
(帕吉特畫的分形圖案)
之後,他又在網上搜索了更多資料,並認識了邁阿密大學認知神經學家貝麗特·布羅加德(Berit Brogaard),兩人在電話里聊了好幾個小時。
通過這次談話,布羅加德推測,帕吉特是因為那次腦損傷,意外出現聯覺。
聯覺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本來一種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該通道的感覺,現在還是這種刺激,卻能同時引起另一種通道的感覺的現象。
據估算,只有約4%的人會出現聯覺,其中有人能在聽到音樂時,看到某種顏色;
或者在感受到某種情緒時,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氣味。
聯覺的本質是大腦中的某些部分的交叉連接引起的,感覺會混雜在一起,大部分人的大腦中都沒有這樣的情況。
有的人是天生如此,有的人是在受到創傷、中風、過敏之後,大腦發生改變,才出現聯覺。
布羅加德覺得,帕吉特受腦損傷出現聯覺,某些事物會觸發數學公式或幾何圖形的幻覺,這些幻覺要麼出現在他的腦海中,要麼投射在他眼前。
她還假設,正是聯覺讓帕吉特成了「後天的數學天才」,而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能力,無法將數學公式形象化。
(帕吉特)
為了驗證她的想法,布羅加德邀請帕吉特來到芬蘭赫爾辛基的阿爾托大學腦研究中心,給他進行了一系列的腦部掃描。
在核磁共振掃描的過程中,把數百個有真有假的方程式放在他眼前。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會觀察他大腦中的哪些部分有所反應。
帕吉特說:「他們發現,我能使用大腦中我們無法意識到的部分,而且視覺皮層和大腦中負責數學的部分會協同作用。」
通過檢測,布羅加德的假設被驗證了。
帕吉特被正式確診為後天學者症候群(指腦部受損或受創後,出現超乎尋常的天賦或技能的情況)和聯覺,他身上出現的變化,也終於找到了原因。
(帕吉特畫的分形圖案)
確診後,帕吉特寫了一本自傳,名叫《天才的一擊》,他還跑遍全世界,給人們講述他的故事,還教人數學。
他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出書、拍電影、甚至出售他畫的分形,來幫助其他擁有獨特或罕見技能的人。
(帕吉特畫的分形圖案)
襲擊事件發生後的那些年,其實無論帕吉特,還是當年的劫匪,人生都發生了變化。
帕吉特指認過當年搶劫並襲擊他的2名男子,也提出了指控,但他們一直沒有被定罪。
多年後,其中一名男子寫信給他道歉,當時帕吉特正在接受處方藥成癮的治療,此前他曾試圖自殺。
「我完全變了一個人,」那名劫匪說。
「當我回想起去過那個糟糕的自己時,我簡直想不明白,自己怎麼會爛成那樣。」
(帕吉特)
對帕吉特來說,他感覺自己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大多數人都不會注意的簡單事物,比如落入水坑的雨滴。
在他眼裡,水坑會出現複雜的波紋圖案,相互交疊,形成星星或雪花的形狀,讓他著迷。
「我隨時隨地都能發現美。」
(帕吉特畫的分形圖案)
帕吉特很想讓其他人也能看到他眼裡的景象。
「你應該時時刻刻為現實存在的東西而驚嘆。」
「我正在經歷數學的覺醒,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像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