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朝鮮人民怎樣過年?

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員,朝鮮也過年,一般有「歲首」、「元日」、「元旦」、「新元」或者「舊正」等叫法,現在在朝媒的官方中文版中則一律稱為「年節」。

像我們一樣,過年也是朝鮮的大節日,過節的基本流程跟我們沒什麼兩樣。年夜飯也是一家人團圓一起吃,五穀飯、打糕、米酒、米糕片湯之類,過節期間的食物叫做「歲饌」;大年初一拜祖先、拜年,要多說吉祥話兒,稱之為「德談」,拜完年還可以參加各種文藝或民俗活動,比如看演出、盪鞦韆、放風箏、跳繩以及集體舞等。就是假期少點兒,一般除夕到正月初二。

同處漢文化圈,其實大家的過年都是差不多的過法。我們有春晚,朝鮮有「年節慶祝演出」,只是今年的年節演出(下圖)規模較小、規格也低,沒有任何大老出席,國家出錢操辦,供群眾節日娛樂,而且沒廣告插播或植入。

朝鮮人民過年節的一項最重要活動,是拜謁金日成金正日銅像並敬獻花籃;平壤群眾還會「絡繹不絕地」去參謁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安息地——錦繡山太陽宮(下圖)。說是年節的最重要活動,其實是朝鮮各大節日的例牌節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金正恩和朝鮮的黨政軍大老們怎麼過年節,不知道;估計除了闔家團圓吃大餐之外,還有彼此之間的各種聚會,像平時一樣。元帥與大老們之間的界限,私下裡其實沒那麼嚴格,跟我們從公開報導中看見的不一樣。不過,那是另外一個世界了,非外界所能與聞。我們聽過很多傳聞,但從來無法證實。

包括年節在內,朝鮮的各種節日都講究「有意義」三個字。這些「意義」是什麼,對外界絕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容易理解。但這「意義」其實也簡單——

比如說,年節參謁錦繡山太陽宮、向大銅像敬獻花籃,大致是個全民祭祖的意思;一是給前兩代「慈父」拜年、表達敬意與感恩之情,二是表達自己對現任「慈父」的赤膽忠心。

比如說,從平壤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都強調一個歡樂喜悅的年節氛圍;「其喜洋洋者也」的重點,一是撫今追昔、表達「竭誠擁戴舉世罕見的偉大的領導者」之忠心,二是顯示自己「在世上最偉大的強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盡情享受幸福生活的榮耀與幸福」。

這類「意義」,是朝鮮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這些「意義」從節日裡、從生活中抽離出去,單純就是吃喝玩樂過日子,會不會讓朝鮮人民覺得更有意義或是失去意義了呢?

我覺得,在現階段,讓朝鮮人民過沒有「意義」的年節,他們恐怕一時半會兒不適應,畢竟「意義」是幾十年來的習慣。就像我們當年從「革命化過年」轉向正常的過年,有很多人不是很適應;以前鞭炮喧天、空氣里瀰漫著硝煙味兒的過年轉向現在這種靜悄悄的環保過年,也有很多人覺得少了「年味兒」,大抵與此相類。

朝鮮過年,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民俗節日,而是更注重政治導向和集體活動。當然,在忙活完那些國家引導的集體項目之後,還是要回歸闔家團聚、吃喝玩樂的節日形式。簡單講,白天出門慶祝年節,晚上回家關門過年。

盡避朝鮮奉行「以民為天」的「人民群眾第一主義」,但「誰以民為天」才是更重要的問題,所以,過年過節,作為「天」的朝鮮人民首先還是要去感謝一下「以民為天」的那個「誰」,同時向他表忠心,這大致就是「有意義的年節」之最大意義。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IN朝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01/2168988.html